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態度、最接地氣的硬核樓市自媒體。
寧波新城知多少「中」
作者:秦聞月
上周,關於寧波「新城」的話題,以某種出其不意的方式,奇襲了我們內心深處那方原本平靜的精神港灣。
在某平臺,它產生了30多萬的閱讀量,引發了一場猶如太平洋底漩渦式般的深度吐糟。我未曾料到它會產生如此凌厲而飽含力量的熱議,原來在堅硬冰冷的城市外表下,隱藏著一顆顆如此生動而熾熱的靈魂。
「愛之深,則責之切」,往往是我們對於愛的人的真實態度。對於城市來說,其實亦如此。
關於城市定位、發展方向、發展未來,以及城市房價,我們每個人都堅信自己的觀點是對的,因為每一個觀點的背後,所依賴的邏輯各不相同。
那麼,什麼樣的邏輯才是主流?
今天,藉由奉化五大新城——生命科學城、中交未來城、奉甬新城、濱海新城、生態文化城,我們來聊聊奉化的城市化發展邏輯。
在正式切入奉化五大新城之前,我們先來聊一下慈城新城。
如果把寧波「六區兩市兩縣」比作是兒女的話,那麼各區市縣下面的「新城」便是寧波的孫子和外孫子們。慈城新城,則有些像江北區的私生子。命苦,但是命很硬。
2009年,慈城新城正式被提升日程,江北區對它的城市戰略定位是——一座嶄新的生態新城。
當時,結合中心湖打造、婦幼醫院北區搬遷、優質學區資源引進等配套利好,在氣勢如虹的寧波樓市江湖,慈城新城這個私生子就像是一匹從迷霧中狂奔而來的黑馬,鏗鏘清脆的馬蹄聲,驚醒了大批沉醉在三江口夢裡的購房者。
同年,首個進駐的開發商是城投,號稱打造寧波首個湖濱純別墅小鎮——維拉小鎮。這個聽起來很浪漫的樓盤,從一開始便受到了各級領導格外的關照,開工當天副市長更是親自站臺剪彩,據說還從印度新德裡捧回了一個「聯合國人居範例獎」。
2010年,一期開盤非常火爆,購房者都是清一色的達官貴人,以及小有成就的企業家。一萬出頭,二百多萬買套別墅,對比三江口和東錢湖便宜到爆,同時又有慈城新城概念加持,大家都來搶。
我還記得當時我純潔的心靈,還被維拉小鎮一句廣告語深深地暴擊了——用這片湖山,迎接世界的讚賞。
但到了二期,市場開始變天,同時維拉小鎮出現大面積沉降等工程質量問題,業主退房呼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同時,開挖後的中心湖雜草叢生,形同於荒蕪狀態,以及婦幼醫院、酒店、學校等都遲遲毫無動靜,原本在人們心中高大上的慈城新城形象,也徹底崩塌了。
隨後進駐的萬科雲鷺灣、綠地碧湖國際的銷售難度,也便可想而知了。
當時的我,正負責其中一個項目的營銷企劃工作,幾乎每日都要開會到深夜,有時候到凌晨一兩點,肚子餓扁了,精神氣耗光了,誰如果能此時拿出一些零食撫慰大家疲憊而迷茫心靈的話,誰便是眾人心目中的救世主。
點外賣?不存在的。因為地方著實太偏。即便是白天點外賣,方圓兩三公裡範圍內,也只有一家,這家外賣還叫「沙縣國際」。
當時的我,暗自把維拉小鎮、萬科雲鷺灣、碧湖國際這慈城新城三大樓盤稱之為「難兄難弟」。
多年之後的今天,借勢2016年樓市春風的慈城新城,猶如從一場巨大的情傷中昂首走出,以脫胎換骨、容光煥發之姿,再一次活躍在世人面前,並贏得了龍湖、金茂、新城、榮安、富力、新希望等一眾迷妹們的垂青。
世人問:「王,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慈城新城:「呃……朕忘記了。」
慈城新城
當「新城」概念被嚴重透支之後,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一場暗無天日的唏噓式煎熬。那麼,從眾星捧月到「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答案主要看兩個:一、樓市上漲周期長不長;政府操盤能力強不強。
當年,慈城新城起於樓市狂飆期的2009年,「保八」的頂層戰略和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導到樓市裡,推動中國樓市一路高燒到2010年年初。
同年初,國十一條正式出臺,樓市上漲預期開始慢慢得到遏制。到下半年,樓市進入了觀望期。與此同時,也正是在當年下半年,慈城新城開始陷入發展遲緩期。那麼,這一輪樓市上漲周期,大約是2年。
另外一個便是「政府操盤能力強不強」。
同樣以江北區灣頭版塊為例,這些年的發展其實一直飽受詬病。我們截取某網友在民生e點通服務平臺上的留言,便能深深感受到這一點。
一位從業多年的地產同行,在談到灣頭板塊曾痛心疾首地說:
灣頭這麼好的一塊地,做成現在這個樣子真的有些一言難盡。政府最初畫了個大餅,然後全交給幾個開發商來運營。但開發商是以資本為導向,房子賣得好還好,賣不好那就問題叢生了。你看看那個萬象城,前幾年老百姓很有意見,搞了個奠基儀式,如今幾年過去了又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慈城新城和灣頭的過去和現在,很可能便昭示著奉化五大新城未來的發展軌跡。
正式回到奉化五大新城,它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寧波GDP排行榜中奉化所處的位置,詳見下圖。
2018年寧波各區市縣GDP統計表
在2018年寧波十大「區市縣」GDP排名中,奉化GDP為602億,實際增速為5.7%,高於寧海、象山和江北,位居第七;如果以「奉化本級」為統計標準,則GDP為449億,實際增速為7.6%,排名恐怕墊底。
那麼,不禁要問:既然實力不允許,奉化為何還要搞五大新城?
