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屋不僅是她和貓的聯繫,也是她和客人之間隱形的紐帶。
「很多客人都對我挺好的,」包姐笑著說,「逢年過節、走路經過都會給我帶些吃的。有時候大家也會一起聚餐,大家都是養有貓的人,共同話題很多。」她還說,大家有養貓不懂的地方也會問她,碰上自己也不會的就去跟醫生諮詢。有好的貓用品大家也會一起分享。
「我樂意和大家分享這些,很開心能和這麼多人一起把我們的寶貝都照顧好。」
不久前有個學生家裡養的貓要生產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不停地發消息諮詢包姐。當時包姐在出差,只好一直抽空發消息告訴她應該怎麼辦,還讓學生到貓屋拿一支營養膏給貓補充體力。「那個學生又緊張又興奮,誰不期待新生命呢。」
店裡的客人大部分也都是學生,有些在外地念書的學生總是給她發信息:「姐姐,我放假了第一時間就會去貓屋的!」 諸如此類,她也會很開心地回復他們。有的客人加了她的聯繫方式就只是為了看貓咪的照片,有時候包姐工作忙沒來得及發,他們就會好奇怎麼停更了。他們有的從來沒有和她聊過天,也沒有過交集,但是在朋友圈都在默默關注著貓屋的貓,這令她感覺十分欣慰,也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店裡也會來一些不只是和貓拍照的客人。有個女孩子以前總在工作日的時候去她的店裡玩兒,一坐就是一整個下午,有時還默默地流淚。她心裡也會有些小疑問,但出於尊重並沒有問出口,只是向女孩表示希望她和貓玩得開心。後來那個女孩加了她微信,她才了解到對方患有抑鬱症,正處在休學期間,朋友圈發布的也都是一些很消極的消息。
「她後來在我這買了一隻貓,有時她會和我說小貓陪伴了她度過很多難過的時光,就好像我也幫到了她什麼。這種時刻就覺得堅持開貓屋真的值得。」
時常有些經常光顧的客人會發現多了幾隻大貓,其實也都是她從朋友哪兒領養的。「像三哥、胖球、大米……」 她扳著手指頭回憶。
虎寶就是其中一隻,這隻常常盤踞在立式空調頂上的貓是一位退休阿姨的貓。阿姨退休後想出去旅居散心,就把虎寶送過來。送過來之後就一邊摸著虎寶一邊哭:「媽媽不是不要你啊,只是逼不得已把你送過來了。你看這裡有這麼多小貓咪和你一起玩兒,這個姐姐會好好照顧你的……」 阿姨有時旅遊回來,會給包姐帶禮物,看看虎寶。阿姨已經照料虎寶三年,分開的時候自然很捨不得,但人也應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包姐理解阿姨去旅居而將虎寶送來,「我嘛,已經很久沒有去遠一些的地方旅遊了,放心不下這些貓貓。我的生活早已經和它們分不開了。」
「還有那個短髮的大姐,你看她每次一來就餵胖球和大米。」大姐以前是胖球和大米的主人,後來因工作性質經常要出差。原先是將貓寄養在寵物店,但是太貴了承擔不起,所以想給貓咪們找個好人家。包姐自告奮勇:「你交給我吧,放一百個心,他們會過得很好的。」而確實,胖球和大米現在在貓屋過得很愜意。她想到這笑了起來:「兩隻越來越像豬了。」
有的領養的貓性格奇怪,不能和其他貓一起和平共處。包姐就把它放在自己的房間裡照顧,讓貓跟她獨處;有的貓接到的時候簡直「慘不忍睹」,渾身都是蝨子,她就會自掏腰包帶去醫院給它全身體檢。
「養貓這麼久呢,我最怕的就是客人和我說他家的小貓生病了,或者是他家的小貓跳樓了。」她的臉黯淡下來,「你要為他們的身體健康負責呀,突然一個小生命消失了,那種感覺是很難受的。」去年的時候有個小貓的家長和她說自己的貓不見了,當時下著大雨,她也和客人一起出去找,還自費列印尋貓啟示。
「大家都很擔心,在微信群裡出主意。最後找到了,這種大團圓的結局是最好的。那些迷路找不到家的小貓,不知道它們現在還好嗎,還健在嗎?」
貓和人之間都需要彼此的陪伴,在這個匆匆忙忙的時代,也許有不少的人能在那個毛絨絨的小懷抱、軟乎乎的小爪子裡避開生活的壓力,得到片刻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