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屏幕,聽著語音,任由你們再心有靈犀,不能真實接觸,你們的關係就無法升級,社會心理學裡有一個「接觸理論」告訴我們,提升人與人之間的好感和親密度,最好的方式是多接觸。
這個接觸是指面對面,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聽到對方的聲音,感覺對方的氣息。
約會,是戀愛的基礎,那要怎麼開始一次又一次的約會呢?肯定有人認為,約會多簡單的事兒,兩人感情到一定程度,見面是水到渠成的事,約飯,約電影,約K歌,約出遊不都是很簡單的嗎?
是的,這些看起來都是簡單平常的事,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按這套路走,就是走不通呢?堵住了路,還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今天給大家疏通疏通,了解邏輯後,再自行發揮。
第一次約會:從想遇到相識
第一次約會,總是令人期待,又令人忐忑,總之就是小鹿亂撞,欣喜雀躍,想要把對方約出來,五種邀約方式,讓你們自然,無壓力地開始第一次約會。
直接邀約法:如果你們彼此都有好感,就用直接邀約法,比如:什麼地方新開了一家不錯的料理,下午有空嗎?一起去嘗嘗鮮!
今天接了一大單,獎金髮得多,特別開心,今晚有空嗎?一起吃飯慶祝一下!
總之,提供一個藉口或理由,邀請對方見面,是直接邀約的重點。
感謝邀約法:當對方幫助過你,可以致謝為由,發出邀請。
謝謝你那天幫我解圍,讓我不至於那麼尷尬,今晚有空嗎?想請你一起吃飯。
你上次給我的建議,讓我順利通過了方案提審,太感謝你了,我一定要當面向你致謝,你今晚有空嗎?我們在xxx見吧!
感謝邀約是講求時效性的,接受對方的幫助後,要儘可能及時表達謝意,提出邀約,對方更容易接受。
事件邀約法:在公司,工作或生活中,有相似的事件背景,由於共同需要而發起的邀約。
比如:你要去買書呀,剛好我也想買,你打算幾點去?我們一起去書城。
事件邀約通常會選擇與對方直接相關的事件,作為約會理由。
即時邀約法:臨時性的安排,剛好經過對方的所在地,又有時間停留,可以發出即時邀請。
比如:今天下午到你家附近辦點事,如果你有空的話,一起吃晚飯怎麼樣?
即時邀約,是臨時邀請,目的性不強,以順其自然為原則。因此,不會給雙方帶來較大的約會心理壓力。
模糊邀約法:模糊邀約的約會時間不明確,常用「改天」,「有機會」「空了」等詞語。
比如:
對方:「我喜歡吃水煮魚。」
你:「我會做,而且味道不錯,空了做給你嘗嘗。」
聊天中經常插入模糊邀約,有時會起到被約的效果。比如:對方:「什麼才能嘗到你做的水煮魚呀?」
模糊邀約,不是直接邀約,常用在相識初期,以試探對方是否願意約會為目的。
邀約成功只是約會的第一步,具體約什麼時候,什麼地點,聊些什麼也非常關鍵。
第一次約會的場所,時間,聊天話題,將直接影響彼此接觸的感覺,並決定了是否會有後續的約會機會。
第一次約會的場所:儘量選擇相對熟悉的,不偏遠,較安靜,適合聊天的公共場所,像咖啡廳,水吧,西餐廳,街心公園等。
因為安全,熟悉的環境有利於讓彼此產生親近而自然的交流,而良好的溝通是培養感情的基礎。
第一次約會的時間:保證1-2小時的聊天時間,一般不要超過5小時。
1-2小時的聊天時間,既利於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又利於試探雙方的相處感受。
如果你們交談不投機,1-2小時的聊天過程,不會感到時間很漫長;
如果你們交談愉悅,1-2小時會轉瞬即逝,「見好就收」,才能意猶未盡,可以讓你們對第二次約會充滿期待。
第一次約會的聊天話題:以分享「所知」為主,在經歷和興趣中尋找共鳴。如果關係融洽,時間也充裕,你們還可以進一步分享在童年,家庭層面的「所思」,持續升級聊天關係。
約會結束,回到家以後,可以在微信上簡單聊天,對約會做出感謝和評價。
比如:安全到家了,謝謝你的邀請!今天很開心,感覺時間過得好快!
今天非常開心,感覺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聽說你喜歡打羽毛球,下次想打球的時候,約我一起去呀!
收尾聊天,讓第一次約會善始善終。你們可以聊感受,也可以抓細節,為第二次約會做好鋪墊。
第二次約會:從相識到相知
第二次約會,是你們關係升級快慢的分水嶺。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適當的距離,可以產生愛情。第二次約會如果能和第一次約會間隔一段時間,比如2周左右,效果會更好。
如果第二次約會,你的關係升級順利,未來關係發展,可以保持在一周約會1-2次。
第二次約會的場所:提現你們在第一次約會聊天中內容。比如:
這個周末天氣不錯,有空打羽毛球嗎?我們一起去!
