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裡約熱內盧的羅西尼亞貧民窟是巴西最大的貧民窟,一個外人眼中毒販盤踞、犯罪猖獗、骯髒混亂的所在,身處其中的居民卻說這裡可能是「裡約最安全的地方」。前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作家米沙·格倫尼住進這裡,親身體驗貧民窟的生活。
「兔子不吃窩邊草」
去年11月的一個晚上,格倫尼發高燒、劇烈咳嗽。當時他已經在貧民窟裡時斷時續住了一年。他想起貧民窟裡到處張貼的海報上的建議:如果劇烈咳嗽,可能是得了肺結核,應立即就醫。
格倫尼剛想出門去看醫生,一陣槍聲攔住了他。經驗告訴他,這又是不同販毒團夥為搶生意大動幹戈。
羅西尼亞貧民窟建在山上,夾在兩個富人居住區之間。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裡約毒品交易最猖獗的地區之一。毒販爭相把毒品賣給富人區的巴西人和外國遊客。
格倫尼與一家麵包房老闆聊天,談貧民窟安全問題。對方說:「這裡可能是裡約眼下最安全的地方。」看到格倫尼困惑的表情,老闆解釋:「所有的劫匪盜賊都在萊布隆、伊帕內馬、科帕卡巴納和其他旅遊景點忙活。他們來貧民窟只是睡覺,他們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
外國人住在羅西尼亞安全嗎?老闆回答:「什麼事都不會有,因為你已經被當做當地人的一員。」
不過,老闆加了一句註解:「只要你繼續管好你自己。」所謂「管好你自己」意思是不要和當地女人曖昧,否則很可能惹麻煩。
巴西贏得世界盃和奧運會主辦權後著手改善裡約治安,整治貧民窟亂象,措施之一是開展「太平」行動,派大批安全部隊進駐貧民窟,更計劃大規模改善貧民窟基礎設施。
儘管仍能聽到交火聲,格倫尼感覺貧民窟確實挺「安全」,因為他在貧民窟從未遇到搶劫,在市中心反倒遇過劫匪。當時天剛擦黑,三名持刀少年在距離一輛警車僅四五十米的地方搶走格倫尼的電腦。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翻他的短褲口袋,讓他保住了護照、手機和現金。
畢竟是貧民窟
衛生狀況差是裡約眾多貧民窟的問題,羅西尼亞也不例外。
格倫尼住處鄰近一條主幹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路上,不少人肩扛大包。路上不時見到髒兮兮的流浪狗,一不小心會踩到狗屎。
油炸食物和芝士麵包的香氣與腐爛的垃圾臭味、狗屎味、市場上魚腥味混雜在一起,有時這些氣味會被敞露的汙水管道的刺鼻味覆蓋。
10月到12月的裡約天氣悶熱潮溼,但空調對這裡眾多居民而言是奢侈品。格倫尼慶幸自己不但有空調,還有獨立衛生間和浴室這兩樣奢侈品,儘管浴室中的電熱水器相當簡陋。
桑拿天過後,暴雨接踵而至,威脅著貧民窟中的簡陋房屋。
一天晚上,格倫尼迷迷糊糊正要睡著之際,被「呼啦」一聲驚醒,抬眼只見雨水從門底湧入,瞬間漫及整個屋子。他連忙叫來房東太太幫忙用毛巾和舊布堵住門縫,才沒有發生太大損失。
桑巴民風暖人心
羅西尼亞人口沒有準確統計,有說7萬,有說20萬,不過,它被公認為裡約最大的貧民窟,在整個南美地區都「赫赫有名」。格倫尼承認貧民窟的居住條件很差,但是他覺得這裡的居民熱情樸實,與他們相處是件樂事。
早晨起來,他會找麵包房老闆聊聊天,一起享用香噴噴的咖啡和新鮮的芝士麵包。
房東多娜·內烏莎太太悉心照顧客人。她怕格倫尼受不了裡約的溼熱天氣,讓兒子奧比裝上空調。怕格倫尼寂寞,她經常邀格倫尼一起看電視。18歲的奧比英語說得相當不錯,邊讀大學,邊幫母親打理旅館生意。格倫尼的房子被水淹那天,奧比叫來幾個朋友,和母親一起解除了險情。
裡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報刊亭,但是那些花花綠綠的報紙雜誌在羅西尼亞貧民窟難覓蹤影,格倫尼在貧民窟只找到一處賣巴西最大報紙《環球報》的地方。一名居民對格倫尼說:「外部世界50年來都對我們不聞不問,我們何必關心他們呢?」
羅西尼亞居民自有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除電視和手機,就是口口相傳。這裡的居民愛與別人交流,認識不認識都願意打招呼。
格倫尼在羅西尼亞住了才一個星期,就在酒吧遇到兩個陌生人跟他打招呼:「你就是那個來寫我們的『老外』吧?」三人隨即攀談起來。
一晚上過去,喝掉4瓶啤酒,三人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不過,「我還是不知道他們是誰,」格倫尼說。(歐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