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關於孩子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9歲男孩被狗舔手後死亡
在惋惜痛心的同時,奶叔幫大家梳理一下現在已有的信息。
事件信息
2018年5、6月份,河南衛輝市安度鄉,9歲兒童小楠曾被小狗抓傷,由於害怕家人責備,他並沒有告訴家人;
2018年12月30日,小楠和另一條小狗玩耍時,小狗舔舐了他的手,恰巧被舔舐的地方有一個傷口,這次小楠依然沒有告訴家長;
2019年2月7日,小楠陸續出現怕風,怕水,怕光,怕聲等症狀;
2019年2月10日,孩子症狀加重,出現雙上肢麻木,伴有躁狂、興奮、四肢痙攣等現象。隨後小楠被送到醫院就診,醫院診斷為狂犬病;
2019年2月12日,雖經全力搶救,但小楠還是不幸身亡……
這其中的過程很殘忍,奶叔寫的時候也是無比的心痛,但是從這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得病的原因和症狀,以及孩子與家長的相處模式。
奶叔今天必須要講一講這埋伏在每個人身邊的危險殺手——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為主的急性人獸共患傳染病。狂犬病毒通常由病獸通過唾液以咬傷方式傳給人。
臨床表現為特有的恐水、怕風、恐懼不安、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
它的傳播途徑有這些:
(1)咬傷: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
(2)經破損的皮膚、黏膜侵入:帶病毒犬的唾液,經各種傷口和抓傷、舔傷的皮膚和黏膜入侵;
(3)在宰殺病犬、剝皮、切割等過程中被感染,佔少數;
(4)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氣溶膠經呼吸道傳播;
(5)器官移植。
大部分人群接觸病毒後都容易被感染,獸醫與動物飼養員尤其易感。人被病犬咬傷後發病率為 15%~20%。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大多在 3 個月內發病。
一般分為狂躁型和麻痺型兩種,以狂躁型多見。
狂躁型分為三期:
1. 前驅期:低熱、倦怠、頭痛、噁心,然後煩躁失眠,對聲、光、分等感到敏感,持續2-4天;
2. 興奮期:高度幸福、恐懼不安,體溫升高(38-40℃,甚至超過40℃),恐水,不敢喝水即使很渴,多汗,心率快,血壓升高,喉肌和呼吸肌痙攣,持續1-3天;
3. 麻痺期:肌肉痙攣停止,全身弛緩型癱瘓,進入昏迷狀態,最終呼吸、循環衰竭,持續6-18小時。
很遺憾,目前的醫學水平,狂犬病發病以後,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致死率接近100%。
所以預防非常重要!!!
管理傳染源
寵物的主人一定要給家裡的動物進行免疫,外出遛狗一定要牽繩,不要散養貓狗。
暴露後處理和預防
①剛被咬時,在3小時內做這些:
用20%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徹底衝洗傷口至少半小時,力求去除狗涎、擠出汙血;
徹底衝洗後用2%碘酒或75%酒精塗擦傷口;
傷口原則上不予縫合或包紮,以便排血引流;
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則應在傷口底部和周圍行局部浸潤注射。
此外,尚需注意預防破傷風及細菌感染。
②疫苗接種
儘量在48小時內去當地的醫院預防接種門診或者衛生防疫站接種疫苗。
③以前打過疫苗,後來又被咬了,要不要打?
當然要打疫苗,WHO推薦,已經接受過暴露前全程免疫或暴露後5針者,再暴露時仍應立即清洗傷口,然後立即加強2針(0、3天)細胞培養的狂犬純化疫苗,不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對於嚴重感染或懷疑以往疫苗的有效性時,應進行血清抗體檢測,若未達到要求應進行全程的暴露後預防接種。
④網絡流行的「十日觀察法」有沒有用?
人們常常錯誤地理解為被咬傷後什麼都不做,只把咬人的貓狗關起來觀察十天,動物沒事了人就沒事了。
不要有僥倖心理!
被貓狗抓傷咬傷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去醫院進行處置,以免錯過最佳預防時間。
中國疾控中心介紹,犬是我國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佔95%以上,其次是貓;
野生食肉動物,也有傳播風險,比如鼬;
獾、紅狐、貉、狼等。蝙蝠也可以傳播狂犬病,但在我國比較罕見。
牛、羊、馬、豬等家畜和兔、鼠等齧齒動物咬傷風險低;
禽類、魚類、昆蟲、蜥蜴、龜、蛇等不會感染和傳播病毒。
所以,家中如果有養貓、狗等寵物的奶粉注意了,一定要帶家裡的寵物定期免疫。
至於一些特殊的、有攻擊性的寵物,儘量少讓孩子接觸。
狂犬病是一種致死性疾病,但經過專業處理,預防的概率也能達到100%。然而小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奶叔認為原因有二:
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爸媽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意義。
9歲的兒童雖然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但是在孩子剛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就應該開始進行安全教育。
孩子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但是缺乏生活經驗,靈敏性和協調性差,這就需要家長提前告知危險。
具體的安全教育有:
孩子對家長不信任
家長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應該是孩子的朋友。
小楠兩次處於暴露情況,卻不敢對家長說,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什麼情況下會導致孩子有事情卻不敢說呢?
家長控制不了情緒: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控制不了自己的暴脾氣,會讓孩子產生畏懼心理;
反對孩子主動結束交談:很多家長與孩子交談時處於居高臨下的態度,只是自己在一味地教育,不讓孩子有開口解釋的機會,更不讓孩子自己主動結束交談;
不把孩子的煩惱當一回事:家長認為孩子遇到的都是小事兒,不放在心上,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即使有事,也不會對家長說;
認為孩子的觀點應該和自己一樣:孩子有想法時,家長認為孩子在胡說八道,覺得過一段時間就會糾正自己的想法,直到事情真正發生時才追悔莫及;
過於講究實際生活:家長只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不關心孩子的內心和情感需求,比如需要玩具和玩伴;
把孩子當作發洩對象:在外面受了氣,回家往孩子身上撒,動輒打罵孩子,與孩子之間產生了永遠的裂痕。這種家長是奶叔最鄙視的家長。
只要讓孩子信任你們,才會有效地解決ta在成長道路中出現的問題。
奶叔今天說了很多,希望有孩子的父母都能耐心地看完,使孩子們有安全意識,養狗的注意栓繩,家長們多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讓這樣的遺憾和悲痛減少,讓孩子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END—
我是荷蘭奶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