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出沒 請小心·追蹤
■ 都市時報訊 (全媒體記者 伏立群) 10月13日,官渡區官渡街道再次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對世紀城人員密集區域的綠地進行藥殺紅火蟻。
官渡區官渡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已是官渡街道第三階段滅蟻工作。第一、二階段的大面積滅蟻工作,大概消滅了40%左右的紅火蟻群。「因第一、二階段使用的餌劑類藥物大約需要10個小時才能起效,螞蟻容易遷移走,所以效果不是特別好。」該工作人員介紹,第三階段,官渡街道改用藥劑澆灌,此舉可以把蟻穴內的紅火蟻立即殺滅,防止遷飛到別的地方。
「之前,我們已經排查了整個世紀城片區的所有綠地,掌握了蟻穴的數量和位置。我們計劃用5天左右的時間,完成澆灌滅蟻工作。完成第三階段的集中澆灌滅蟻后,各社區突擊隊還將做好常態化滅蟻工作,做到發現一穴、消滅一穴。」上述負責人表示。
除了官渡區世紀城片區出現紅火蟻,有市民反映,在雲大附屬學校附近、環湖溼地、新螺螄灣三期等地,發現疑似紅火蟻蟻巢。針對出現的情況,10月13日,雲南省植保植檢站、昆明市植保植檢站和官渡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聯合開展雲南省2020年紅火蟻防控技術宣傳培訓,以此提高市民對紅火蟻疫情防控意識與防控技術水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自2004年以來,紅火蟻就傳入我國一些地方。近年來,昆明多地出現紅火蟻的蹤跡,專家分析,其原因或為外地疫區運入草皮、帶土苗木時不慎引入。紅火蟻有雌、雄繁殖蟻,蟻后和工蟻之分,其頭、胸、觸角及足均為棕紅色,腹部常棕褐色,體長3—6毫米,蟻軀橫切面呈蜂窩狀,對人和動物具有明顯的攻擊性。
根據紅火蟻的形態特徵、危害特點,省、市、區植物檢疫技術人員在近3年時間裡,開展紅火蟻防控技術宣傳培訓活動,約3萬人次參加,場次400餘場,發放的紅火蟻宣傳資料有15000份。
★提醒
不建議個人剿滅紅火蟻
■ 都市時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文潔) 「撒餌之前,戴好口罩、手套,穿上雨靴。」13日上午,雲南省植保植檢站、昆明市植保植檢站、官渡區農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來到官渡區通河街路邊的草地上,對街道辦、社區相關責任人、周邊小區物管工作人員開展了紅火蟻的防控技術宣傳,並在現場教授了如何識別紅火蟻蟻巢以及如何進行消殺。
雲南省植保植檢站的技術人員介紹,紅火蟻源於美洲南部,是具有破壞性的有害生物之一,其特點是繁殖快、危害大。2004年在我國廣東發現,2013年雲南楚雄高速路旁的綠化帶上發現紅火蟻,目前全國多地都發現了紅火蟻。
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講解時,兩名路過的市民向工作人員索要殺蟻餌劑。對此,工作人員表示,不建議個人對紅火蟻進行剿滅。「如果發現疑似紅火蟻的螞蟻,千萬不能徒手觸碰或者用腳踩踏,避免被咬傷。如果被叮咬,會出現傷口局部皮膚瘙癢、疼痛、紅腫,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用冰敷或者用酸醋浸泡20分鐘左右,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抓破膿包,防止繼發感染。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比如全身瘙癢、皮疹、臉紅腫脹、呼吸困難等,一定要及時就醫,不然可能有性命危險。」
「特別不建議用開水燙的方式進行剿滅,開水燙只會消滅一部分,其他的紅火蟻會四處逃散,反而加快了紅火蟻的分布。」省植保植檢站技術人員介紹,對於紅火蟻,有毒餌法、灌巢法以及顆粒劑、粉劑滅巢法等不同的剿滅方式,但剿滅的辦法都比較專業,不建議個人參與剿滅紅火蟻。一旦發現蟻巢,建議立即報告當地農業部門,由專業部門組織專業人員滅殺。
紅火蟻對人有攻擊性和重複蜇刺的能力。蟻巢一旦受到幹擾,紅火蟻會迅速出巢發出強烈攻擊。紅火蟻以上顎鉗住人的皮膚,以腹部末端的螯針對人體連續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時都從毒囊中釋放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