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暗藏17箱蜜蜂 「人蜂大戰」三年傷了鄰裡和氣

2021-01-08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成都青羊區青森小區車棚頂上,一字排開放著17個蜂箱,隔壁就是學校和人口密集的小區。)

5月9日下午4點,成都的天氣有些悶熱,但青羊區青森小區的不少居民仍然緊閉家中門窗,他們在提防一群不速之客——蜜蜂闖入。

另一些不願關窗的居民,則想出了多種方法應對:扇扇子、用煙燻、噴殺蟲劑……因蜜蜂問題,小區鄰裡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3年。2013年,小區守車人龐先生從老家搬來17個養蜂箱,在車棚頂上養起了蜜蜂,原本和睦的鄰裡關係就此不復存在。「一到春暖花開時節,不少蜜蜂就竄進居民家。尤其到了晚上,燈一開就繞著燈泡飛,一不注意人就會被蜇。」小區70多歲的居民李女士說。

幾經交涉,但龐先生仍不願把蜂箱搬走,反而「建議」居民們關窗,晚上早些睡,別開燈。就這樣,鄰裡間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了……

對此,青羊區東坡街道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儘快聯繫社區,共同協調處理此事。

不速之蜂

車棚頂變養蜂場 7歲孩子被蜇傷

5月9日下午4點,青森小區9棟3樓,7歲的小雪坐在窗前寫作業。外婆李女士站在一旁,拿著扇子,眼睛緊盯著敞開的窗戶。

(一到晚上亮燈,蜜蜂就會從窗戶飛進居民家中。)

窗戶對面,相距10餘米遠的地方就是車棚,上面一字排開放著17個蜂箱,蜂群在蜂箱附近亂竄。李女士所提防的,正是這些蜂。

「我們一家四個人都被蜂蜇過。」李女士說,兩天前的下午,女兒打算挪動沙發,誰知手指剛一碰到沙發,便傳來「哎呀」一聲,原來沙發旁藏了只蜜蜂,受驚後蜇了她女兒一口。

「大人被蜇到就痛一下,但小孩子被蜇了皮膚就會紅腫。」李女士說,去年夏天的一天,小雪在家睡午覺,她在客廳看電視,突然聽到孫女哭起來。進屋一看,孩子的脖子有些紅,她戴上眼鏡挑出一根尾刺,「娃娃就是被蜜蜂蜇了。」

小區裡,深受蜜蜂困擾的遠不止李女士一家,還包括靠近車棚一側,1至5層樓的不少居民。

「尤其是晚上,燈一亮起來,蜜蜂就飛進屋,嗡嗡亂竄,太嚇人了。」居民王先生說。

人蜂大戰

煙燻殺蟲劑猛噴 還是趕不走蜜蜂

「這些蜜蜂起碼養了3年。」李女士說著關好了紗窗。自從3年前搬進小區9棟後,她便發現車棚頂上有好些蜂箱,但一開始並未在意。直到有家人被蜇,晚上不敢開窗睡覺後,她找到了守車棚的養蜂人龐先生。

「說了好幾次,他就是不同意搬走蜂箱,反而讓我們晚上早點睡,別開燈。」李女士說,原本9棟不少居民同龐先生關係不錯,但自從蜜蜂蜇人、晚上入室亂竄後,龐先生同9棟居民的鄰裡關係就變得緊張起來。

(車棚頂上養的蜜蜂曾蜇傷多位小區居民。)


「他不願意搬走蜂箱,我們只能自己想法應對。」有居民在窗戶上加了紗窗;有居民發現蜜蜂進屋後,就用蒼蠅拍、扇子拍打;有居民買來殺蟲劑,只要看見蜜蜂圍著燈泡轉,就掏出殺蟲劑猛噴……還有居民試圖用香菸、蚊香等來燻走蜜蜂。

不過,居民們的努力收效甚微。能滅掉的只是一小股蜜蜂,只要窗戶開著,過不了多久,另一批蜜蜂又會見光而至。不少居民折騰半天,「雷聲大雨點小」,蜜蜂依舊「我行我素」。

「晚上七八點天色就暗了,我們不可能那麼早就上床睡覺吧。」李女士無奈地說。

現場直擊

棚頂17個養蜂箱 緊挨小區和學校

9日下午4點過,按照居民的指引,記者來到該小區9棟附近。在靠近圍牆的位置,有一處用水泥搭建的停車棚。

「蜜蜂就在車棚頂部。」一名從車棚停車出來的居民,用手指了指棚頂。記者在3樓一住戶的陽臺上,看到車棚頂確實放置有不少長約40釐米、高約30釐米的木箱。

隨後,居民找來木梯,帶著記者上棚頂查看。一探出頭,就傳來一陣陣嗡嗡聲,5米開外,17個養蜂箱一字排開,周圍有不少蜜蜂在飛舞。離養蜂箱一牆之隔,是成都一所小學的操場,站在棚頂可以看到操場上學生的身影。