運動約會,對男生而言,重在彰顯力量和拼搏氣質,對女生而言,可以展示自己精緻淑女形象的另一面:動感與活力。
適宜約會的運動項目有慢跑,騎行,桌球,保齡球等。
在運動約會中,你們應以合作,娛樂為主,相互照顧,相互逗笑,儘量不要刻意較高下,比輸贏。
第二次約會的場所,除了推薦運動場之外,逛逛周邊景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比如:上次你說喜歡吃成都小吃,這個周末有空嗎?我們一起去錦裡,那裡有很多小吃。
周邊景點,可以遠離你們的日常生活環境,在輕鬆愉快的旅途中,更好地交流情感,升級關係。
你們會一起使用導航尋找目標;一起乘坐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拍照,就餐,休息等旅途細節,體現你們之間的默契和配合度.....
如果你們能把旅途中,遇到的各種小事都處理妥當,說明你們相處很融洽。
第二次約會的時間:從第二次約會開始,加速關係升級,需要拉長約會時間,一般為6-10個小時。足夠長的接觸時間,能讓你們經歷更多事情,積累更多相處感受。
6-10個小時的約會時長,需要運用轉場的技巧。
約會轉場,是指從約會的一個地點轉換到另一個地點。約會轉場可以激發雙方的好奇心,通過共同經歷多個場景,快速建立彼此的熟悉感。比如:
打完球感覺好餓,一起去吃點東西吧,你想吃什麼?
逛了那麼久有點累了吧?這裡剛好有家影院,看場電影休息一下怎麼樣?
約會轉場可以去對方喜歡吃的餐廳,甜品店,也可以選擇看電影,散步,逛街,賞日落等活動。
轉場應注意因地制宜,把握節奏,既突出約會的新鮮與浪漫,又不會讓對方感覺過於勞頓。比如:
下午打羽毛球——共進晚餐——看日落
上午出發去景點——中午小吃街——下午拍照瀏覽——共進晚餐——返程
約會轉場還應注意綜合考慮時間,場景,天氣等因素,提前做好2-3個組合預案。比如:
天氣不給力,不適合在戶外見面,就改成室內約會;
原本計劃的餐廳,遇上人多沒位子,就換成另外一家;
做好轉場備用方案,便於沉著應對突發事件,既給對方安全感,讓對方更信任你,也能延續約會節奏,維持約會的舒適感。
第二次約會的聊天話題:在6-10個小時的約會時間裡,你們有更多的語言交流和肢體接觸的機會。語言交流以分享「所思」,「所感」為主,比如:
「你找的地方真好玩,這裡不僅小吃豐富,民俗文化也很有趣。」
肢體接觸以自然發生為宜,比如:旅行疲憊時的相互依靠;觀看日落時的自然牽手.....
都有助於迅速升級關係,促進親密。
第二次約會回家後,保持在網上簡單回聊的好習慣,分享彼此對這次約會的感受。
像看電影一般,回顧這次約會的經歷,分享各自的相處感受,為第三次約會,創造更好的預期。
第三次約會:從相知到相愛
第三次約會,重在升級你們的親密關係。約會場所,可以從「吊橋效應」和「群體壓力」中獲得啟發。
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過吊橋時,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時碰巧遇見一位異性,那麼對方會錯把心跳加速,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而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約會選擇驚險,刺激的場所,可以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像登山,水上樂園,過山車,鬼屋等活動,都容易讓人心跳加速,滋生愛意。比如:
太刺激啦,要不是你陪我,我一個人肯定不敢玩!
剛才好嚇人,幸好有你在身邊!
共同經歷一場驚心的冒險,會讓你們產生「患難與共」的信任和交情,自然表白「所感」,「所是」。
群體壓力,是指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影響力,它使成員傾向於做出被群體接受或認可的反應。
一起參加朋友聚會,朋友會猜你們是不是要公布戀愛關係,為你們的表白施加群體壓力。
參加朋友聚會,除了有助於「壓力」表白,還能互融你們的社交圈,增加更多交流話題,為你們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社交資源。
相愛的你們,一生都在約會
社會心理學的「曝光效應」告訴我們:人們見到某個人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人招人喜愛,令人愉快。因此僅僅是單純的反覆出現,都可以直接增強人際吸引力。
三次約會帶你們走進愛情,相愛的你們,每次見面,何嘗不是一次浪漫的約會?
一起散步,一起聽歌,一起健身,一起購物,一起玩遊戲,一起看演出,一起觀海看星星,一起養盆栽,一起照顧寵物,一起上興趣班,一起逛公園嗮太陽.....
你會發現,原來一個人的世界,現在因為愛情,因為有對方賠你一起,樂趣跟多了。最浪漫的約會,事實和對方永遠像孩子一樣玩耍,探索未知,發現美好,分享快樂,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