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觀賞魚#魚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從外邊買回來的魚,剛開始幾天活潑亂跳的,但是回家之後養之後過不了幾天就開始慢慢的發呆、死亡。有人說這是魚的問題,而賣魚的則會說是養魚的方法不對,那這到底是怎回事呢?新買回來的魚到底該怎處理才正確?
對於這一情況踏火來說一下個人的看法,這也是踏火這些年在養魚上的一些親身體驗,如果你以為有用可以作為一個參考來用。
1、這事首先的從挑魚說起,我們去買魚時最好避開魚病季節,以廣東為例,其魚病高發季節為每年2月中下旬到4月底及9月下旬到11月底,如果處在北方,魚病高發季節上半年會推遲,下半年會提前一段時間。但總體來說水溫在20度上下時最易發病,所以說要儘量不要在這一時間段去買魚。
2、不管您是到店裡買魚還是去漁場挑魚,首先得看一下魚的整體狀態,對於那些魚狀態不佳(如發呆浮在水面、水中有死魚等)的池或缸儘量不要去選魚,在選魚時最好把鰓打開看一下有沒有異常的(有無爛鰓、長黴菌、長孢子蟲等),再有就是用手摸魚時感覺一下黏液是否正常,黏液過多且活力不好的魚要三思,這是處於亞健康狀態,隨時有危險。
3、挑選好的魚在打包時儘量不要打的過密,您可以要求賣方在打包時加一點黃粉之類的抗菌藥物(這點如果是漁場的話通常會加的),同時打好包後要避免太陽直接照曬,在這種密閉的空間裡一旦太陽直曬裡面的水溫會快速升高很易引起魚死亡或受壓之後不好養。
4、到家後先不要急著將魚放入魚缸,應將裝魚的袋子連魚帶水一起放在魚缸裡平衡下水溫,20分鐘左右之後打開袋子,將魚缸裡的水打一些到袋子裡(打的水約佔原袋子裡的水的1/3左右),約十分鐘後再把魚撈出來放進缸裡,將袋子裡的水倒掉不要,最後在缸裡下點黃粉之類的抗菌藥物。如果你所買魚價值比較高或者想做的更到位一些,則可以在魚放入魚缸之前將其進行浸泡消毒,3-5%的粗鹽或15-20ppm的高錳酸鉀都是不錯的消毒藥物,一般消毒10-15分鐘就可以了,消毒完之後再將魚轉入魚缸,這樣會更會更加安全。
5、魚到家後前面至少3天不要餵食,3天後再慢慢餵些,餵幾天後再按正常量來喂,因為剛到家的魚因轉換了環境這時魚都會有一些應激,因此要等魚慢慢適應了新的環境才能喂,要不只會增加魚的不適。
6、當家裡魚缸中有魚的情況下,則不要直接將魚放入有魚的缸中,如果家裡有空缸的話,買回來的魚先放空缸養至少兩周,如果沒空缸最好找個大的盆或桶養一下(記的加氧哦),確認沒問題後再合缸。
以上為踏火的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踏火將一如既往地繼續與大家分享水產、水族類相關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