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家莊村生態環境優美,村莊錯落整齊。
鮮花一條街靜謐悠閒;梧桐枝繁葉茂;荷花嬌豔欲滴;稻蟹立體種養取得了生態、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走進寶坻區爾王莊鎮馮家莊村,生態環境優美,民居錯落整齊,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來,馮家莊村以「學習宣傳黨史、新中國史」為基,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動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和改善民生等工作開枝散葉,實現了班子團結有幹勁、村民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等累累碩果,以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紅色道路。
我們一起聽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述說著英雄的故事……
紅色引領 夯實基層工作基礎
馮家莊村黨史館
馮家莊村是冀東平原上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但它有著不尋常的過去。
1944年1月馮家莊村成立了黨支部,是寶坻境內誕生的第一個黨支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馮家莊村黨支部帶領全體村民開展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作為中國北方大地上黨的基層組織的一個縮影,馮家莊村黨支部在新形勢下,矢志不忘走過的路,不忘走過的過去,不忘為什麼出發。
近年來,馮家莊村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組織振興鄉村的內在支撐,為鄉村善治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馮家莊村黨支部每月定期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按時召開集體學習,貫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並在2019年被評為『五星村(社區)黨組織』。」 馮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為介紹說。
走進馮家莊村北,一座氣勢宏偉的紅色紀念館映入眼帘,廣場正中央是一組黨旗雕塑。「這是寶坻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也是全市第一個村黨史館。」 劉為說。
馮家莊村黨史館的建成與投入使用為馮家莊村大量引流,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了這個不為人知的小鄉村。據統計,馮家莊村黨史館建館至今已接待參觀團體1500餘批,接待人數53000餘人。自天津市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馮家莊村黨史館接待來自區級、市級單位300餘批,接待人數近10000人,為全市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講好紅色故事,更要傳承紅色基因。馮家莊村還建成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年滿70周歲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元宵、端午、中秋節期間,日間照料中心還會為老人們煮元宵、包粽子,與老人們一同慶祝節日。同時還為老年人提供休息娛樂設施,包括休息室、棋牌間,受到了廣大村民和老年人的好評。
「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感謝黨,感謝政府,紅色文化傳承為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要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這是村民們說的最多的話。
紅色志願 人居環境扮靚鄉村
馮家莊村水泥路寬敞平整,道路兩側別致的花壇中擺滿鮮花。
「我們村,以前沒姑娘願意嫁進來。」說起村裡以前的情況,劉為感慨萬千。「全村土地面積倒是不少,但年景好的時候,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萬多。而且,村裡都是土路土街,平時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村裡都是露天旱廁,垃圾亂堆亂倒,更別說路燈等設施了。我們村裡有句順口溜,『街道坑窪窪,水塘乾巴巴。廣場堆糞堆,蒼蠅滿村飛』。」
如今,走進馮家莊村,眼前的水泥路面寬敞平整。村北側的4000平方米健身廣場上,整齊地安置著一排排的健身器材;向東看去,一座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黨史館及附屬建築,莊嚴醒目。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馮家莊村黨支部定期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清整活動,村內再不見柴草亂堆、垃圾亂扔、汙水亂潑、禽畜亂跑、廣告亂貼、攤點亂設的現象。在全域推進廁所革命的背景下,馮家莊村全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現農村衛生戶用廁所、重點場所無害化衛生公共廁所建設全覆蓋,村內戶廁全部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同時,村「兩委」全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汙水治理工作,農村垃圾清運率和村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全部達到100%,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任務。村委會每年從鄉村集體經濟收益中安排專項資金管護基礎設施,全面實現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空前改善。
「下一步,依託人居環境整治,將進一步加強村莊環境建設,將村莊現有的幾條水泥路改造成柏油路,主路兩側提升綠化美化水平。對黨史館外延、廣場、荷塘進行修繕提升。充分利用現有的建設用地,引進相關企業建設高標準養老社區。」 劉為介紹說。
「村裡通路通電,還建起了村文化廣場和旅遊景觀,以後到村裡遊玩的客人會越來越多!」提到村裡的變化,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話。
紅色經濟 鄉村旅遊煥發活力
馮家莊村五愛教育長廊
分散經營、地勢偏僻……馮家莊村農業種植原本主要以玉米、棉花為主,但經濟效益比較差。2016年,根據打造「紅色生態旅遊村」思路,馮家莊村將全村2560畝土地完成了集中流轉。同時,充分利用爾王莊區域生態環境優勢,改種E28、津179等優良品種水稻。隨著馮家莊村知名度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馮家莊村的綠色生態農產品。2017年,馮家莊村註冊了「馮家莊」水源地生態稻米等農產品系列品牌商標。馮家莊村還引進企業或組織部分村民打造紅色體驗農家院,能夠容納百人以上的團隊住宿用餐。同時,進一步推進馮家莊農產品商標註冊、產品宣傳,利用新文明實踐站農產品展示區,向參觀團隊銷售特色農產品。
紅色文化有效的帶動了馮家莊村生態農業發展,促進村莊集體經濟不斷壯大。2019年馮家莊村水稻產量224萬噸,通過農產品銷售,土地集中流轉分紅,馮家莊村人居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村集體收入23萬元。
對於接下來的發展,劉為表示:「後期將進一步組織專業隊伍,對馮家莊支部建設的歷史進行挖掘,對爾王莊鎮的紅色資源進行拓展挖掘,形成以點帶面。」
馮家莊村黨史館,也是寶坻區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基地。
馮家莊村將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結合紅色資源,傳承紅色經典,不斷完善黨群服務中心功能,豐富村居文化生活,依託馮家莊村黨史館提高村莊對外吸引力和知名度,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群眾,為建設美麗宜居的馮家莊村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紅色,象徵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
來源: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這是我的村】紅色資源引領綠色發展——爾王莊鎮馮家莊村以情治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