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火星可能是一個海洋星球,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為什麼?

2021-01-11 探索宇宙說

近一段時間,在天文航天領域,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火星時間窗口。我們都知道,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探索最多的一顆行星。由於火星跟地球的距離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值,我們發射火星探測器要選擇在火星與地球最近的時候,這個時間被稱為火星窗口。

每25個月,也就是二年零二個月,新的火星窗口就會出現。這個時候,人類就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只不過在過去探測火星沒有我國什麼事?而今年的火星窗口,最大的熱門就是我國也開啟了火星探索計劃,發射自己的天問一號。

為什麼火星會成為人類最熱鬧的探測行星?可能很多人認為那是因為火星離我們比較近,比較容易探索。這其實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火星會變成現在這樣?

可能有人認為,火星自誕生以來就是現在這樣的紅色沙漠行星。要知道在古時候,火星在古人的眼裡可是有著不一般的地位,它在夜空中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因此,在中國稱為熒惑星或者是火星;而在西方則因為它的紅色而稱為戰神馬爾斯星。

那麼火星為什麼會是一顆紅色的行星?其實當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之後,這個謎團也就揭開了。它之所以會是紅色行星,主要是因為表面被赤鐵礦覆蓋。這些赤鐵礦其實就是一種氧化鐵。

火星跟地球相比,同樣也是類地行星,只不過質量和體積要比地球少了很多。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體積不到地球的七分之一,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雖然二者在大小上有明顯的差距,但是火星跟地球也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早期的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火星發現火星上存在一些縱橫交錯的線條。當時的人們把這些線條叫做火星運河。人們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著某種智慧生命,是他們「開鑿」了這些運河。可是後來隨著火星探測器的登陸,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無比荒涼的沙漠行星。

火星表面沒有水的流動,到處都是乾旱的紅色沙漠,也沒有所謂的「火星運河」。早期的火星探索數據,讓科學家誤以為火星天生就是如此的荒涼,沒有任何的生機,可是隨著探索的不斷深處,軌道探測器在火星兩極發現了一些水冰,這說明火星目前在兩極的地區仍然有水的存在。

同時,探測器在火星表面也發現了大量的溝壑,峽谷和盆地。這些地方都有被水侵蝕過的痕跡。種種跡象表明火星表面曾經存在著大量的水資源。於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火星在很久以前也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表面被海洋覆蓋,同地球一樣,也是一個海洋的世界。

如果火星的過去是一個海洋的世界,那麼為什麼現在會變成一個紅沙滿天飛的沙漠星球?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火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時間無法倒流,我們也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去了解火星生態大變的原因。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了解火星歷史,但是通過對火星探索的不斷深入,以及在科學上的不斷前進,科學家對火星由海洋世界變成沙漠世界也有了一些猜測。

火星和地球誕生的時間基本是同步的,都是誕生於46億年前。大約40億年前,火星由於處在地球的外側,離太陽更遠一些,所以它先於地球一步冷卻下來。冷卻下來之後,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開始凝結形成降雨在火星表面匯集成了海洋。

而地球形成海洋時間可能稍晚於火星,地球海洋形成之後,很快就誕生了早期的原始生命。由此可見,先一步誕生海洋的火星大概率也產生了原始生命。這個時候的火星和地球從太空中看沒什麼兩樣,都是一樣的美麗藍色星球。

如果按照一樣的模式發展下去,現在的火星有可能也會誕生自己的智慧生命火星人,也會形成火星文明。可是後來火星的生態卻在不斷惡化,直到變成了現在的沙漠行星。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很多人對火星變成現在這樣,認為可能是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火星,從而帶去了災難性的生態巨變。

可是通過火星的不斷探索我們發現,這個可能性並不大,雖然火星上也有一些比較大的隕石坑,但是這並不是導致火星生態劇變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地球表面同樣有一些特別巨大的隕石坑,比如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它位於墨西哥猶加敦,寬度大約為483公裡。

再比如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它的直徑超過了240公裡,還有弗裡德堡隕石,它形成至今有20多億年,目前的直徑達380公裡。要知道在20多億年歲月裡,經過不斷的風沙,隕石坑也會不斷變小。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弗裡德堡隕石在最初的時候有多麼的龐大了,造成它的那個巨大的隕石必然也會非常巨大。

這些巨大的隕石都沒有讓地球的生態徹底崩潰,讓地球變成沙漠行星,可見以火星上發現的隕石坑規模,也不足以讓火星的生態環境徹底完蛋。火星變成現在這樣,科學家猜測,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火星沒有強大的磁場保護。

磁場對於一個生態星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地球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磁場,它包裹地球達數千公裡的範圍。強大的磁場能夠有效保護大氣層,讓它不會向太空逃離。而在宇宙中,有強大的各種輻射,包括恆星風的輻射以及其它的宇宙輻射。

