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村】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爾王莊鎮馮家莊村以情治村

2020-11-26 澎湃新聞

馮家莊村生態環境優美,村莊錯落整齊。

鮮花一條街靜謐悠閒;梧桐枝繁葉茂;荷花嬌豔欲滴;稻蟹立體種養取得了生態、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走進寶坻區爾王莊鎮馮家莊村,生態環境優美,民居錯落整齊,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來,馮家莊村以「學習宣傳黨史、新中國史」為基,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和改善民生等工作開枝散葉,實現了班子團結有幹勁、村民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等累累碩果,以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紅色道路。

我們一起聽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述說著英雄的故事……

紅色引領 夯實基層工作基礎

馮家莊村黨史館

馮家莊村是冀東平原上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但它有著不尋常的過去。

1944年1月馮家莊村成立了黨支部,是寶坻境內誕生的第一個黨支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馮家莊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開展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中國北方大地上黨的基層組織的一個縮影,馮家莊村黨支部在新形勢下,矢志不忘走過的路,不忘走過的過去,不忘為什麼出發。

近年來,馮家莊村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組織振興鄉村的內在支撐,為鄉村善治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馮家莊村黨支部每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按時召開集體學習,貫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並在2019年被評為『五星村(社區)黨組織』。」 馮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為介紹說。

走進馮家莊村北,一座氣勢宏偉的紅色紀念館映入眼帘,廣場正中央是一組黨旗雕塑。「這是寶坻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也是全市第一個村黨史館。」 劉為說。

馮家莊村黨史館的建成與投入使用為馮家莊村大量引流,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了這個不為人知的小鄉村。據統計,馮家莊村黨史館建館至今已接待參觀團體1500餘批,接待人數53000餘人。自天津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馮家莊村黨史館接待來自區級、市級單位300餘批,接待人數近10000人,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講好紅色故事,更要傳承紅色基因。馮家莊村還建成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年滿70周歲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元宵、端午、中秋節期間,日間照料中心還會為老人們煮元宵、包粽子,與老人們一同慶祝節日。同時還為老年人提供休息娛樂設施,包括休息室、棋牌間,受到了廣大村民和老年人的好評。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感謝黨,感謝政府,紅色文化傳承為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這是村民們說的最多的話。

紅色志願 人居環境扮靚鄉村

馮家莊村水泥路寬敞平整,道路兩側別致的花壇中擺滿鮮花。

「我們村,以前沒姑娘願意嫁進來。」說起村裡以前的情況,劉為感慨萬千。「全村土地面積倒是不少,但年景好的時候,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萬多。而且,村裡都是土路土街,平時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村裡都是露天旱廁,垃圾亂堆亂倒,更別說路燈等設施了。我們村裡有句順口溜,『街道坑窪窪,水塘乾巴巴。廣場堆糞堆,蒼蠅滿村飛』。」

如今,走進馮家莊村,眼前的水泥路面寬敞平整。村北側的4000平方米健身廣場上,整齊地安置著一排排的健身器材;向東看去,一座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黨史館及附屬建築,莊嚴醒目。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馮家莊村黨支部定期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清整活動,村內再不見柴草亂堆、垃圾亂扔、汙水亂潑、禽畜亂跑、廣告亂貼、攤點亂設的現象。在全域推進廁所革命的背景下,馮家莊村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衛生戶用廁所、重點場所無害化衛生公共廁所建設全覆蓋,村內戶廁全部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同時,村「兩委」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工作,農村垃圾清運率和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全部達到100%,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村委會每年從鄉村集體經濟收益中安排專項資金管護基礎設施,全面實現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空前改善。

「下一步,依託人居環境整治,將進一步加強村莊環境建設,將村莊現有的幾條水泥路改造成柏油路,主路兩側提升綠化美化水平。對黨史館外延、廣場、荷塘進行修繕提升。充分利用現有的建設用地,引進相關企業建設高標準養老社區。」 劉為介紹說。

「村裡通路通電,還建起了村文化廣場和旅遊景觀,以後到村裡遊玩的客人會越來越多!」提到村裡的變化,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

紅色經濟 鄉村旅遊煥發活力

馮家莊村五愛教育長廊

分散經營、地勢偏僻……馮家莊村農業種植原本主要以玉米、棉花為主,但經濟效益比較差。2016年,根據打造「紅色生態旅遊村」思路,馮家莊村將全村2560畝土地完成了集中流轉。同時,充分利用爾王莊區域生態環境優勢,改種E28、津179等優良品種水稻。隨著馮家莊村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馮家莊村的綠色生態農產品。2017年,馮家莊村註冊了「馮家莊」水源地生態稻米等農產品系列品牌商標。馮家莊村還引進企業或組織部分村民打造紅色體驗農家院,能夠容納百人以上的團隊住宿用餐。同時,進一步推進馮家莊農產品商標註冊、產品宣傳,利用新文明實踐站農產品展示區,向參觀團隊銷售特色農產品。