一名居民說,這些蜜蜂都是守車人龐先生養的。有時候,居民在家中都能看到身穿防護服的龐先生,爬上棚頂查看蜂箱情況,「春暖花開,正是蜜蜂採蜜的時候,他當然不願意把蜂箱搬走。」

隨後,記者試圖找到龐先生,但等待了2個多小時,仍不見其蹤跡。

(車棚頂的蜂箱困擾著居民的生活。)

對話養蜂人

「擔心蜜蜂飛進屋,可關燈早點睡覺」

當天傍晚6點,根據居民提供的手機號碼,記者同龐先生取得聯繫,他承認棚頂的蜜蜂的確是他所養,說自己是專業養蜂人,並強調這些家蜂不蜇人,但隨後又承認這些蜂偶爾也會蜇下人,不過他拒絕搬走蜂箱。

記者:在小區養蜂多少年了?蜜蜂從哪兒來的?

龐先生:在小區養了3年多了。我租下了這個車棚,在這裡做守車工作。我以前在老家也要養蜂,所以就從老家搬了部分(蜂箱)過來。

記者:為什麼要在小區養蜂?所產蜂蜜拿來賣嗎?

龐先生:就是個人愛好,我都養蜂10多年了。一是守車很無聊,打算弄點蜜蜂來養,二是想吃安全放心的蜂蜜,市場上買的蜂蜜我不放心。這些蜂蜜都是我在吃,沒有拿出去賣。

記者:有居民反映你的蜜蜂蜇了人?

龐先生:不可能!我可是專業的養蜂人,我養的這些都是家蜂,都不會蜇人的。他們說被我養的蜜蜂蜇了,那拿出證據來證明是被這些蜜蜂蜇到的嘛。

記者:對於居民所受的蜜蜂困擾,你怎麼看?

龐先生:蜜蜂要往有光的地方鑽,晚上確實有蜜蜂飛進居民家中,偶爾會出現人被蜇的情況。我也跟這些居民建議過,擔心蜜蜂鑽進家裡,要麼就關緊窗戶,要麼就加個紗窗。晚上少開燈,早點休息節約電費。

街辦回應/

儘快聯繫社區處理勸說當事人不要再養蜂

「我們知道了這一情況,將儘快安排人員核實。」9日下午,青羊區東坡街道辦執法中隊一負責人針對此事表態。

談到怎麼處理小區有人養蜂一事,該負責人說,根據現有的城管執法條例,並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對市區養蜂人進行執法,但飼養蜜蜂的確又存在隱患,「我們會儘快聯繫社區人員,共同前往該小區開展工作,協調處理,將盡力勸說當事人不要再養蜂。」

當天下午5點左右,一名執法人員前往小區核實情況,並向負責小區管理的居民小組反映。居民小組負責人說,他們也接到了居民反映,下一步會儘量給龐先生及家人做工作,勸他將蜂箱搬走,「否則,小區將不再計程車棚給他。」

專家說法/

鬧市不適合養蜂

人工養的蜜蜂同樣有毒

對於龐先生在小區養蜂的行為,四川省蜂業管理站副站長王順海表示,人工飼養的蜜蜂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蜇人,但當它感受到威脅時,就會不顧性命地進行攻擊。

王順海說,目前四川養蜂量、蜂蜜產量已居全國前列,所以川內有不少蜂農。

能否獲得優良蜂蜜,養蜂場所的選取尤為重要。據了解,養蜂場地應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不積水,小氣候適宜,有乾淨水源等條件,而鬧市人流集中區,明顯不適合養蜂。

同時,他提醒市民,人工飼養的蜜蜂同樣有毒,如果被蜇了,應該儘快向反方向刮出尾刺,切記不要用手拔,這樣或致尾刺深入。尾刺刮出後,可用肥皂水消毒被蜇處,如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症狀應儘快就醫。

