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魚情好的時候,雖然都能釣到魚,但精準調漂和不精準調漂的區別可以從魚獲上明顯的看出來;當魚情不好時,不精準調漂就只能看著精準調漂的釣友時不時中個魚,而自己除了釣位上枯坐,沒有任何辦法,比如秋釣,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秋釣多以鯽魚為主,調釣上,其實比鯉魚的講究略多一二,但是漁獲數量的差異,卻是肉眼可見,其實說穿了,就是上鉤帶餌和下鉤帶餌之間的區別了。
鯽魚是底棲魚,所以釣鯽多為底釣,那麼在調漂的時候,上鉤帶餌調釣,子線相對彎曲,用靈鈍來給個定義,就是略偏鈍一些,如果是下鉤帶餌調漂,子線相對緊繃,就略靈敏一些。
而這只是表象,在實戰中,魚情不同,或者說調釣思路不同,在進窩魚密度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不同的調漂方法會導致漁獲的數量是不一致的。
如果我們的目標魚是鯽魚(個體中等)用下鉤帶餌調釣為主要的調釣思路。這樣調釣的好處,在於底鉤觸底,如果魚口好,因為上鉤離底,下鉤觸底,進窩魚的覓食空間足夠,有較高的機率出現雙飛。另外一個好處,則在於魚情差、魚口差,也隨時可以改為飛鉛來打行程,亦或者乾脆釣離底來找魚口,從水底到半水,可謂轉換自如,整體釣組,從偏靈到極靈。
如果我們以大板鯽為目標魚,應該改為上鉤帶餌調釣。這種調釣思路在於一旦雙鉤都帶餌作釣,下鉤必然是躺底,上鉤則是觸底狀態,這樣,雖然誘魚吞鉤的概率會降低,但是守釣板鯽,這樣的思路,則是剛剛好。
當然,如果我們用的釣餌不同,這兩種調釣思路,也是適用的。比如我們用麥粒作釣,因為麥粒的比重較大,所以不用擔心鉤餌懸底,會隨著水流漂擺,採用下鉤觸底的調釣,效果就非常不錯。
如果我們換成拉餌、活餌等比重極為輕質的料,就要考慮到比重的問題,就不可以使用下鉤帶餌調釣的思路,而是改為上鉤帶餌,這樣至少能保證下鉤躺底,不會因為比重太輕,浮離水底。這兩種思路,也並不絕對,當水域流速發生變化的時候,尤其是水底暗流發生變化了,這種調釣的思路,也要隨之發生調整,不要拘泥於哪一種方式。
最後,秋釣鯽魚,誘魚、聚魚算不上是最難的,畢竟秋魚的魚口還是很不錯的,而精準的調釣,也許在魚情好的時候,優勢看上去並不算大,如果是魚情不好,魚層錯亂,魚口慢的時候,合適的調釣思路,精準的訊號反饋,則能讓漁獲的數量得到明顯的改善,雖然漁獲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但是,通過改善調釣,增加漁獲,這種思路上的調整而得到的收穫,比漁獲的樂趣更大。
想要了解更多技巧?
想要參與更多討論?
……
下劃點擊文章末尾左下角「閱讀原文」
即可進入老鬼論壇
你想要的,這裡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