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鳥的腳大家都知到要挑選牛筋腳,即「白牛筋」,「黃牛筋」。牛筋腳整體上要求粗壯、跳動有力,有光澤;毛腿好,腿要短,腿毛要短,打鬥才不怕痛;腳掌盤肉寬厚,腳爪粗壯,腳趾甲不能太長,才是算真正的一雙好的鬥鳥的腳。具體請參看:「2004廈門冠軍鳥和杏林擂臺賽」比賽實況。從比賽可看到,一雙粗壯有力的鬥鳥腳如何發揮作用,那箍頭的時間有多長,有多緊。因他腳爪粗壯,好似「老虎鉗」,精彩的動作,「攻頭、補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由此可知:一雙來自好鳥腳,來之不易。可見:鬥鳥的腳在滾籠作用無比,反之在隔籠打鬥中腳的作用發揮不太大。
綜上所述,就如何來發現、挑選、馴養一雙好鬥鳥的腳,就此提供幾點方法:
1.發現: 有經常山上捕鳥的鳥友只有細心一點留意就很容易發現好的鳥腳。抓鳥是第一手資料。如:我們在山上引山鳥叫時就可略知這隻鳥好壞,鳥的腳,彈跳如何?怎麼發現呢?很簡單就觀看鳥在山上跳動,當山鳥跳動時,樹枝樹葉搖動很大的,他的腳力大彈跳好。這鳥也很有個性,注意它很快就會衝來。你要看清鳥,要往不搖動的樹枝看,才能看到鳥,已在搖動的樹枝鳥走了。(作用力,反作用力)。飛往另一根樹枝落腳。相反,有聽到山鳥在叫,沒有動靜的難抓,性不旺,腳也比較差。其二,新鳥握在手裡,感覺骨架比較硬的好鳥,是公鳥。測試看鳥腳的力度如何,左手握鳥,右手手指輕輕往腳壓,看一看彈力大小,便可略知。
2.鳥在籠內測試: 挑選「身材結實最為高,跳動似鼓敲」。把鳥籠提起來,鳥在跳動時是否很力,跳下籠底時是否有很沉的感覺,若是鳥從沙棍往籠內跳動時「篤、篤、篤」的聲音,沉重有力,猶如敲鼓,就是一雙好腳,因此說:「上品平穩落,下品八字腳。」
3.馴養: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了好鳥還要進一步馴養,除了有很好的營養飼料,還有鳥本身先天性外,還應根據鳥腳趾大小來訓練。本人提倡:「一隻好鳥三隻籠」(澡籠,遛鳥籠,觀賞籠)。「一隻好鳥三根棍」。(粗,中,細)應根據鳥的腳趾大小來選用沙棍。沙棍的粗細直接影響到鳥的鳴叫力。一般的叫鳥中間沙棍粗細以鳥爪能握住沙棍外圍的二分之一為宜。鬥鳥就有所不同,它主要是要練肌肉腳趾的抓力,有的人刻意用粗細不同來進行鍛鍊。如臺灣常用三根聯體沙棍,腳趾、趾甲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煉。很多人都忽視鬥鳥沙棍,其實沙棍,粗細對鬥鳥很重要。行話說:「定樁的百靈鳥,充軍的畫眉鳥。」意思說:百靈少遛幾天沒太大關係,而畫眉鳥不行,要常遛。畫眉鳥在遛的過程中,它要時刻握住沙棍,隨時要保持身體的平衡,所以說鳥走越多,遛的越多,就可以達到充分的鍛鍊。其次,養鬥鳥的籠最好要大一些,鳥的體能才能進一步發揮,鳥才不會因籠小而發胖,失去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