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國記者採訪七個字就完美詮釋,面對疫情我們一年所做的努力

2021-01-11 缺舟也渡人

「沒想到吧;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BBC,我相信就算是不太懂英語的人,但是經常上網也會覺得他很眼熟。

中文名稱是英國廣播公司,他的前身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媒體,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

於1936年開始提供電視服務,是世界上第一家電視臺。

而他所進行拍攝的紀錄片質量也是非常的高,可謂是權威性和傳播性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說了這麼多,是因為我最近看了他們拍攝的一部紀錄片。

讓我越發感覺到身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所以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缺舟:

這部紀錄片其中一個環節主要探訪的是疫情過後的北京。

他採取一種對比的手法,一開始所展現的並不是如今的北京。

而是一年以前,也就是2020年2月份的北京。

那個時候收到疫情的侵襲,我們迅速展開措施,決定實行嚴控,在鏡頭下的店鋪基本上都已經關門。

在街上也是鮮有人煙。

但是等到一年之後,再到冬天,再過來看看如今的北京。

商戶們也都正在營業,街上也開始有了煙火氣息。

隨後外國記者決定查探一下復工之後的生意情況,他選擇了一家熟食店。

他問工作人員生意如何,對方也是禮貌的表示還可以。

當被問及生意前景的時候,對方也是持一個樂觀態度,表示暫時還可以。

相比較熟食店老闆的謹慎,這個商店內的美女就顯得更加自豪一點。

「當然了,中國就是這麼有活力,恢復得很快。」

不過讓人覺得有些大尺度的是,不但是讚揚了咱們自己的形式,還連帶著非議了一下國外的防控措施。

路人也都很自覺現在,也都表示以前那種酒吧之類人比較多的地方去得很少了。

老外採訪了一個餐廳工作人員,問話的方式讓人覺得就像透露一個觀點:現在的生意只能比疫情嚴控期間好了,但是比起往常要差。

不過我覺得最出彩的就是一位大哥在被問及「覺得中國現在恢復如得如何」這個問題的時候,只用了七個字,就讓對方有些尷尬的難以招架。

「比你們國家強多」

當然了最後外國記者也是表達了自己的美好願景:「相信在未來幾個月,情況會越來越好」

我個人真的是感觸很深,雖然現在局部仍然有些地方的形勢比較嚴峻,但是綜合來說全國的狀況還算良好。

這都是因為我們國家的政策和大家的自覺,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這是需要大家的力量才能夠克服和完成的。

一開始的堅守,正是為了以後的最終勝利做鋪墊的。

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打起精神,牢記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

現在這裡很安全,是因為你我他,以及國家的幫助,為了維繫這份安全,我們仍然要繼續努力!

加油!必勝!