紅色文化有效的帶動了馮家莊村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村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2019年馮家莊村水稻產量224萬噸,通過農產品銷售,土地集中流轉分紅,馮家莊村人居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村集體收入23萬元。

對於接下來的發展,劉為表示:「後期將進一步組織專業隊伍,對馮家莊支部建設的歷史進行挖掘,對爾王莊鎮的紅色資源進行拓展挖掘,形成以點帶面。」

馮家莊村黨史館,也是寶坻區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基地。

馮家莊村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結合紅色資源,傳承紅色經典,不斷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豐富村居文化生活,依託馮家莊村黨史館提高村莊對外吸引力和知名度,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為建設美麗宜居的馮家莊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紅色,象徵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

來源: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這是我的村】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爾王莊鎮馮家莊村以情治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護鳥紅色聯盟」引領綠色發展——
    營盤圩鄉地處湘贛兩省交界處,周邊有三座海撥2000米以上的高山,分別是江西的南風面和湖南的齊雲山、八面山,這就形成了候鳥遷飛的一個隘口。境內與湖南漚江鎮和下村鄉相連的牛頭坳區域是全國第二大候鳥遷徙通道,被譽為「千年鳥道」。
  • 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
    10月7日,縣委書記鄭俊雄到黃羌鎮調研「紅色村」建設工作時強調,要強化規劃引領,加快推進「紅色村」建設工作,將黃羌鎮打造成紅色文旅小鎮,全力以赴推進「紅色」「綠色」兩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葉勝勇參加調研。
  • 小彝村蝶變記 黨建引領助力萬和村振興發展
    「之前土木結構的老房子,二樓放糧食,牲畜在家中,房前屋後道路窄,車子進不了村。」 富泉村監委會主任董靖波介紹,為了讓群眾住上好房子實現安居夢、過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萬和村民小組黨支部在2015年,抓住被列為玉溪市「百村示範、千村整治」項目中的示範村這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主動爭取、積極作為。
  • 南陽村「紅色引領+綠色發展」雙引擎助推脫貧攻堅加速度
    黃河新聞網晉城訊(記者宋嶽廷)觀革命舊址、聽革命故事、感受紅色精神……從太行山深處的革命老區到遠近聞名的紅色生態旅遊村,紅色資源和綠水青山為晉城市沁水縣南陽村帶來新的發展生機。位於沁水縣西南部的南陽村,曾是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嶽分校所在地,在紅色資源開發中,南陽村有力地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紅色旅遊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脫貧奔富形成重要抓手。11月30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沁水縣南陽村,探尋「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帶來的脫貧致富新路徑。
  • 安溪善壇村:黨建引領興畲村富鄉民
    近年來,善壇畲族村堅持黨建引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挖掘本村優勢資源,加快發展特色農產品,統籌推進「五彩善壇」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鄉村旅遊,持續整治農村環境,群眾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 浙江省杭州市豐北村:網格治村社 服務大民生
    居住人口從近4000人不到劇增至56000多人,由此導致村社的治安、消防、詐騙、外來流動人口、交通安全、社會服務等等問題接踵而至。  豐北村黨委一班人堅持黨建引領,黨建互動,為民導向。圍繞盈豐街道「美麗盈豐、幸福盈豐、品質盈豐、文明盈豐、平安盈豐」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核心堡壘作用,積極探索網格治村社新路徑。
  • 看乳山市下石硼村如何玩轉「調色板」:用「綠色」和「紅色」調出...
    為了讓老區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乳山啟動了「紅色沿線」振興工程,通過修建高標準公路、提升村莊宜居指數,帶動文旅產業發展,實現富民強村。威海市派駐乳山市諸往鎮鄉村振興服務隊進入以來,依託馬石山膠東黨性教育基地和諸往鎮「山裡五村」(東尚山村、中尚山村、西尚山村、下石硼村、上石硼村)紅色旅遊資源,促進多產業融合發展,紅色旅遊品牌效應初顯。
  • 紅色引領、綠色崛起!書寫井岡山發展新時代答卷!
    當歷史的時針指向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江西這片紅土地,勉勵我們「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以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圍繞「鞏固提升不返貧、鄉村振興奔小康」,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奮力書寫了一份激情澎湃的井岡新答卷。
  • 淅川:「紅色引擎」引領綠色發展
    淅川:「紅色引擎」引領綠色發展風雨洗徵程,回眸滿堂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脫貧攻堅成績顯著,水質保護有力有效,民生事業不斷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十三五」以來,淅川縣書寫了絢麗多彩的新篇章。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得益於廣大黨員幹部務實重幹,奮勇當先,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得以充分發揮。