律師觀點/

他人養蜂妨礙生活居民們可提起民事訴訟

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孫婷律師認為,蜜蜂屬於昆蟲的一種,而昆蟲屬於動物範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同時,第八十四條明確規定,飼養動物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若飼養動物妨害他人生活,受害人有權提出訴訟要求停止侵權,排除妨礙。

在這一個案中,龐先生所養蜜蜂如果妨礙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或者導致居民被蜜蜂蜇傷,居民可選擇單獨或共同向當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記者手記/

遠親不如近鄰重在體諒溝通

居民舉報的「鬥蜂事件」其實並不複雜。守車人龐先生閒來無事養蜂,自述的理由有兩點:一是可以打發時間,二來能吃到自認為安全的蜂蜜。而鄰居們則因為龐先生所養蜜蜂深受困擾,夜晚家中受到蜂群襲擾,平時不敢打開門窗,還有人被蜇傷。

這樣緊張的鄰裡關係,一方面是源於雙方立場和利益的對立,另一方面也是當今城市鄰裡關係的一個折射。大城市的小區生活處於相對封閉狀態,人們一回家就關上自家大門,少有走街串巷與噓寒問暖。

家門緊閉,鄰裡必然少有往來,疏於交流,這或許是此事件爆發的內因之一。養蜂人耗時費力,從老家弄來17箱蜜蜂,為的是自己的閒趣和現實需求,但忽略了其他鄰居的感受以及給左鄰右舍帶來的困擾。而如果放棄這些蜜蜂,或者再倒騰一番把它們送回老家,自己又心有不甘。如果在做出這一舉措之前,龐先生與小區居民能夠先溝通,或許會避免如今這般騎虎難下的局面。

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體諒溝通,鄰裡間友誼的小船才會更加牢固,相處也才能更加和睦。畢竟,遠親不如近鄰。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力攝影雷遠東























































