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尿布是新手父母每天都需要重複的動作。你能按時到達嗎?看似易學的動作,一不小心就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時甚至會損傷寶寶的頸椎!今天嶽小卡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換尿布常見的誤區,讓大家一次學夠!
一、換尿布的方法不對
錯誤1:把寶寶的腳放得太高,輸入標題
新生嬰兒的骨骼沒有完全發育。換尿布時,寶寶的腳抬起,整個背部離開坐墊。每天都這樣,一天幾次,很容易損傷寶寶的脊柱。
錯誤2:手碰到了嬰兒的鞋底
換尿布的時候寶寶的腳會亂踢,我特別不喜歡配合巴巴媽完成這個配合!其實這並不是寶寶的本意,而是寶寶的腳被刺痛的手觸碰到,觸發了寶寶原本的反射——臺階反射,會讓你的寶寶亂踢亂踢,不小心可能會鑽進便便裡!當然要抱著寶寶洗澡。
錯誤3:太熱情了,不想換尿布
巴巴媽媽彎下腰,順利完成了換尿布工程。她一激動,就給了寶寶一個「重擊」,寶寶頓時淚流滿面!原來,這種輕鬆的抬腳動作刺激了嬰兒的驚恐反射。經過幾次,寶寶有足夠的理由抗拒換尿布!
錯誤4:換尿布的時機不對
剛換完尿布,寶寶又尿了!你被錄用了嗎?可能低頭換尿布會尿一臉。其實父母在拿出用過的紙尿褲之前刺激寶寶的相應部位,完全可以促使寶寶繼續排尿。這樣可以大大避免換尿布卻變成換床單、換坐墊、洗澡的連鎖項目的「悲劇」。
錯誤5:尿布的尺寸不對
紙尿褲根據寶寶的體重有不同的尺寸。有的紙尿褲男女品牌不一樣。隨著寶寶的快速成長,紙尿褲的尺寸要及時更換。紙尿褲可分為六種尺寸:新生兒(NB)、小號(S)、中號(M)、大號(L)、超大號(XL)、拉拉褲。不要因為大小不合適而影響寶寶的活動和睡眠。媽媽一定要注意是否符合寶寶的體型,尤其是腿和腰不要收緊太緊,否則寶寶的皮膚會被勒死。
錯誤6:尿布長時間不換
嬰兒總是在哭。換尿布的時候發現寶寶屁股上有很多紅疹。其實是因為父母長時間不換尿布,讓寶寶出現紅屁股或者痱子溼疹。尤其是新生兒,大小便次數相對較多。父母應該每兩三個小時檢查一次嬰兒是否應該換尿布。如有溼疹,切勿使用溼巾。建議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給寶寶塗臀霜。這樣既能隔離尿液對寶寶屁股的刺激,又能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錯誤7:小便後不要擦屁股
脫完紙尿褲,要用溫水洗寶寶屁股,用幹毛巾擦乾。必要時曬寶寶的小屁股,否則尿液和糞便中的物質會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引起屁股過敏反應,出現溼疹或紅屁股。清潔過程中,可以用少量的純植物沐浴露給寶寶使用,然後用清水洗淨即可。
二、正確打開紙尿褲的方法
1準備尿布
用水或溼紙巾清潔寶寶的屁股,塗上臀霜。打開紙尿褲,讓裡面的立體外殼直立。穿上尿布,注意不要將直立的護板向外摺疊。粑粑媽要記得,尿布背面有印花腰貼。
注意:給寶寶換完紙尿褲後,一定要讓護手站著。
2把尿布放在寶寶屁股下面
雙手放在小屁股下面,小屁股微微抬起,把紙尿褲放在下面。後面的紙尿褲要插在腰高一點的位置。提起前件,用紙尿褲中部包裹小屁股,注意兩腿之間不要有空隙。
注意事項:提起紙尿褲時,雙手並用食指沿立體圍兜內側展開,使立體圍兜易於靠大腿站立。
3固定腰貼
用一隻手固定包裹在寶寶肚子上的前片紙尿褲,注意不要彎曲,兩邊拉帶子,對稱貼好。手指伸到肚子和尿布之間,彈性應該會感覺有點緊。
注意:貼腰帶時,注意腰部靠近腹側標有1-3的數字。根據數字對稱貼帶更容易。
4.完成立體外殼和褶邊不會讓一切都好起來。如果沒有,不僅會漏尿,還會讓寶寶不舒服。確保腹部周圍的三維外殼和大腿周圍的下擺沒有向內摺疊。擠壓大腿周圍的下擺,以確保內部的三維外殼是垂直的。如果立體外殼向外掉落或彎曲,將手指放在皮膚和立體外殼之間將其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