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資源規劃部門近期救助的十幾條蛇。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人民網廈門6月18日電(陳博)近日,與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常年合作的捕蛇專家、志願者阿寶帶著十幾條近期救助回來的無毒蛇,到集美區坂頭水庫附近的山林裡集中放生。
本次放生的蛇類包括重達40多斤的蟒蛇、一斤多的大王蛇(王錦蛇)、水律蛇(滑鼠蛇)等,均為近期由廈門市資源規劃部門工作人員從居民家中救助回來,經過志願者的救治後,這些蛇類得以重回山林。
志願者阿寶從事義務捕蛇工作已有十年,從5月21日到6月5日,阿寶就處理了46起來自廈門各區居民的捕蛇求助。
「近期蛇類頻繁在城區出現,是因為蛇的繁殖季到了,加上廈門這些年綠化環境越來越好,近期雨水又比較多,蛇類比較活躍,才發生多次出現在居民區周邊的情況。」阿寶介紹,「廈門多數蛇類的繁殖期一般在端午節前後結束,到時蛇擾民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也有少數蛇的繁殖期在8月份。」
廈門市資源規劃部門工作人員為救助回來的蛇清理傷口。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供圖
阿寶表示,蛇類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更不會追著人跑。如果平時與蛇發生了「偶遇」,只需要與蛇拉開3米左右的安全距離即可。市民如果在居住區域發現有蛇,首先要撥打110求助,最好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追蹤蛇的具體位置,等專業捕蛇人員到場後指明位置,這樣就能避免「撲空」的情況,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小區的綠化帶最好不要撒驅蛇藥,因為這樣會影響蛇的活動空間,可能將蛇「逼」進居民家中,反而更危險。
「廈門最常見的毒蛇是竹葉青、眼鏡蛇、銀環蛇。竹葉青的主要毒素是血液毒,銀環蛇的主要毒素是神經毒,眼鏡蛇的主要毒素是細胞毒,眼鏡王蛇是混合毒。每年4月至10月為蛇咬傷人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廈門島外居民更要小心。」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外科醫師林澤偉介紹,「被蛇咬傷後,應立刻離開危險區域。如果能確認蛇的種類,有助於醫生第一時間對症治療,可以用手機拍下蛇的樣貌,但是切記不要抓蛇,被蛇二次咬傷,體內毒素增加,對健康危害更大。」
林澤偉提醒市民,被蛇類咬傷後,多數患者傷口在肢體上,應保持肢體下垂的姿勢,減少毒素回流。如果症狀嚴重且咬傷地點離醫院較遠,應第一時間撥打120,切記不要自行塗抹民間草藥等,以免引起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