相關焦點

  • 務工夫妻拎著彩電回家過春節,面對記者採訪:一起看電視就是幸福
    有的人在外一年賺到了不少錢,只為過年回到老家給父母添一件新衣,給孩子買點好吃的零食。也有的人別出心裁給家裡帶回了不一樣的禮物,近日據媒體報導稱,一對務工的夫妻拎著彩電準備回家過春節。面對記者的採訪,這對小夫妻還有些許的不好意思。記者在火車站檢票口見到他們的時候,男子手上拎著不少行李,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一臺用紙箱包裝好的大彩電。
  • 面對疫情,我們的愛車就是「隔離箱」嗎?
    但是對我們廣大車友而言,我們的愛車能否隔絕病毒,或者說我們的愛車就是保險箱嗎? 空調濾芯也是防護傘 我們一般在給愛車保養的時候,更多的會去注意空氣濾芯,機油濾芯和汽油濾芯等損耗部件,對於空調濾芯不少的車友並不太重視,但實際上在目前疫情嚴重的當下,空調濾芯是我們愛車重要的保護傘。
  • 特魯多「裝無辜」:面對中國,我們都「脆弱」
    路透社報導截圖根據「Reuters Next」採訪內容,特魯多在大談氣候和環境問題後,表達了對美國重返國際舞臺的期待。「美國的盟友與朋友們所期待的一件事是,重新參與貿易、氣候變化或民主等重大議題……我們需要捲起袖子共同努力!」特魯多所說的「重新參與」與川普經常與盟友在貿易上發生衝突有關。
  • 我的世界:外國學霸3個牛逼舉動,疫情期間在遊戲裡完美還原學校
    國外疫情遲遲不見拐點,出不了門,開不了學,宅在家的外國學霸在幹嘛?MIT新生Shayna Ahteck表示:「每個人都收拾好行李離開校園,因為我們不想傳染給家人,所以在自我隔離,但是一個星期不上課,總要做點什麼。」
  • 雷佳音採訪太搞笑,幽默詮釋「走紅」,四字成語形容自己的長相
    導語:雷佳音採訪太搞笑,幽默詮釋「走紅」,四字成語形容自己的長相雷佳音作為一個80後,卻因為在《我的後半生》和比他大很多的眾多老戲骨一起飆戲,愣是被大家當成了一個中年美大叔。由此看得出雷佳音的演技還真不是吹的,就連顏值都是非常高的。
  • 面對疫情,恐慌、害怕、過度焦慮怎麼辦?
    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同學們正在度著「加長版」的假期。可能會有很多人擔心:我們會不會被感染?萬一感染了將如何面對?在這裡,溧陽市教育心理志願者給您分享「戰疫」心理課,為您提供一些建議:01、提高對疫情的認知度努力提高自己對病毒、對疫情的認識。多了解病毒本身以及它的傳播途徑,了解這次疫情的發生及發展過程。
  • 防控疫情,從自我保護做起(來信綜述·面對疫情,我們怎麼做①)
    她在來信中說:「社區印發關於疫情防控的通知了,新聞報導也一再呼籲大家提高防護意識,儘量減少外出。我告訴父親,『全社會都在關注疫情,現在串門,別人心裡還硌硬呢』。萬一被傳染了,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四川綿陽市讀者楊維兵的體會就是一個字——宅。「誰也不希望疫情發生,誰也不願意疫情擴散。即便人們對春節喜慶熱鬧的渴望再強烈,那也抵不過『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道理。
  • 面對疫情,心理救助不缺席
    「醫護人員不單是心理援助的對象,更是我們的戰友!在心理治療時,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傾聽,相信他們自己的力量。」馮徵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  在這場特殊的鬥爭中,人們既要和病毒作戰,也要同「心魔」較量。面對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擔心感染的心理壓力,一些人出現了失眠、抑鬱等心理問題,急需專業人員疏導、治療。  哪裡是戰場,哪裡便有戰士。
  • 硬要媒體捂起耳朵,何不公開透明面對疫情?
    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公布最嚴重的就是2月29日一口氣新增5例,其中4例是第34例確診患者的接觸者,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脫口說出「林口」2字,隨後雖連忙改口「地區名字可以忽略」,但是哪一家醫院已呼之欲出。同時也是臺灣衛生部門負責人的陳時中此舉,引發了臺灣媒體的不滿。
  • 面對新型肺炎疫情,老人們說:我們要眼不瞎、心更不能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億萬人的心,人們努力從電視上、電腦上、手機上獲取最新的信息,從心底期盼感染者儘快治癒出院,疫情儘快被控制、消除。面對疫情,老人們說了,在這關鍵時刻,我們要做到「眼不瞎、心更不能瞎」,不給國家添亂、積極做好協助配合工作,造謠生事的人沒有好下場。抗擊疫情中,我們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如何做到「眼不瞎、心不瞎」。首先我們把查看消息來源方式鎖定在中央及各省電視臺及各大權威網站,確保消息來源正確,這就做到了「眼不瞎」。
  • 面對疫情及高考,高三生如何自我調節心理狀態?
