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白
本文我們來為大家介紹一個很有趣的題材,一如標題所講——老鼠。老鼠在國人的印象中,可謂褒貶不一。因為老鼠很髒,所以很讓人討厭,尤其是女生,談「鼠」色變!不過,老鼠因為非常機靈,所以也時常被文學藝術美化,讓它成為機智的代表。當然,老鼠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裡,它還是十二生肖之首。
「倉鼠有餘糧」寓意著豐收富足的年份。因此,老鼠在我國的傳統繪畫裡頭,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題材。但是,如果說畫一隻老鼠就能賣到200萬的話,那絕對是天價。不過,如果是齊白石老人畫的老鼠,那又另當別論。大家不妨參照下圖。
這圖就是白石老人的《老鼠翻油圖》。這幅作品在2010年的上海天衡秋拍上,賣到了620萬的天價。這是一幅長條,畫的上方是一個燭臺,而下方是三隻小老鼠。顯然,燭臺已經被偷油吃的老鼠打翻了,紅色的蠟燭濺了一地。三隻老鼠正趴在地上,專注地吃著燈油。整幅作品非常簡潔,細節也十分清楚。但是相較白石老人的其它畫作,鼠燭圖確實簡單了許多。為什麼齊白石的《老鼠翻油圖》能賣到600萬?我們不妨將畫作放大十倍,來看看老鼠的鬍鬚,答案當更加清楚。如下圖。
我們都知道白石老人的作品,不僅有傳統國畫的意境,而且他的工筆畫更是臻至化境。白石老人的蝦、蟬、蟋蟀等小動物、小昆蟲,全都細節到位、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而他畫的老鼠,亦是如此!大家不妨參照上圖,紅色箭頭下的老鼠,是否全都栩栩如生?三隻老鼠全都在偷吃燈油,它們的鬍鬚最為精妙。鬍鬚的根數、鬍鬚的長短、鬍鬚粗細、鬍鬚的分布角度全都完美呈現。儘管只是寥寥數筆,卻是白石老人最深厚的功力體現。這些鬍鬚的刻畫,把這三隻老鼠畫活了。難怪專家會說:「放大十倍,看看鬍鬚」。
白石老人曾說過:「不常見的,我覺得虛無縹緲,畫得雖好,總是不切實際。」這也是白石老人喜歡畫小昆蟲、小動物的原因。一來這些東西真實,貼近我們生活,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二來這些小生命有趣、淳樸,可以讓我們看到真實的生命,感受到生命力的質樸和旺盛。藝術不就是要平易近人,讓人感受到最純正的生命魅力嗎?當然,越是常見的、越是普通的東西,越是難畫。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對它們太熟悉了,老鼠也好、鳴蟬也罷,處處可見。你要畫得像、畫得傳神,沒有時間的積累、沒有生命的沉澱,完全無法達到至高的境界。然而,白石老人做到了,這就是大師!
白石老人的老鼠畫有許多,這和他本人屬鼠也是有關係的。每逢鼠年的時候,求畫的人極多,因此白石老人的鼠燭圖往往供不應求。白石老人來自湖南農村,他的作品大多真實有趣、詼諧幽默,這幅《老鼠翻油圖》的主題在題跋中已寫得十分清楚——「稻粱滿地待鼠收,打碗翻盞太自由」。白石老人還說過:「說話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見過的東西。」這大概就是這幅作品,能賣到600多萬的原因所在吧。
你喜歡齊白石的鼠燭圖嗎?它們值這個價嗎?
【往期回顧】
350年前的《百子圖》,放大十倍後,孩子們的玩具讓人羨慕
她畫了一片湖水,清澈見底,放大5倍後,網友大呼:冷軍敗了
她自畫身體,作品大膽前衛,到底是道德問題,還是為藝術獻身?
農民修水渠,挖到20斤「黃金獸」,專家:無價之寶,他立大功了
慶餘年:言冰雲那一劍,範閒真的死了?別忘了範閒還有件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