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濟南報導
《山東省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辦法》要求,新生兒出生後,原則上應在一個月以內按要求申領出生醫學證明。但是在平邑縣,不管孩子在哪個醫院出生,都必須要抱著孩子到全縣唯一的定點去辦理出生醫學證明。
在平邑縣婦幼保健院保健樓二樓,記者見到了一位出院不久的產婦,正抱著未滿月的孩子進行出生醫學證明辦理前的檢查。這位產婦告訴記者,孩子是從平邑縣人民醫院出生,因為指定的出生醫學證明辦理機構是平邑縣婦幼保健院,她只能抱著孩子來這裡。
不少市民認為嬰兒沒出滿月,抱出來太過折騰,然而不帶孩子又不行。平邑縣婦幼保健院工作人員說,小孩是必須得抱來,不抱來沒法給孩子查聽力、採血。篩查做全面了,要660元。
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前來辦證的孩子都是從平邑縣人民醫院出生的。因為生產醫院和出生證明辦理醫院不是一個,一旦資料攜帶不齊全,市民就要多跑腿。
出生在平邑縣人民醫院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在出生醫院辦理出生醫學證明?平邑縣人民醫院工作人員稱,現在就是這樣規定的,從2010年往後就是這樣了,之前是可以辦理的。至於改變的原因,該工作人員稱不清楚,是衛生健康局決定的。
11月12日,記者來到平邑縣衛生健康局了解情況,該局公共衛生科一位工作人員稱,出生醫學證明屬於特殊管理,為了各方面管理得更到位,專門成立了一個辦公室,要是每個醫院設上一個點,成本太高。
離開平邑縣,記者又分別走訪了臨沂市蒙陰、臨沭、郯城等地,發現這些地方都能實現在縣人民醫院或中醫院等醫療機構直接辦理出生證明。
針對短片中的問題,平陰縣衛建局局長喬建解釋,因為基層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較低,有部分工作經常出差錯,導致一些群眾不滿意。2010年,當時的衛生局研究決定,委託縣婦幼保健院一家來集中辦理,提高出生證明的辦理質量。
為了方便管理,讓還沒出月子的產婦,抱著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去指定的醫院辦出生醫學證明。對這種情況,喬建說感到非常慚愧和內疚,下一步將儘快改進服務,應放盡放、能放盡放,儘快讓具備接生能力的醫療機構,都能就地辦理出生醫學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