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人類能生活的環境,月球和火星比較起來,有優勢,不過也有劣勢。在人類已經了解的星球中,火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火星南極、北極間的溫度在攝氏零下139度以下,它的赤道地區,中午時的溫度可以達到20度。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在零下23度,相當於地球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
火星上到處是乾涸的河床和火山,極冠很可能有水存在。火星上的條件這麼好好多科學家躍躍欲試。1991年6月26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4名教授和俄羅斯的5名航天專家,一起提出了一項2012年遠徵火星的計劃。
科學家們想像著人類在跨越火星赤道大約6400千米的盆地中著陸,建立永久性的基地,然後逐漸擴大火星考察大本營,到2020年火星基地建立完成後,就可以迎接第一批地球移民,建立火星城。
那我們有什麼能活在火星的理論基礎呢?前蘇聯有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一個模擬火星大氣環境的密閉容器中,把一個些生物放入,結果發現老鼠在這種環境中只活了幾秒鐘;而烏龜超過了6小時;青蛙則活了25小時;昆蟲則活了幾個星期;蘑菇、地衣、和苔蘚未見夭折;細菌的生存更是毫無困難。從這個實驗科學家的得到了通過低等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消耗火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高等生命所吸收的氧氣。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也歡迎分享點評,您的每一次意見都會激發小編更好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