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大人開始執著於在六一這天當個寶寶,反倒是孩子,越來越像大人。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一個6歲的小大人跟37歲的大小孩的故事。
女孩丸丸,四歲時第一次看到商場裡表演的花樣滑冰就被吸引住,「花滑」這項被譽為「冰上芭蕾」的運動,兼具藝術感和技巧性,無數人為此著迷。
喜歡看花滑跟自己滑完全是兩回事,但著迷的丸丸小小年紀就立下了拿世界冠軍的夢想,並且從那時候就開始朝著這個夢想前進。
在別的小朋友看動畫時,丸丸已經在滑冰場摔倒了不下百次。
同齡的小朋友在兒童樂園暢玩時,她已經開始了專門的體能訓練,特別是腳部,因為腳踝和腳背是支撐和控制花樣滑冰動作的關鍵部位,受力特殊,如果不專門訓練極易導致摔倒跟骨折。
而丸丸的媽媽,她的人生信仰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這個大小孩為了女兒也曾嘗試滑冰,但只停留在「能走」階段就放棄了,因為怕摔跤。看到女兒膝蓋經常青一塊紫一塊,她非常心疼,甚至曾經勸過女兒放棄滑冰,但丸丸告訴她「不努力練就成為不了世界冠軍。」
為了讓懶散的媽媽勤奮一點,丸丸挑戰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一天之內教會媽媽花樣滑冰,並完成雙人花樣滑冰表演。
人都是膽小的媽媽在家就露怯:今天要麼別去滑冰場了,去冰場每次都要站那麼久,實在站不動。
丸丸則把目標寫在白板上:我希望你能學5個動作,每個練習400遍。
媽媽很不情願地跟著丸丸來到滑冰場,作為一個新手,她連基本的護膝、頭盔都需要在女兒的幫助下才能戴好。
剛開始雙腿併攏,慢慢地走,練習時媽媽抱怨練這個很無聊,一直走來走去。
丸丸則無視抱怨,耐心告訴媽媽腳應該斜過來,全身放鬆。
媽媽練習一段時間後又想放棄,練不動,肩膀酸,抬不起手都是她的理由。
丸丸告訴她:我知道你的感受,我訓練時刻苦練後壓步,刻苦練後葫蘆,但你這麼點小事就放棄,你一點都不勇敢。
在女兒的督促下,媽媽再次起身學習滑冰。
每個快摔倒的瞬間,丸丸都能立刻飛向她的身邊。
在媽媽實在體力透支時,丸丸則幫媽媽按壓腿部,還會用精神鼓勵法告訴媽媽不要放棄。
以前覺得女兒天生勇敢,現在發現人都是一點點變勇敢起來的。
花樣滑冰是一個成功率非常低的競技項目,要想進入到國際級的比賽,除了天賦和從小苦練,還得有幾分運氣。丸丸一家人去過一次齊齊哈爾,看專業隊訓練,發現丸丸實力還是處於入門階段,媽媽就問丸丸現在已經知道實現目標的可能性很小了,還要繼續嗎?
丸丸回答她正因為可能性很小,那我更要努力了。
她的想法和成人世界不一樣,成人覺得機率小就會放棄,會考慮風險成本,而小孩則不會。
當不了世界冠軍在生活裡,丸丸則貫徹了她在花滑中練成的勇氣。
有一天傍晚,馬路對面走著一對母子,小男孩被他的媽媽一路訓斥,女人越罵越生氣,揪耳朵、掐手臂,最後小男孩被媽媽推到了草叢裡,丸丸看不下去大聲對著馬路對面喊:「這樣罵有什麼用,好好說才有用,哪有媽媽這樣當媽媽的...」
話沒說完,嘴巴就被身邊的媽媽堵住,「那是別人的家務事,輪不到我們插手,更輪不到一個六歲的孩子來管。」
後來回家的一路,丸丸的腳步走得憤憤不平,在進入家門之前,丸丸突然說「媽媽,那個小哥哥的媽媽難道不覺得這樣做很丟臉嗎,難道不擔心這樣打孩子,小哥哥長大後會這樣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嗎?」
這件事情給了丸丸母親很大的觸動,深夜她在自己的公眾號裡記錄下了這件事,小孩的勇氣一點不輸給大人。
丸丸現在寫不出的字,叫媽媽寫示範,當媽媽偷懶時,還會苦口婆心跟媽媽講道理「你好不好認真一點的!怎麼寫字寫得那麼應付!」
勇氣、認真、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這是37歲的媽媽從6歲的丸丸那裡學到的。
丸丸前年八月第一次參加嚴肅的考核比賽,準備比賽用了半個月,其他人大都已經準備了五個月,為了追上進度,她在家瘋狂練習旋轉、跳躍,完成一個起跳動作(一側肢體屈曲後蹬伸,另一側肢體擺動配合),有時候會撞到桌子,碰到椅子,一邊哭一邊練,摔倒就立馬爬起來,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成功通過了考試。
媽媽曾問過她:當不了世界冠軍怎麼辦,這些苦就白吃了。
丸丸:那就再練四十年。
阿米爾汗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句話:「孩子,你不需要把所有事都做得比別人好,只需要發現自己最閃光的一面,你就是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一顆星星。」
幻想可能會破滅,童話可能變成笑話,可那又怎樣,逐夢本來就是件勇敢的事情啊。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
兒童節,祝所有的孩子在逐夢路上一往無前,也祝所有的大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保留一點孩子氣,保留一份真誠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