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大清王朝西北最大的邊疆隱患準格爾汗國國力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其軍隊數量一度達到30萬之眾,在其汗王阿拉布坦的帶領下數次擊敗清朝軍隊。而此時正在大力推行改革和追繳國庫欠款,急於恢復大清國力和經濟發展的雍正皇帝無暇顧及這西北地區的戰患,只能暫時退讓。
就在這個特殊時期,清朝北方最大的勁敵沙皇俄國看準了清朝不敢對準格爾汗國大舉用兵的當口,認為此時的清朝更需要自己的支持而不敢違拗自己的任何要求,於是便囂張的向清朝提出議定《尼布楚條約》未約定完全的中俄兩國邊界和通商、外交等問題。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底,沙皇俄國的談判代表團抵達北京,首次與沙俄代表團接洽並談判的正是當時擔任總理事務王大臣,備受聖寵,權傾朝野的大學士馬齊。而後中俄兩國就此次談判達成籤訂的《布連斯奇條約》之所以讓沙俄得到了比《尼布楚條約》更多的利益,最主要的原因竟在於他們拉攏了大學士馬齊,而馬齊則以1000盧布貂皮的價格就將大清王朝的利益出賣,將自己的國家出賣,提供給沙俄談判情報、談判人員性格脾氣、清朝的談判底線等等重要信息。
那麼,這個被乾隆皇帝譽為「歷朝三相,舉朝大臣未有及者」,家族世受皇恩的朝廷巨擘為何僅僅為了1000盧布的貂皮就將自己的國家出賣了呢?
他缺錢嗎?馬齊自祖上就效命於清朝,歷任高官,系清朝有名的外戚家族,缺錢是不可能的。
他對清朝有恨?馬齊的祖父、父親、自己包括自己的子侄輩都是大清權傾朝野的重臣,高居大學士之職,可謂世受皇恩,報答還來不及,根本沒有仇恨可言。
小編通過對富察·馬齊的生平記載詳細研究過以後,發現了其中原因。
雍正皇帝繼位為帝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剷除和清理昔日與自己爭奪皇位的政敵們,甚至為了鞏固皇權統治,加強中央集權,連昔日擁立自己繼位立下大功的隆科多和年羹堯也沒打算放過。
中俄談判開始的雍正五年,皇八子胤禩和皇九子胤禟都已經在禁所中被折磨致死;皇十四子胤禵也被圈禁;隆科多已經被雍正皇帝數次嚴斥,嫣然已經失去聖寵;年羹堯也已經被列舉了九十二條大罪,被賜自盡。在康熙朝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以後,馬齊作為胤禩的堅定支持者曾經串聯朝臣推舉皇八子胤禩為繼任皇太子,事後被康熙皇帝嚴懲。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雖然重新將馬齊重用,恢復了其被削去的職位,並恩賜世襲罔替,還被任命為總理事務王大臣,但他知道這只是雍正皇帝用來安撫朝臣和穩定朝局的手段,就像當初重用皇八子胤禩一樣,只是為了皇權統治。等到雍正皇帝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穩定了朝政局面以後,自己的結局怕是會慘過所有人。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已經預見自己悲慘下場的馬齊無處可逃,而沙俄代表使團的到來則給馬齊帶來了生的希望。他並不在乎錢,甚至倒給錢都可以,只要自己在真有倒臺的那一天能有一個躲避清朝官兵追捕的地方。沙皇俄國,再適合不過!他不惜將帶給自己位極人臣地位的大清王朝出賣,不惜將給予自己巨大恩寵的清朝皇帝出賣,只為換取一個活命的機會。
事實證明,馬齊的考慮是多餘的,他所能得到的皇家的恩寵遠遠不止雍正一朝,而馬齊當初僅用1000盧布貂皮的價格就將自己國家出賣的行徑必然會記於史冊,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