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山東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徵程。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提出,加快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山東是文化大省,既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也給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表示,2021年,山東文化和旅遊系統將自覺承擔起文藝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文藝舞臺傳承歷史文脈、弘揚革命精神、講好時代故事,用更多文藝精品回饋人民。
攢底氣
精品創作格局初步形成
2020年是山東省京劇院排練廳最忙碌的一年。從當年5月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啟動復排,到7月首演,再到10月進京演出,排練廳見證了經典復排的全過程:汗水、淚水,沒人叫苦;跳躍、翻騰,無人說累……山東省京劇院院長蔣慶鵬說,復排《奇襲白虎團》讓演職員近距離學習經典,更重要的是積攢了向高峰邁進的底氣。
對山東文藝創作領域而言,2020年十分不平凡。年初,省、市、縣三級文藝院團主動行動起來創作抗疫主題作品,歌曲、舞蹈、戲曲……文藝形式不同,文藝工作者對身處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心是火熱的,感情是真摯的。
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後,山東常規文藝創作工作立即重啟。呂劇《一號村臺》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民族歌劇《沂蒙山》適應新的演出環境,推出了首演舞臺版、戲劇音樂會版、重唱合唱版、音樂會簡版4個版本;話劇《孔子》立上舞臺,助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雜技劇《鐵道英雄》2020年底上演,進一步開拓了文藝舞臺講紅色故事的空間。
2020年全省新創大型舞臺藝術作品60餘部,其中,現實題材29部,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鄉村題材、扶貧題材大型劇目20部、小型文藝作品50部,話劇、音樂劇、舞劇、歌劇、雜技劇等藝術門類新創18部。
有量有質,創精品、攀高峰,2020年山東文藝戰線用優秀作品說話,用劇場人氣證明。山東省鄉村題材優秀文藝作品網絡展演好評如潮,山東梆子中青年專業演員比賽廣受關注,《奇襲白虎團》網絡演播量超1.3億人次。
文藝環境、業態深刻變革的當下,強化創作組織引導十分關鍵。2020年,山東設立重點藝術創作項目庫,先後有32部作品成功入選,創造一批、儲備一批的精品創作格局初步形成。
有信心
永葆舞臺鮮紅底色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山東2021年文藝創作舞臺的重要節點和重大機遇。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表示,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與人民同呼吸、共患難,歷經千辛萬苦取得革命鬥爭勝利,闖過千難萬險贏得建設豐碩成果。那些實踐、感悟、挫折、成績需要文藝戰線認真觀察、仔細揣摩、用心體會、深情表達。
山東2021年將重點打造的京劇《浮厝》,是以早期共產黨人劉曉浦、劉一夢「為探索民族解放、尋求救國救民之路而犧牲,以浮厝在家廟」為背景材料而創作的作品。其表現的是早期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對革命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心。
「紅色是我們文藝舞臺的底色。」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田素英說,革命戰爭年代,濰坊湧現出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時至今日,先烈們的故事廣為流傳。今年,濰坊將發揮非遺劇種豐富的優勢,提前謀劃、廣泛動員,激發專業創作人員和業餘文藝愛好者的積極性,將廣為流傳的幾個紅色故事搬上舞臺,唱響讚頌英雄的大合唱。
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計劃抓好呂劇《一號村臺》、京劇《浮厝》、雜技劇《鐵道英雄》等創作,深入發掘山東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常態化組織「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精心組織重大現實題材創作。同時,持續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力度,充分利用山東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打造推出一批反映山東深厚歷史積澱的優秀劇目。圍繞做好話劇《孔子》加工提升以及不同版本打造,開展形式多樣的巡演活動,豐富山東文化品牌內涵。
為給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繼續旗幟鮮明倡導和鼓勵中國夢主題創作,聚焦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黨的二十大、北京冬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有計劃地確定創作重點、題材計劃和實施節點。
今年,山東還將完善藝術創作省級重點項目庫,在主題提煉、內容表達、形式呈現等環節多下功夫,增強原創能力,提升價值內涵,努力推出體現時代精神、反映時代風貌的標誌性作品。同時,完善項目庫管理辦法,建立重點創作項目指導論證機制,設立省級藝委會,幫助藝術院團提升創作質量。
拼幹勁
從高原到高峰步履鏗鏘
繁榮舞臺藝術的「雙演」機制,助力煙臺文藝創作領域繁花競放。「雙演」即每逢單年實施會演選拔、激勵藝術創作,每逢雙年集中巡演、展示成果,通過引導扶持,充分激發社會各界創演熱情。如今,煙臺已形成以專業藝術院團為主體、社會院團為支撐、志願團隊為補充的全社會藝術創演大格局。
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玲介紹,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節點,煙臺將把近年來創作選拔出的京劇《煙臺解放》、呂劇《西海地下醫院》、音樂舞蹈史詩劇《英雄膠東》等紅色劇目進一步打磨提升,加大演出力度,在膠東大地唱響「紅色好聲音」。
鞏固思想文化陣地,是文藝創作的光榮使命。沒有高峰之作,沒有讓觀眾叫好的上乘作品,創作的感染力勢必大打折扣。從高原到高峰,山東提出2021年建立經得起人民檢驗的評價標準,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在融合中出新、出彩。
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曹首娟說,以沂蒙精神的傳承弘揚為出發點,2021年臨沂將繼續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一方面組織創作團隊深入山區採風,搜集鮮活素材和群眾意見;另一方面聚焦時代主題,通過文藝創作展現新時代老區的新氣象。
路在腳下,好作品要精心創作、不斷打磨。山東廣大文藝工作者表示,腳踏實地才能行穩致遠。2021年將堅持「為人民抒寫」的原則,用「放大鏡」思維觀察生活,用「聚光燈」模式做好傳承。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今年將堅持「一團一策」思路,指導省直院團分類制定具體詳實的改革方案。以演出為中心環節,以內部管理機制改革為重點,突出精品創作、人才建設,研究制定加強考核的具體辦法。同時,在全省國有文藝院團全面推開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工作,在摸底考核基礎上對考核指標進行修訂完善。
人才是文藝繁榮的基石。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2021年計劃建立人才培訓、傳承發展、展示實踐一體化長效機制,用好項目、好環境、好機制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做大做強「名家工作室」「青年戲曲名家展演」「青年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加強與國內重點院校、院團合作力度,幫助青年人才積累更多資源,打開創作視野,為推動全省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文旅山東 編輯:伏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