答案是,正是因為沒錢,所以才要大力發展新城。政府會提供除資金、基礎配套以外的所有支持,其它皆交給房產商操盤。當然,還必須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限價。
這,也是奉化牢牢將最高備案價限定在13500元/㎡這個水平線上的原因所在。因為放眼寧波市六區,這個價格具有絕對的排它性。
但是,從近期奉化土拍市場來看,開發商似乎並不甘於被政府限價所束縛,它要打破這個價格桎梏。
以7月初方橋地塊為例,最終該地塊被保億以8090元/㎡、總成交價8.1億、溢價率61.8%拿下;
同一天,奉化老城區配套成熟、學區完善、起拍價高於方橋板塊500元/㎡的嶽林街道大成路地塊,在起拍價高於方橋板塊500元/㎡的前提下,最終樓面價居然輸給了方橋地塊,僅7350元/㎡,足足低了740元/㎡,這並不科學。
詳見下圖。
該地塊被保億拍去,樓面價8090元/㎡
該地塊被綠城拍去,樓面價7350元/㎡
另據小道消息:生命科學城某樓盤預計開盤價將高達一萬七八一平,據傳首期300多套房子(部分已內定第一醫院職工),認籌客戶近萬組,火爆到沒天理。
一位原本計劃參加搖號撞大運的朋友,在品嘗了該樓盤售樓員「冷嘲熱諷、愛答不理」的極致服務後,最終傷痕累累地選擇了放棄。
「一萬七八的價,憑什麼?」他憤憤地抽了一口煙,補充道:「還要寫什麼勞什子保證書,我也是醉了。」
最後,我們來逐個分析奉化的五大新城——生命科學城、中交未來城、奉甬新城、濱海新城、生態文化城,詳見下圖。
2018年寧波各區市縣GDP統計表
這五大新城,基本上都是圍繞「寧奉城際」這條交通大動脈展開,這是奉化未來最重要的生命線。
通過這條生命線和沿線各大新城,將鄞州乃至寧波主城人口「轉移」到奉化,尤其是買不起主城區房子的剛需類人口,當然還有一大批投資客。
我們先說,生命科學城和中交未來城這兩大新城,這兩大新城最終能否夢想照進現實,核心還要看金茂和中交。
我們來看看這兩大新城規劃,詳見下圖。
奉化生命科技城
奉化中交未來城
這兩座新城的開發模式都是——「城市綜合開發PPP模式」,PPP模式又稱PPP融資,它的建造運營主體是政府和私人組織(企業)。換句話說,政府為了加大投資、減少財政負擔,與民間部門取長補短,找了外援。
金茂是外援,中交是外援,包括「生態文化城」的保利,也是外援。
生命科學城、中交未來城、生態文化城這三大新城,總投資已經接近895.5億了,而奉化區2018年GDP才僅僅602億。所以,不請外援不行。
但PPP模式劣勢也很明顯,比如缺乏靈活性和高效性,尤其是資本為導向的房企,融資成本一旦過高,便會奉行「拖字訣」。關於PPP模式,更多可了解餘姚高鐵新城「中國雲城」。
再來看奉化另兩個新城——奉甬新城和濱海新城。
前者本質上是一個基於TOD模式的城市綜合體社區,後者則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生態經濟區,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項目已正式籤約落戶於此。
因此,這兩座新城想像空間雖不大,但也並值得擔心。只要價格合理,且需求剛性,我認為並無什麼不妥。
剩下的就是生命科學城、中交未來城、生態文化城,這三大新城佔地面積分別為約4平方公裡、17平方公裡、2.6平方公裡。尤其中交未來城,按照規劃面積17平方公裡計算,比寧波東部新城還要大。
東部新城用了15年才尚且形成如此規模,那麼它要多少年?很難講。但機會和風險共存,未來誰也說不準。
中篇完。
上篇回顧:
寧波新城知多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