相關焦點

  • 成都一小區暗藏17箱蜜蜂 「鬥蜂」三年傷了鄰裡和氣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力攝影雷遠東  5月9日下午4點,成都的天氣有些悶熱,但青羊區青森小區的不少居民仍然緊閉家中門窗,他們在提防一群不速之客——蜜蜂闖入。  另一些不願關窗的居民,則想出了多種方法應對:扇扇子、用煙燻、噴殺蟲劑……因蜜蜂問題,小區鄰裡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3年。
  • 重慶一小區有人在陽臺養蜜蜂 鄰裡被蜇 主人:蜜蜂蜇對身體有好處
    樓房窗戶外養的蜜蜂(紅圈處)昨日,江津區鼎山大道468號一家單位小區的居民撥熱線966988反映:有人在小區裡養殖蜜蜂,蜇傷不少人。記者實地採訪了解到,該小區5個單元,70多戶人家。養蜂的為兩戶人家,分別養在一樓綠地和一處角落和陽臺,合計9箱,其中2箱沒蜜蜂。綠地蜂箱緊靠3單元和4單元過道,距離只有兩三米,大群蜜蜂經常飛進過道區域。角落蜂箱位於一樓住戶窗戶下,不時透過窗口飛進飛出。業主反映,不少人被蜜蜂蜇傷過。「我們都覺得小區養蜂存在很大安全隱患,蜇一下痛不說,萬一出現過敏或者中毒狀況,怎麼辦?」
  • 加油站人蜂大戰 蜜蜂鑽進加油員的耳朵(圖)
    蜂車加油帶來成群蜜蜂  加油員小劉回憶,14時40分,三輛滿載蜂箱的輕卡駛進加油站,隨之而來的便是整個加油站上空都縈繞著上千隻蜜蜂。「8月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蜂車經過,蜜蜂不會主動攻擊人的道理我們加油員都知道。」
  • 30多箱蜜蜂養在小區,多業主被蟄,養蜂老大爺:我的蜂不蜇人
    可是,湖南長沙嶽麓區的某小區裡,很多業主最近不敢出門了。不光不能出門,還得把門窗都關好,就是為了:防被蟄。原來,這個小區裡,有個70多歲的曾大爺,前幾天他搬來這裡,幫兒子帶孫子孫女。老人家精力旺盛,帶孩子的同時,還不忘「發家致富」忙事業,在小區的一片小山坡上,養起了蜜蜂。剛開始,蜜蜂數量少,業主沒什麼感知。
  • 11個馬蜂窩扎堆小區 隔壁養蜂場數萬隻蜜蜂慘死
    「最近不少居民反映小區有馬蜂窩。」該小區保安錢師傅說,幾天前附近消防中隊接到報警趕到小區,在對馬蜂窩進行勘察後表示,蜂巢築在樓棟頂層房簷下,將想辦法摘除。  小區外養蜂場疑是目標  多達11個馬蜂窩扎堆築在一個小區的情況十分罕見,對此,有居民認為是因為該小區綠化比較好,但養蜂專家張新軍提出了異議。
  • 在小區裡養蜜蜂,蜇了人不承認,鄰居們準備了殺蟲劑
    杭州桃源春居小區的居民反映,說是小區裡有戶人家在養蜜蜂,他們都不敢開窗,還有人被蟄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小區裡養蜜蜂,居民很困擾桃園春居小區的居民說,蜂箱就在13幢四樓這戶人家的窗臺上,有四個,可以看到不少蜜蜂正圍著蜂箱飛舞。
  • 鄰居在小區養蜂,其他業主對此苦不堪言,業主:在家不敢開窗戶!
    現如今我們都住進了成型的小區,跟鄰裡之間的關係也要時常維護,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在農村的時候跟鄰居相處都不錯,家長裡短也經常在一塊聊天,但住進了城市之後,跟鄰居之間的關係就不是那麼融洽了,甚至還會發生矛盾!
  • 業主把蜜蜂養在小區裡 黑壓壓的「蜂窩」讓人發麻
    江北五裡店一小區,蜜蜂集結在居民家陽臺上,讓人不敢靠近。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昨天,雨後的重慶格外涼爽,可在江北金科麗苑小區,業主張女士不得不關緊了所有的門窗——提防不速之客「蜜蜂」的到來。突如其來的蜜蜂,也讓小區的鄰居們不堪其擾。用蒼蠅拍拍、用殺蟲劑噴……但蜜蜂趕走了又來了。小區裡哪來這麼多蜜蜂?原來小區有人養蜂。眼看暑期將至,小區裡孩子越來越多,業主竟把蜜蜂養在了小區,實在叫人傷不起。
  • 小區有人養蜜蜂,蜜蜂「串門」讓人害怕,紛紛拿出殺蟲劑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可是愛好影響到別人就不好了。家住重慶的陳阿姨這天找到記者求助,說最近小區裡面時不時有很多蜜蜂飛進家裡,為了避免蜜蜂傷人他們只好用殺蟲劑進行清理。記者注意到,雖然陳阿姨家窗門緊閉,但不時還是會有蜜蜂飛進。
  • 「飛防」來襲,40箱蜜蜂安全「轉場」
    天橋嶺森林公安局內河派出所民警急民所急,為養蜂農戶安全轉移價值3萬餘元的40箱蜜蜂。6月7日傍晚,內河林場蜜蜂養殖戶韓某滿面愁容的來到內河派出所,向派出所值班民警訴說了自己面臨的困境:天橋嶺林業局為在松毛蟲繁殖期內有效滅殺松毛蟲成蟲,防範落葉松松毛蟲的滋生和蔓延擴散,將在6月8日上午在受蟲害的各林班內用飛機噴灑防治松毛蟲藥物(簡稱「飛防」),而韓某養殖蜜蜂的場地,正處於「飛防」誤差範圍區域,如不及時將蜂群轉移至安全區域,蜂群極可能遭遇「團滅」的危險。
  • 義大利蜜蜂一年可以繁殖幾箱?
