大自然是個很奇妙的世界,所謂一物降一物,食物鏈條環環相扣,任何一種厲害的動物都會有天敵,只是多與少的問題,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天敵相對少,而在食物鏈下端的就悲劇了,處處是天敵,處處被宰殺。當然,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還是人類。
蛇類,特別是毒蛇一類,是我們人類所畏懼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懼怕毒蛇的,有句成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其實人們對毒蛇的恐懼源於陌生和傳言,畢竟在野外被蛇咬的人還是少數。人怕蛇,蛇更怕人,蛇怕的動物很多,它們在野外有很多天敵。
說到毒蛇的天敵,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非洲平頭哥——蜜獾了。這傢伙本事可以,但膽量更可敬,雖然科學家研究證明,它們的膽量源於它們特殊的眼部構造,龐大的動物在它們眼裡都會相應變小,當然,蜜罐對付毒蛇也確實是非常厲害,再毒的蛇,沒有睡上一覺不能解決的,有人形容蜜罐吃毒蛇就像我們吃辣條,雖然有點誇張,但確實也是非常形象的一種說法。
對蜜獾來說,它們食物很豐富,毒蛇只是零食,但是對於蛇獴來說,蛇類就是主食了,它是真正的蛇類剋星。
乍一看,這傢伙不就是一隻老鼠PLUS嘛,你看那細長的身體,頭部尖尖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那隻毛茸茸的,長度近身體一半的大尾巴,身上是灰色的毛。
其實蛇獴的體型與家貓差不多大小,身體長度在75釐米左右,在國內,蛇獴主要分布在兩廣、海南、雲南、福建等南方省份,當然,這些地方也是蛇類資源分布多的區域。
對於一般動物而言,看見蛇是要避讓三分的,畢竟蛇那長長的身軀,沒幾個動物能夠躲避它們那纏繞的本領,畢竟一不小心,讓蛇「卡住脖子」了,那就不好玩了。
但是對蛇獴而言,蛇甚至是毒蛇沒什麼好害怕的,畢竟它們生來就是與蛇作對的。相反的是,毒蛇看到蛇獴出現,就算是眼鏡蛇,也是非常害怕的。
各種蛇類中,也就是眼鏡蛇遇到蛇獴還能抵抗三分,眼鏡蛇看見蛇獴後,知道自己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會將前半部分身體立起來,一邊吐著蛇信子,想要以此來震懾住對方。
但是蛇獴並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不斷的靠近眼鏡蛇,當距離拉近到一定範圍內時,雙方僵持著,仿佛都在等對方先進攻,亦或在尋找對方的薄弱環節,好一招致勝。
很快,蛇獴按捺不住了,畢竟,美味擺在眼前,又有幾個能把持住了,幹就對了,它打破了這種安靜的狀態,不斷的挑逗著眼鏡蛇。
眼鏡蛇也不是吃素的,一般動物看到眼鏡蛇都是避讓,這傢伙不避讓就算了,還敢如此挑釁,怎麼說本蛇也是毒蛇第一,哪裡受得了這般挑釁。
於是,眼鏡蛇大怒,果斷出擊,想要一擊致命,搞定眼前這個狂妄的傢伙,然而,第一次進攻,居然沒有咬中,蛇獴靈活的躲開了,算你運氣好,讓你的小命再多留一會,眼鏡蛇稍微緩了緩,準備第二次進攻。
就在眼鏡蛇想要緩緩時,蛇獴在繼續挑逗著,眼鏡蛇快速的進行了第二次進攻,但還是失敗了,又一次讓蛇獴躲開了,接下來的第三次、第四次進攻都是由眼鏡蛇發起,無一例外,都沒有讓蛇獴有絲毫傷害,而眼鏡蛇的體力卻已經消耗了大半,就在眼鏡蛇想要休息一會,想養精蓄銳,為接下來的進攻做準備時,蛇獴主動出擊了,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口咬住了眼鏡蛇的後頸部位,眼鏡蛇一招斃命。蛇獴非常聰明,知道眼鏡蛇的致命弱點,我們平時所說的「打蛇打七寸」,七寸的位置就是後頸部了,這是它們頸椎最薄弱的地方,一旦斷裂,蛇便會即可斃命。
這場戰鬥並沒有消耗蛇獴很大體力,獲得勝利的果實後,蛇獴開心的享用起美味了。
蛇獴活在世界上,好像就是專門和毒蛇作對的,雖然它們還吃其他小動物,也喜歡捕食老鼠,但是最喜歡的還是蛇,不然也不會給它們取個這樣的名字。
為什麼說蛇獴專門跟毒蛇作對呢,是因為蛇獴就算是吃的飽飽的,它看見了毒蛇,也不會放過,就好像貓看見老鼠那樣,不上前捉弄玩死老鼠,是絕不會罷休的,蛇獴就是這樣。
而且蛇獴對眼鏡蛇毒是具有免疫力的,這點上,比平頭哥還強,平頭哥被蛇咬了,睡上一覺就好,但是總是還要暈乎一陣的,但蛇獴就更厲害了,被蛇咬了,沒有關係,蛇獴自帶免疫力,我們人類被蚊子咬了還要留個包呢,這蛇獴簡直是絕了。
原來大部分毒蛇的毒液需要進入到動物血液循環中,才能夠產生反應,以毒死被咬者。
但是蛇獴在長期的進化中,已經進化出了能夠緩衝蛇毒的血液,蛇毒與蛇獴的血液沒有反應,自然也不會傷害到它們了。
蛇獴對人類而言,是一種益獸,不僅能對付眼鏡蛇,而且它們除鼠害的本領也是一級棒,曾經蛇獴還作為除鼠小能手引進到夏威夷,去消滅那裡農田裡的鼠害,最後還被封做是滅鼠小英雄,深得人們喜歡。
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