對於宜居帶的行星來說,太陽風是最大的威脅,由於地球有強大磁場的保護,太陽風對地球大氣的影響是有限的。只要大氣層不流失,地球表面的海洋就不會流失。可是火星則不同,它沒有強大的磁場,只有非常微弱的磁場。

弱小的磁場無法阻擋太陽風的入侵,於是不斷有火星大氣流失,隨著火星大40氣層越來越薄,太陽風就能夠大量入侵火星表面,開始不斷分解水,於是大量的水分子不斷向太空流失。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表面的水資源沒有了,只留下了大量被水衝刷過的痕跡,它們向我們展示著曾經的火星也是輝煌的。

當然,火星變成現在這樣,雖然我們感到難過和惋惜,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人類的一大幸運。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火星也有非常強大的磁場保護,那麼它同地球一樣,有可能也會一直美麗下去。

火星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演化,有可能也會誕生智慧生命,形成火星文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現在的太陽系有可能就會存在兩個智慧文明,人類文明和火星文明。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當兩個文明都能夠走出母星之後,都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之後,還能夠和平相處嗎?

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同處一個恆星系的兩個文明能夠和平相處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火星有可能就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嗎?
    如果這塊,這塊「不講武德的石頭」掉到太陽周圍,會直接就蒸發成氣體變成等離子的狀態,如果落在了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行星上,由於它們的大氣層濃厚,這塊「不講武德的石頭」很有可能還沒有降落到表面,就已經被摩擦殆盡了。而如果是降落在火星、水星、月球這種沒有大氣層或者大氣層稀薄的星球之上,「不講武德的石頭」就很有可能會落在星球的表面。
  • 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有海洋有大氣,不是木衛二!
    首先金星是一顆溫度極高的星球。能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火星因為被發現了液態的鹽水湖。科學家們傾向於火星的土壤層中有可能有生命物質存在,但是高等文明卻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美國宇航局已經朝著火星發射了數十顆的探測器。至於木星作為一顆氣態行星,哪怕木星有生命,人類也不可能不懼木星的劇烈的風暴襲擊。人類也只能將木星也排除在外。
  • 一顆人類必須要去的星球——火星
    你可能會問,我們在50年前就登陸了月球,現在的技術發展竟然不能讓我們成功登陸火星嗎?如果要概括原因的話,那就一個字——遠!4先簡單介紹一下火星的基本情況。火星曾經是一個溫暖而溼潤的地方,火星的大部分表面都覆蓋著液態水。但在4.2至37億年前,火星失去了大氣層,這導致的結果是:火星現在基本上是一顆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但又非常稀薄,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溫度也很低,最低溫度-87攝氏度,最高溫度-5攝氏度,常年平均溫度-63攝氏度。
  • 古代火星的生命可能生活在地表之下,因為火星或存在豐富的地下水
    水是其中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多年來,美國宇航局的一系列機器人任務,一直在「尋找火星上的水」,以了解更多關於火星的歷史,包括火星上是否曾經出現過生命。 雖然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在變成今天的冰凍的、荒涼的沙漠之前,在數十億年前曾是溫暖潮溼的,但也有人指出了「昏暗年輕太陽悖論」。
  • 「黑美人」隕石透露:44億年前,火星上就有水存在
    在行星科學中,關於水在地球、火星和其他大型天體(如月球)上的起源一直頗受爭議。有一種假說認為,它是在小行星和彗星形成後生成的;而另一些行星研究人員則認為,水可能只是在行星形成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眾多物質之一。 最近,針對一顆古代火星隕石的最新分析結果為第二種假設提供了支持。
  • 火星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火星的一年有多長?你要的答案在這裡
    我們居住的地球傍晚的天空有時是紅褐色,但太陽系中有一個地方與地球不同他整個白天的天空通常是紅褐色,這個地方就是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第四顆行星,是一個充滿了巖石和沙漠的不毛之地。從太空中看去火星是一顆紅褐色的星球。為什麼火星是紅褐色的?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太陽系內每個行星的公轉周期並不一致,有的長有的短。我們的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久。然而,同為太陽系內的一顆星球自從被人類發現之日起,至今都尚未繞太陽運行過一圈,此星球即為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後來被天文學家排除出去了。
  • 地球的月亮可能成為一個星球
    如果天文學家下周批准一個新提出的行星定義,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奇怪。當然,小行星穀神星將成為一顆行星。冥王星的月亮卡戎將成為一顆行星。但我們說話真的很奇怪。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太陽系外行星研究員格雷戈裡勞克林說,如果地球及其月球存活足夠長的時間,月球就必須重新歸類為行星。本周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提出的新定義基本上說,圍繞太陽運行的每個圓形物體都是一顆行星,除非它圍繞另一個行星運行。但是有一個很大的警告:如果重心(稱為重心)位於較大的物體之外,那麼較小的物體就是 行星。
