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大叔自製「自行車」鐵鍬,一天能翻土3畝地,成本5塊錢

2021-01-09 木易機械

鐵鍬在農村是很常見的一種農具,農民們常用它來鬆土,不過這樣的方式比較費力,

效率也不高,經常曬得人是汗流浹背,所以我們也在期待高效工具的產生。現在它就在一位農村大叔的身上實現了!

自行車是一種靠人力踩踏的兩輪車,它無汙染而且輕便,並且速度也不慢,還可以鍛鍊身體,

直到現在都很受人歡迎。不過你能想像到自行車能夠和鐵鍬結合到一起嗎?

那會是什麼樣子?這就要問一位優秀的農村大叔了!他發明的這個「自行車」鐵鍬樣式非常特別,

但是看構造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由一個鐵鍬頭和一根帶自行車把的鐵桿組成,特別的是鐵桿下端是很尖銳的。

看來大叔就是把自行車把焊接到鐵棍上了啊!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對準指定的土地,用腳踩在鐵鍬上面,

這個時候鐵棍的尖銳部分會先刺入土地中,緊接著鐵鍬才會跟著進去,這樣的好處就是更加的省力,

因為尖刺已經在前面開了一個好頭!看到這裡,不得不說,大爺還真是挺聰明的,沒錯,你大爺就是你大爺!

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旋轉一下把手,就輕鬆地完成了一次鬆土,是不是感覺非常簡單呢?

大叔拿著它親自試驗,一天就可以翻土達到3畝地,更重要的是它的製作成本,竟然只有5塊錢,

現在這五塊錢也就是一杯果汁,或許還不到一杯奶茶的價格吧!然而它卻可以為農民們解決一個大問題,

緩解他們的疲勞,小編覺得這五塊錢真是用到了正地方了!大爺使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都是我們平時不注意的,可見大爺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雙巧手,如果我們也能學習一下,

說不定以後的小發明家就是你哦!大家對此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

歡迎大家把自己腦洞大開的想法看法,寫到留言區和我溝通,我能看見哦!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

