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
在這項科學研究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鳥類化石。在最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並沒有將這二者聯繫在一起,只是簡單地認為只是一種鳥類的化石。由於這副鳥類的化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一開始人們將其稱為是「巨鳥」。巨鳥的化石大小與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無異,科學家對此項的研究不僅推動了人類對鳥類進化的了解,這對於整個生物學而言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後,科學家們將這一巨鳥命名為plotopterids。在一些北半球的國家,比如說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不少科學家也在這裡發現了plotopterids的蹤跡。雖然plotopterids與現在的企鵝相差很遠,但是它卻和一種已經滅絕的「紐西蘭巨企鵝」有一些相似的地方。Plotopterids善於遊泳,有著和企鵝類似的翅膀,但是也不會飛。
企鵝為什麼有翅膀,但是卻不能飛翔呢?根據專家們的研究,企鵝在最早的時期其實是會飛翔的。但是由於環境的影響,天空中出現了比企鵝還要兇猛的鳥禽。企鵝的食物來源受到了限制。為了種族更好的發展,所以企鵝選擇放棄天空的領地,轉而投向大陸的懷抱。長期以來,企鵝的飛行能力也就消失了。而plotopterids作為遠古企鵝的一個分支,自然也不具備飛行的能力。
在plotopterids之前,從來沒有科學家在北半球發現過企鵝的化石。在2019年的8月,一行科學家在紐西蘭發現了一具大型的企鵝化石。根據專家的推測,這隻企鵝站立的高度可達1.6米。從時間上來說,這隻企鵝應該處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除此之外,在紐西蘭的另一邊,科學家在秘魯也同樣發現一具1.5米高的企鵝化石。
有人認為,plotopterid並沒有完全地滅絕。在氣溫的影響下,一部分同伴走向了高緯度的地區,繼而退化成其他的物種。目前有一些證據可以證明,這部分的plotopterid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海雀。目前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推測,還沒有找到關鍵的化石證據。
科學家們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尋找各種類型的海鳥來比對plotopterid化石,希望從中能夠找到企鵝原始基因的答案。企鵝的祖先是否在北極,它又是怎麼退化成現在的模樣,這些問題的答案最終會在海鳥的探索之旅後出現。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