  • 兩顆與地球相似行星!表面溫度0到50度,天文學家:可能適合居住
    如今科學界倒是說了很多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例如火星,金星,木星衛星等,但是在我們已了解的科學基礎知識來看,這些星球都是不具有適合居住的可能,大氣不允許,氣候條件也是不允許的,加上人類只是懷疑這些星球存在生命,還沒有找到「鐵證」,這同樣說明了變數還比較高,雖然人類如今都是以火星作為「第二地球」進行探索,但是火星似乎也是荒廢的星球,暫時沒有過多的證據可以讓人類上去的理由
  • 科學家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發現: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在令人驚嘆的...
    大峽谷上方約8700萬英裡(1.4億公裡),一個更大、更宏偉的深淵穿過紅色星球的腸道。 自2006年以來,UA科學家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使用一臺名為HIRISE(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的攝像機)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高解析度相機,對這顆行星最奇怪的特徵進行了特寫鏡頭拍攝。儘管一些真正令人嘆為觀止的瓦萊斯海洋圖像 - 像下面的一個照片, 發布到 HIRISE 網站2020年12月26日——科學家們仍然不確定大峽谷是如何形成的。
  • 這顆星球上含有大量水,甚至已形成了大海洋
    那麼,除了行星和衛星之外,太陽系中還有一大批「不速之客」,它們就是處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當然,還有矮行星(冥王星),在它們之上,又是否有生命存在呢?
  • 科學家:它們可能來自外星球
    這些年來,探索外星生命,我們從未停止,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外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以我們太陽係為例,我們地球自然是一顆充滿了生機勃勃的生命星球,而離我們地球超過5500萬公裡遠的火星,雖然極為荒涼、乾旱,但是有研究表明,火星依舊存在水,存在水意味著存在生命的希望。在今年7-8月份,將會有三個探測器先後開啟火星之旅。隨著這些探測器的到來,火星是否有生命,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找到答案。
  • 木衛二上疑似有深度達100公裡的海洋,難道外星生命一直近在眼前
    太陽系內存在著很多顆的行星和天然的衛星,這些星球中僅僅只有一顆星球孕育了生命。那便是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提升,人類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居住在地球上了,人類渴望尋找到外星生命,渴望和外星人交流,也渴望能夠去到遙遠的,太陽系之外的世界。
  • 人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探測火星?
    Weintraub)在《火星生命:前往須知》一書中所說的那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火星感興趣,其原因就是火星上可能有生命,無論這種生命是未來的人類還是原著火星人。如果火星今天已有生命存在,那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21世紀太空人在火星上建起人類居住點又會怎麼樣呢?會不會給火星帶來死亡和破壞?就像第一批歐洲殖民者對付新大陸那樣,把天花、麻疹、百日咳、黑死病和痢疾帶入一個沒有能力抵禦這些入侵者的世界。」
  • 研究發現:44億年前,火星上已經存在液態水,為何後來消失了?
    44億年前的火星就存在液態水火星,這顆太陽系中被人類當作「第二家園」的紅色星球,NASA的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到了很多中斑紋,這些斑紋處於火星的斜坡之上,一般都是由於液體衝刷而形成的。一些研究者認為,雖然如今的火星看起來死寂又荒涼,但是在遠古時期,火星很可能存在著豐富的液態水,而且不排除火星上曾經存在著生命。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NASA的火星2020恆心漫遊車僅剩約5,000萬英裡(8000萬公裡)可進行2.93億英裡(4.71億公裡)的旅程,正在接近其新的行星之家。該太空飛行器已開始接近紅色星球,並在43天後(即2021年2月18日)以約12,100 mph(19,500 kph)的速度在火星大氣層中燃燒,大約7分鐘後輕輕降落在火星表面。
  • 火星上的人類股骨!NASA的照片清晰可見,科學家:幻想性視錯覺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地球自形成10億年後以來生命一直生生不息,那麼火星呢?在中國古稱火星為「熒惑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4%。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
  • 火星地殼是一個「夾心蛋糕」,竟然有三層「夾心」,地殼非常薄
    提到火星,很多人都會覺得它一片死寂,認為火星是一顆已經死去的星球,不過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洞察號在火星上發現了480多次的地震,雖然和地球相比,火星的地震次數「少得可憐」,但是這些地震仍然說明,火星的內部仍然在活動,或者說,火星可能正在「逐漸醒來」。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我們也不能忽視適居帶(CHZ), 美麗的地球就置身其中, 而且銀河系中某個地方一定會有地球的孿生星球。地球很稀有,但稀有並不意味獨特,地球的孿生星球上可能也存在生命和文明。不過適居帶內的地球相似體並不一定是唯一一種有生命和液態水的行星類型。
  • 水是透明的,那為什麼海洋是深藍色的?
    「每當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坐上了時光機,我又回到了那寶貴的時光,站在那片美麗、讓人不安的寧靜之海上,眺望著我們閃亮的藍色星球在黑暗的太空中孤獨地漂浮著。」——巴茲·奧爾德林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包括太陽,顏色都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