相關焦點

  • 農民大叔發明新型鐵鍬,不用油和電,一天翻土5畝地,成本30元
    眾所周知,翻土是農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需要將地下的生土翻上來,然後通過太陽的暴曬以及吸收氧氣等自然現象,在變為熟土,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時,也可以在將來有利於莊稼生長,但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鐵鍬是最為傳統的翻土工具之一,不過這種工具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勞累不說,而且還並不會有太高的效率。
  • 農村老大爺發明新型鐵鍬,一天能翻土6畝地,用個自行車把手
    在國外就有一個農村老大爺發明了一款鐵鍬,能夠輕鬆、省時省力地翻開土壤。從外觀上看, 而底部是一根尖刺的叉頭,同時杆子最頂部的位置是一種類似自行車車把的雙手持物用來穩定鐵鍬。
  • 老外發明高效翻土鐵鍬,效率提升8倍,10塊錢造一把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木易機械 70歲農村老大爺發明新型鐵鍬,效率提升5倍,10塊錢造一把 老大爺改造的鐵鍬和傳統的鐵鍬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它的頂端是一個自行車把手,把手下面連接著一根鐵棒,鐵棒末端猶如一根尖刺,看起來非常鋒利。
  • 農村小夥研發便捷式翻土機,一天能翻12畝地,200元做一臺
    他們從除草翻地播種收穫這一過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且種地並不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事情,並不是簡單的把種子放到地裡就可以收穫了,這期間也需要很高的技術。而說到種地,我們不得不提翻土,翻土是種植之前的一項基礎的工作,聽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做起來不容易,不僅需要技巧,而且還很費力氣。你需要對土地上的每一寸土壤進行翻土,這樣才能保證將來種子到了泥土裡可以均衡的吸收營養和陽光水分。
  • 微耕機一天能打多少畝地?多時15畝,少時2畝,這種土壤翻得最少
    摘要:3種土壤的翻地技巧,應對農村土地微耕機翻不動的情況,值得收藏。文/田俊超白微耕機一天翻地的畝數,要看地的情況,人的體力來說。工作的時間長,中間沒有休息,一天翻一晌地的有。身體不好,地也不好翻,一天翻個三畝地,也正常。
  • 國外牛人大媽發明旋風鏟,一天能翻兩畝地,效果實在太厲害了!
    國外牛人大媽發明旋風鏟,一天能翻兩畝地,效果實在太厲害了!說到旋風鏟這個名字,首先我們會想到鬼吹燈中的盜墓盜工具,它的作用也是用來挖掘,那是國外大媽的旋風鏟,和盜墓筆記中的旋風鏟作用不一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什麼樣的吧?
  • 微耕機帶翻地犁和旋耕機翻土,一天能翻幾畝地?
    微耕機翻地一天可以翻幾畝?翻地是指的旋耕土地,還是帶犁耕地?雖然都是翻地但是形式不同,配套的農機具就不同,一天所翻地的土地差別很大。我們這裡只能根據兩種形式給回答一下。微耕機犁地視頻  因為本人有一臺微耕機,具有微耕機的各種形式的配套使用經驗。
  • 農村小夥造便捷式翻土機,一天可翻12畝地,200元就能造一臺
    要知道我們所吃的大多數食物,都是廣大農民辛勤種植而來的,從剛開始的刨地除草種植播種,每一項都要把握準確。而說到種植,小望就得提提翻土了,作為耕耘的基礎,土地翻好了莊稼自然生長的快。雖然只是簡單的翻土,做起來可不簡單。你需要對每一塊土地進行翻土,在這個過程中都要彎著腰工作,估計不到2個小時就大汗淋漓了。而我國的一位農村小夥,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發明了一款便捷式翻土機。
  • 農村大媽發明「小型電動耕地機」成本僅200元,一天耕6畝地
    這個時候就只能人工挖地、翻土,遇到比較硬的土地或者有石頭的地,一鋤頭下去,手都震痛了,手掌都要磨出水泡。對此,俄羅斯一位80歲的老奶奶就發明了一個電動「耕地神器」,一天能耕6畝地!老奶奶在自己家中種了一片小菜園,由於年紀較大,身體已經無法在地裡勞作,閒著沒事的老奶奶便研究了這個這個電動耕地機。
  • 大叔發明鬆土神器,不用油不用電,50元造一把
    農村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翻土可是一個技術活 ,在種植蔬菜的時候,都要對土地進行鬆土,以及翻正,體驗過的小夥伴們肯定是記憶深刻,通常我們都是採用鐵鍬或者鋤頭,不過通常是沒翻幾下就累得氣喘籲籲,雖然是一塊不怎麼大的菜地,但是挖土的滋味可不是那麼好受,不僅是腰酸背痛,而且手上還容易起老繭,可能是給自家菜地翻土實在是整煩了
  • 40歲大叔發明鬆土神器,採用槓桿原理,省時又省力
    在農村裡很多人都喜歡屋前屋後弄一個小菜園,種點家人喜歡吃的蔬菜,吃起來不僅味道更好,而且也很乾淨衛生,種過菜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種菜之前一定要鬆土,因為只有鬆土以後才可以讓蔬菜的根系更好的生長,但是那種千巴巴的土壤用鐵鍬鏟起來的時候特別的困難,特別是對於那些老人來說用起來十分的耗費力氣,沒弄幾下可能就開始腰酸背痛