  • 牛牪犇,大源村,首個破百億元的淘寶村!
    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些億元淘寶村中,有一個全國聞名的破百億元淘寶村,它就是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大源村。 白雲區大源街的行政村,總面積只有25平方公裡,著名的「巨無霸」村,外來人口眾多,3500多棟出租屋密集排列。
  • 洪湖市烏林鎮葉家洲村:資源變資產 富民美鄉村 - 荊州廣電新媒體
    村黨支部書記葉阿山告訴我們,近年來,葉家洲村「兩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激活產業增加村集體收益,打造紅色陣地,充分發揮各項優勢,凝心聚力謀發展。2017年,葉家洲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23000元,目前葉家洲村集體經濟資產更是達到180萬元。小小鄉村是怎樣實現經濟發展的?葉阿山給出了答案:把資源變資產,盤活了資產,富了農民、美了鄉村。
  • 邯山區小堤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兩部委為貫徹落實《「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而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入選的鄉村將在項目資金、品牌創建、人才培養、宣傳推廣等方面優先享受國家有關支持政策。
  • 淅川縣毛堂鄉洞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芳:小蜜蜂帶動扶貧產業大發展
    劉芳在今年3月份來到洞河村後,發現洞河村山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非常好。洞河村原來也發展有產業,但規模小、缺特色。走訪中得知洞河每年的花期長達10個月,對於蜜蜂養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養蜂也是劉芳的強項。劉芳在被派駐到洞河村之前,曾是閆家溝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閆家溝村工作期間,劉芳在帶領38個貧困戶入股養蜂脫貧的工作中,對蜂蜜的生產技術、銷售渠道已經了如指掌。
  • 桃花村裡笑春風 --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
    編 者 按新年伊始,本刊轉發國防科技大學市域社會治理研究課題組撰寫的《桃花村裡笑春風——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與啟示》,這篇調研文章全面深入地闡述了在創新社會治理視角下桃花村的華麗蝶變,高度肯定桃花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為核心,以「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為抓手
  • 桃花村裡笑春風-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與...
    編 者 按 新年伊始,本刊轉發國防科技大學市域社會治理研究課題組撰寫的《桃花村裡笑春風——邵陽市新寧縣桃花村「村治民動」群眾自治的探索與啟示》,這篇調研文章全面深入地闡述了在創新社會治理視角下桃花村的華麗蝶變,高度肯定桃花村堅持以黨建引領發展為核心,以「村治民動
  • 同安區汀溪鎮用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帶動村強民富
    在此基礎上,汀溪鎮綜合分析全域農村山水肌理、人文傳承、產業體系等資源稟賦,充分挖掘各村的獨特資源,規劃了「一心三線六主題」的鄉村旅遊格局。其中,以頂村為首的西線,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了頂村、堤內的寧靜山體休閒特色遊,荏畲、西源的青少年戶外體驗特色遊,古坑的三角梅賞花遊,褒美、路下的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遊等各具特色又彼此互補的旅遊產品。
  • 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02個
    健全選派「第一書記」長效機制,統籌駐村幫扶力量,選派5902名幹部、組成1278支駐村工作隊,將精兵強將選派到鄉村治理主戰場。健全完善鄉村治理平臺機制完善政治引領機制。進一步規範支部主題黨日,強化議事辦事功能,加強對群眾的政治教育和政治引領。完善支部「巡整」辦法,整頓提升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02個,提檔升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172個。
  • 陶山522位鄉賢創新治村模式
    陶山522位鄉賢創新治村模式 2019/12/06 07:5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1418
  • 良渚文化村: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走去
    近日,良渚文化村迎來20周年「文化周」,在「我和我的文化村——未來城市發展社區治理」論壇上,政府、各界專家學者、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村民」等多方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良渚文化村未來發展之路。2012年,良渚文化村成立了「良渚文化村社區」,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辦事處派員入駐,由此形成了一種共治局面,而黨建在其中發揮了核心引領作用。今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
  • 楊恆俊:築牢強村富民基石
    成為德勝村的當家人後,楊恆俊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創新思路,艱苦創業,從特色農產品做起,幫助村民建立農產品銷路,並把品牌意識帶給村民,申請註冊「德勝村」牌商標,帶動全村現代農業迅速發展,為集體經濟注入「強心劑」,讓村子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鄉村在他的帶領下,從賣鴨蛋開始到建立有機蔬菜基地、打造特色田園鄉村,從村莊環境整治到鄉風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