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種的種類是發展甲魚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只有有品種豐富、規格齊全、體格健壯的甲魚種類,才能保證甲魚種類生產的發展。那麼怎樣才能培育出優質的甲魚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培育優質甲魚的主要步驟,甲魚種的養殖一般包括稚甲魚養殖和幼甲魚養殖兩部分。
一.稚甲魚的培育,剛出生的稚甲魚,一般3釐米長,平均重量約4克。稚甲魚體形嬌嫩,對外界環境適應性差。根據不同地區和臺灣省的養殖經驗,稚甲魚最有可能在三個月內死亡。因此,改善稚甲魚在這一時期和冬眠期的飼養管理,對提高稚甲魚的體質和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稚甲魚的治療:稚甲魚常有臍帶和漿膜,有的有未完全吸收的蛋黃。因此,不能直接用手抓住或用鑷子夾持。應允許它們自由移動。取下臍帶和漿膜後,它們會自己爬入水中。可以先用一個大盆,5釐米深的水,讓稚甲魚浸泡乾淨,然後換上淡水,只需將稚甲魚浸泡即可。然後把臉盆移到光線暗淡、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把煮熟的碎蛋黃放在板上(板浮在水上),或餵甲魚紅蟲、蚯蚓、蛆等。誘餌量約為甲魚體重的10%。半天換一次水,水溫接近原水池。這樣,經過3-4天的飼養,就可以轉移到預先建好的稚甲魚池進行養殖。
2、稚甲魚的放養密度:稚甲魚的放養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50-60隻,在良好的水交換條件下,放養密度可以提高,但不能超過100隻。如果環境條件較差,則堆料密度應較小。同時,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季節孵化的稚甲魚一般需要保存在室內稚甲魚池中。如果你想把它放在室外,最好在池塘裡放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蘆。它可以遮陰淨化水質,還能最為一個依附物體。
3、稚甲魚的飼養與管理:主要分為三步(1)飼養:稚甲魚的飼料應細、軟、嫩、鮮,營養價值高,易於消化吸收。稚甲魚下潛到池塘後1-2天仍能餵蛋黃和浮遊動物。然後可以逐漸將小魚、麩皮蝦、蝸牛肉、蚯蚓、動物內臟打成肉末餵甲魚,或用人工配合誘餌餵甲魚。此外,還可以添加一些植物性食品,如熟的麵糊麥麩、玉米粉、高粱粉、大豆粉、麵條和切碎的水果和蔬菜。總之,飼養稚甲魚的誘餌種類繁多。餵食時,將誘餌放在水槽中,水槽口在水面以下2-3釐米處下沉,使部分誘餌浸入水中。每隻稚甲魚平均每天餵食2克左右,每5-7天增加一次誘餌量。餵養需要少量的多餐,餵養量可分為每天3-4次。餵食15-20天後,可改為每天2次。
(2)水質管理:稚甲魚池塘面積小,水位淺,蓄水深度一般只有25釐米,加上養殖密度高,水質難以控制,管理不善,容易腐敗,輕度造成稚甲魚生長速度慢,嚴重時可使稚甲魚停止生長或死於疾病。因此,應定期更換稚甲魚池的水,保持池水的清潔。水色最好是綠色或綠棕色。一般每3-5天換一次水。換水前,應將池中的舊水和廢渣清除乾淨,然後更換乾淨的淡水。同時,應每天清除殘留物。
(3)日常管理:要保持甲魚池周圍環境安靜,在高溫季節,我們應該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室外稚甲魚池應注意遮蔭,經常防敵。稚甲魚的殼軟經常被蛇、青蛙和老鼠吃掉。因此,要注意加固水塘堤壩,堵塞漏洞,經常清理甲魚場附近的裂縫和洞穴,使敵人無法躲藏。為了消除大鼠的傷害,經常在飼養池外圍噴灑鼠藥或鼠籠。稚甲魚的飼養與管理只需要按照上述方法做即可,下面我們來說幼甲魚的培育與管理。
二.幼甲魚的培育,越冬後,稚甲魚進入幼甲魚的生長階段。培育幼甲魚,是發展商品化甲魚生產的重要環節。
1、幼甲魚池的準備工作:根據幼甲魚的飼養要求和商品甲魚種生產發展的數量和規格,規劃建設幼年甲魚池,每畝75公斤生石灰,做好幼甲魚池消毒工作,做好魚餌、藥品、養殖工具的準備工作。
2、適宜適度放養:越冬後的幼甲魚可從池塘中放養。進貨前應嚴格挑選。應在池塘中飼養大小相同的幼甲魚,並浸泡藥物,以防止病原體進入採食池。幼甲魚的飼養密度取決於飼養池條件、誘餌種類、數量和管理水平。通常,體重約10克的幼甲魚每平方米可養10-12隻,每畝可產7000到8000隻。經過一年的精心餵養,每隻幼甲魚的規格在年底前可以達到120-150克。
3、誘餌取食:幼甲魚的初期水溫低,取食量小。每天吃一次就夠了。飼餵量可控制在池甲魚總重量的5%左右。6~10月,隨著水溫的升高,甲魚進入生長高峰期。它們需要餵以高質量和足夠數量的誘餌。我們應該堅持多放些魚餌和好的魚餌,這樣甲魚才能吃得好,促進它們的生長。通常每天上午9:00、下午4:00前後,秋季以後氣溫逐漸下降,同時也要減少進食量和食物的投放量。日攝食量一般為甲魚總重量的10%左右。每天,根據甲魚進食情況的增減,早上拋下的誘餌可以在中午前吃掉,動植物魚餌可按1:1的比例搭配,確保甲魚喜歡吃,完全滿足甲魚的營養需求。今天的內容分享完了,小編認為只要養殖戶了解甲魚的生長需求,做好預防病害,加強管理,養好甲魚還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