    義大利蜜蜂一年可以繁殖幾箱?義大利蜂是世界著名蜂種之一,採集能力強,且對大蜜源有著很強的採集能力,這也是得到全世界推廣繁殖的原因之一,那麼義大利蜂一年可以繁殖幾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人工繁殖在人工養殖環境下,如果技術到位,意蜂繁殖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只要滿足適宜的溫度、充足的飼料以及優質蜂王的條件下,一箱意蜂繁殖20-30箱/年基本上是不存問題的,當然也有技術比較強的牛人可以繁殖更多,甚至可以一脾一年時間內可繁殖到70乃至80脾,因為意蜂可以一隻蜂王加一脾蜂就可以組成一個獨立的蜂群了。
  • 148箱蜜蜂一夜暴斃痛煞蜂農 警方介入追查疑似毒源
    今年6月18日,郝小焰把148箱蜜蜂放養在南坊村委會門口,期待著今年有個好收成。  7月20日凌晨4時30分, 郝小焰早早起床來看望他的「孩子們」——蜜蜂。已經養了30年蜜蜂的他習慣這個時間點起床,可當走到蜂箱前時,他感覺有些不對勁。  「蜂箱沒有蜜蜂進出,我頓時有了不祥的預感。」老郝說,將148個蜂箱一一打開,每打開一箱,心就痛一次。
  • 葫蘆島:兩箱蜜蜂被盜 民警幫找被蜇
    葫蘆島:兩箱蜜蜂被盜 民警幫找被蜇 作者:胡清 2018-04-25 09:26   來源:遼瀋晚報
  • 嶽峰鎮竹林社區黨組織牽頭議事 自治小區生活越來越好
    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竹林社區供圖  「黨組織牽頭議事,大家有了暢所欲言的平臺,小區不斷綠化、美化,還引入人臉識別系統、建起進出閘門。」家住時代春秋小區的陳亨高興地對記者說。  時代春秋小區隸屬於晉安區嶽峰鎮竹林社區,通過近鄰黨建的「π治理」,構建出鄰裡同心圓,催動社區居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 瞭望|從髒亂差「問題生」到鄰裡和諧「模範生」,這些小區經歷了什麼?
    :昔日鄰裡之間矛盾糾紛頻發、存在髒亂差現象的問題小區,通過展開「近鄰黨建」實踐活動,變成了「自治有公約、鄰裡無紛爭、治安無隱患、幫扶無遺漏、和諧無雜音」的模範小區。福建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鄰黨建」新模式推行以來,全省12736個小區中已有7534個建立了小區黨支部,黨組織覆蓋率達59.2%,群眾鄰裡感情有效增進,生活和辦事更加便捷,訴求渠道更加暢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近鄰黨建」磨鍊出模範小區東南花園小區毗鄰福州火車北站,居民樓棟10幢共963戶,居住人口2321人。
  • 養蜜蜂的箱可以經常換箱嗎?
    把其他規格蜂箱的蜂群,轉移到標準蜂箱的時候,需要換蜂箱,也叫過箱。換箱對蜂群的影響一、影響蜂群的正常工作。更換蜂箱,需要將整個蜂群移到另一個蜂箱,在這個過程中,嚴重擾亂了蜜蜂的秩序,影響了蜜蜂的採集、哺育等工作。二、影響蜂巢溫度,增加蜜蜂的工作量。
  • 西安這些小區火災隱患多 消防箱成「空殼」樓道內堆雜物
    ,稱小區3號樓很多樓層的消防箱內都沒有水帶和水槍,而且樓道內還堆放了很多紙盒子等雜物,還有人在樓道內給電動車充電,有很大消防隱患。  8月15日,華商報記者來到君悅華府小區3號樓,在一樓樓道內,記者看到樓道牆面裝有消防箱,消防箱內放著水槍頭、水帶、滅火器等消防設施,但消防箱上沒有玻璃,一旁也未發現消防設施年檢記錄。  記者隨後分別走訪了11樓、9樓、7樓等幾個樓層後發現,這些樓層內樓道牆面上只有消防箱的空箱,裡面什麼消防設施都沒有,且這些空箱子都沒有玻璃。
  • 社區安寵物便便箱 為狗狗提供廁紙
    本報訊(通訊員程華勤)「小狗隨地排洩是常有的事,有了這個『便便箱』,能督促和提醒我們要自覺清理髒東西,保護小區環境。」近日,大渡口區建勝鎮回龍橋社區喜歡遛狗的周阿姨發現,小區路沿邊多了一些「小房子」,走近一看原來是專門為寵物提供的便便箱,裡面裝有廢舊報紙和紙張。
  • 杭州小夥帶蜂箱坐地鐵 上百隻蜜蜂湧出蜇傷多人
    這些小東西到處亂竄,還蜇傷了人。它們的主人是來自山東的25歲小夥小吳,一名專業的養蜂人。他拎的蜂箱過安檢時被攔了下來,結果他用腳輕輕踢了下蜂箱,「本來是想給安檢看看,這個蜂箱我包得挺牢的,沒想到現在……真對不起哦。」小吳很不好意思。
  • 66歲老人養了30箱蜜蜂,每年收入花不完,看看人家怎樣生活
    老人養了30多箱蜜蜂,就在他的門前石頭沿下,因為他的蜂養得比較好,在附近比較出名,所以曾經有人就沒有吭聲拿走了他的一套養蜂工具和兩箱蜜蜂,說起來他也不生氣,老人說,既然不打招呼拿走,那說明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再者也說明他喜歡養蜂,就當給人家免費扶持一把,只可惜的是這個人只拿走了一些東西,可是沒有學到養蜂的技術,遺憾的是卻不知道這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