    一、危機事件的發生  心理危機幹預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在不斷努力保持一種內心的穩定狀態,保持自身與環境的平衡和協調。當遇到重大事件我們感到難以解決時,這種內在的平衡就會打破,幹擾我們正常的生活。隨著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就會出現無所適從的表現,甚至是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也就是心理危機狀態。
  • 做記者的最怕啥?來翻翻他們的包
    「出差最擔心手機沒電、電腦沒電、充電寶沒電……」全文8444字,閱讀約需17.5分鐘 圖源/受訪者 編輯 陳婉婷 校對 吳興發(向上滑動啟閱)記者節社論:用記錄去丈量紛繁的世界時間如一股洪流,奔騰而下,抵達無數個渡口。
  • 手術後易建聯首次面對鏡頭太憔悴 比V字手勢 3個字回應病情
    手術後的易建聯第一次面對鏡頭,有人問他現在的精神狀況如何時,易建聯比出勝利的V字手勢,給出三個字的回應:「牛X呀!」 對於易建聯的傷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看到他捂著腳踝的部位,我們都很心痛,真的希望千萬不要有事。
  • 外國政要「團拜」中國年 送祝福寄語美好未來
    中新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外國政要「團拜」中國年 送祝福寄語美好未來  中新社記者 吳旭  正值中國農曆庚子年新春佳節,多位外國政要與國際組織負責人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送上節日祝福,表達在新的一年與中國繼續合作、發展友好關係的美好願望。
  • 面對疫情的VUCA環境,創業者如何理性決策?
    它其實是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Volatility表示易變性,Uncertainty是不確定,Complexity是複雜性,Ambiguity是模糊性。VUCA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軍用在軍事戰場上的一個術語,特別非常典型的像在海灣戰爭,那就典型的VUCA的環境。後來被很多商界所運用,現在成為一個比較流行的詞。
  • BBC記者疫情后街頭採訪 北京市民:「比你們國家強多了」
    在接受採訪時,一位超市店員大哥面對有關「經濟」恢復情況的提問,笑稱「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在網上引起關注和熱議。1月1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找到了這位接受BBC採訪的大哥聞起忠。聞起忠說,當時在店裡他和這位記者聊了有20多分鐘,後來有朋友轉給他視頻,他才看到最後的成片。聞起忠說,作為普通百姓,他只是實話實說,沒有想過引起了這麼大的關注。
  • 我外交部長用了8個字概括2019年中國外交
    央視網消息:12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問:上周有外國記者問你如何評價今年中國外交,你當時說王毅國務委員年終一般都會接受中國媒體採訪,建議他關注。我們注意到王毅國委昨天已經接受了媒體專訪。你能否進一步介紹有關情況?答:王毅國務委員昨天接受了中國媒體的年終採訪,回顧一年來的中國外交,並對明年外交工作重點進行展望。2019年,世界亂象叢生,挑戰上升。王毅國務委員用「不畏風雨、堅定前行」八個字來概括中國外交一年來走過的極不平凡的歷程。
  • 特別報導:面對疫情升級,我們追問10個關鍵問題
    為此,《第一財經》YiMagazine採訪了研究病毒基因組的科研人員、流行病專家、公共衛生研究者、衛健委內部人士以及城市科學研究者茅明睿等各領域人士,試圖解答十個你最為關心,但可能仍充滿疑惑的問題。01遇到這樣的傳染病疫情,中國的醫療體系應該怎麼運轉起來?應對傳染病的體系由許多部門組成。
  • 《奇蹟男孩》告訴我們:面對不完美的孩子,愛才是最好的彌補
    奧吉是一個不完美的小孩,一出生便患有特雷徹·柯林斯綜合症。惡疾纏身的他經歷多次手術才能自主呼吸,臉龐也因手術變得傷痕累累,讓他變得不再完美,同學們的嘲笑讓他自卑不已,他為了隱藏自己,不得不帶上太空人頭盔生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誰看了誰怕的小孩,卻在最擺脫了頭盔式的生活,同時收穫到了校長的賞識,朋友的鼓勵,這是為什麼?
  • 面對疫情,艾灸大顯身手!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陳日新教授 記得疫情初期,江西中醫藥大學灸學院院長陳日新教授團隊就已經開始用艾灸灸法治療冠狀肺炎患者。據悉,艾灸療法進入病房六天,共治療22個病人,56人次。通過陳日新教授與朋友的微信對話得知:灸法益氣溫脾、透熱、傳熱、身烘熱,用於新冠肺炎治療,成效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