  • 一畝地一萬多斤的大蔥,農民高興,消費者無奈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今年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基本上都發了,可以這樣講,一畝地大蔥的產量基本上都在一萬斤左右,那些客商直接在地頭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1.3元一斤,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大蔥的收入也就13000多塊錢左右,因此,很多種植大蔥的農民朋友,今年也是比較開心的。
  • 外國大叔製作電動除草機,300塊錢造一臺,一天除草8畝地
    農民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比如除草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兒,時間短的還好,很多人家裡的田地好幾畝,一幹就是好幾天,長期彎腰駝背,對身體也是一種折磨。總體看來並沒有很複雜的配置,但是工作起來卻是一點也不含糊,只要啟動電動機,隨後它就會產生動力,推動機器向前行駛,在向前行駛的過程中,和土壤接觸的刀頭就會將田地裡的雜草連根拔起,保證不會讓它再復生,而我們只需要推著它走就好了,由於電力驅動,自己也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雜草去除了,同時還能松鬆土,便於農作物更好地生長。
  • 農村牛人發明「可攜式」翻土機,一天翻土12畝地,200元一個
    尤其是在田地翻土的時候。可能說到翻土,大家並不會覺得陌生,甚至可以說只有土地翻好了,農民的莊稼才會生長的快起來。在國外的一位農村小夥,為了能夠減輕翻土時的勞累,便自行發明了一款便捷式,翻土機。這款翻土機從外觀上看著構造非常簡單,主要就是由一個鐵鏟以及幾個齒輪組成的,當在使用的時候也只需要把翻土地的開關打開,下面的齒輪便會快速的旋轉起來。
  • 7旬大叔隱居深山與命運抗爭,種6畝地養200隻雞兔,日子過得咋樣
    說話間大叔的老伴張大娘走了過來,看上去行動不便,她說自己患有腦中風後遺症,已經8年了,跟著兒子去過城裡生活,但是上下樓不方便,所以又回到了農村,在家裡和老伴一起養雞養兔子種莊稼,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元。王大叔說老伴很要強,一輩子不服輸,儘管身體不方便還是堅持和自己一道勞動,一年地裡收入就夠他們生活,還不給孩子添麻煩,自食其力挺好的。
  • 在農村,一百塊錢能幹什麼?
    在三十年前的農村,一百塊錢對農民來說是一筆「巨款」,是將近半畝地小麥的收入。那時,村裡蓋房的建築隊,大工一天才十塊錢,而小工一天僅幾塊錢,一百元相當於小工幹滿整月的薪資。同樣,那時的物價也處於較低的水平,一百塊錢能買很多東西。
  • 農村6旬大叔半夜三更捉一種「毒蟲」,1斤賣380元,看看啥樣子
    周末,和影友來到山西農村採風,走進一戶人家,這家主人叫王和平,63歲,孩子們都不在跟前,就和老伴守著個大院子。王大叔說,現在農村的人口是越來越少,年輕人都往外走,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在家裡守著幾畝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
  • 河南農民種特殊紅薯葉,一斤能賣10塊,流轉300畝地的她,賺翻了
    事情要從十幾年前說起,張大姐一直都是村裡面的「能人」,年紀輕輕就敢獨自出門打工,經過幾年的發展,她在鄭州開了好幾家超市,因此有了創業資金,後來有一次回老家,看到村子依舊很貧困,有的村民還在飢餓中掙扎,心裡很難過,她想著一定要帶動村民致富,這時候剛好縣裡面開展「回創」,積極吸引成功人士回家鄉創業,趁著這波風潮,張大姐流轉到了300畝地。
  • 百畝紫雲英被翻耕進土 是水稻肥沃「秘密養料」
    在春耕工作開展時,紫雲英被翻耕入土,土地肥力也隨之增加,大約一個月後,它們將成為這片農田上水稻種植的重要營養來源。在紫雲英盛開的農田上,大型農機正在工作。受訪者供圖3月,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春耕忙季。在位於上海市奉賢區的金匯鎮,賢佑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登峰這幾天也正忙於種植前的準備工作。在合作社所負責的110畝農田中,已經開滿了淡紫色的小花。
  • 國外研發翻土神器,連鍬帶叉一套解決,20分鐘搞定1畝地
    談到耕地不免會想起翻土和播種,這個過程真的非常勞累和艱辛。一般情況下農民伯伯都會用犁和鐵秋進行翻土。在翻土時需要通過反覆的彎腰起身才可以,真的非常勞累。這次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個翻土神器,這款神器費力特別少最關鍵的是完全不需要彎腰起身,成功為那些腰部有毛病的農民伯伯解決了問題。這款翻土神器名字叫做La Perrette ,這款翻土神器是由一位外國大叔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