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飛觀劇札記丨《江山如此多嬌》:為什麼這支山歌好聽,這裡的人深情?
新、奇、笑、淚。
這是我看《江山如此多嬌》後的四字感觸。
我認為講扶貧、講農村生活,此前大都沒能跳出「高歌猛進」的套路和窠臼,但這次看這部劇,能讓我很深刻地理解到一個詞:渴望。
渴望新的人生狀態,渴望幸福生活。
我為什麼會被打臉?因為人物的真
我承認剛開始是基本無甚期待值看《江山如此多嬌》的,在我的觀念裡,農村劇嘛,無非是規定動作多,講一下駐村幹部的高大全、百姓的歌功頌德,再點綴點鄉野美景,而已,而已。但看下來之後我發現我錯了,被狠狠地打了臉。
因為當我看到一群人,為了別人的幸福玩兒命奔波,為此不惜流汗流淚甚至受各種委屈的時候,開始發自內心的尊重、欣賞這群人。對,我的意思是觀劇過程讓我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進入者」,慢慢我開始為他們捏把汗,為他們心跳加速,為他們的成功歡呼、鼓掌,這時候,我體會到了這群人之所以有魅力的源頭。那就是:用青春奉獻之精神帶動脫貧渴望。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交融,精神力的強勁最終保證了渴望的落地。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直給的農村劇,而已經浮現出青春現實主義的影子。
《江山如此多嬌》從一開始便把觀眾一步步從城市「誘導」進入農村,通過男女主的視角一點點走進山村人家的生活。回過頭來看,我才發現從第一二集開始,先讓你感受一下城市裡高樓大廈的繁華富麗,再讓你忽然墜入到一個貧窮、愚昧、封閉的環境裡,這種強烈對比,實屬「別有用心」。
如果是你,條件反射般會怎樣呢?當然會想著如何儘快離開這裡,因為這裡太窮了,不光是物質上的貧瘠,還加上村民的思想閉塞,閉塞到連前兩任村支書都以為山裡就是全世界。看到羅晉飾演的濮泉生和袁姍姍飾演的沙鷗一起來到這個叫碗米溪村的地方,我都替他們著急,條件差不說,工作開展起來太難,所有的事情都像「雞同鴨講」,格格不入。男女主的角色設置其實大有意思:思想新派,作風大膽,這也是在隨後的工作裡他倆屢屢與村子內外、與領導,甚至彼此之間產生衝突的內在動因——他們有著新一代年輕人的普遍特點:有活力,有思想,膽子大,敢於並善於將新生事物和新的觀念引入落後的地方。
這就顛覆了我個人經驗裡關於農村題材影視劇幹部那種「苦大仇深」的印象,年輕人硬朗起來很可怕,跟誰都敢掐。這兩個人不僅跟當地幹部掐、跟直屬領導掐、還跟懶漢潑婦掐,你說他們城裡人、選調生、電視臺記者什麼的脾氣衝,但他們有善心有熱心,腦子裡就一個想法:早日脫貧,讓大家富裕起來過好日子。
——這部劇接地氣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試圖樹立完美的主角光環,就是讓你知道年輕人幹事情會犯錯,也直言不諱地講他們有時太衝動,但心不壞,不但不壞,而且很善良,只是偶爾方式方法有問題,就像你我平時工作裡的夥伴一樣,沒有經驗只有闖勁,有時哭笑不得,但大多能理解寬宥,到頭來還因為這種幹勁能被感動到。濮書記和沙鷗一開始簡直就是兩個活寶,悶頭苦幹不計得失的樣子讓我覺得很親切,這分明就是你我曾經的模樣。
《江山》的「新」還在年輕人的理想主義和那不顧一切的力量……
看完全劇,之所以覺得它「新」,不僅僅因為人物設置貼近生活,還因為在講到如何開展「扶貧」工作時,沒有空談,沒有虛空高蹈,而是把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商業手段用到具體工作裡,比如開設公眾號、拍短視頻直播賣當地土特產,當沙鷗在歡呼自己拍的視頻得到幾十萬贊的時候我一下就笑了,網絡直播賣貨我看過,在城市裡大家見怪不怪。但我又莫名感動,如果沒有這些年輕人聚在一起,把新的觀念帶進來,還勇敢付諸實踐,這些山民可能這輩子都不知道賣東西還能這麼玩。這一側面,其實就是理想主義開出現實的小花。
可如果只是單單講如何用新鮮方式賣東西致富,那我也不會有太多感觸。通過矛盾對立來呈現的不止是如何發家致富,因為他們要做的事情從一開始簡單地只想要帶領大家富起來,到慢慢發現不對,又說不上哪裡不對,後來展開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細節矛盾才發現:
改變觀念要從根上挖。
所以他們下鄉一開始就碰到了彩禮衝突,那麼窮的地方,年輕人壓根負擔不起彩禮錢,要娶媳婦只能到外面打工掙錢湊彩禮,不然就要搶親,21世紀都過去五分之一了,還有這種事?你覺得這不可思議?好,接下來還有,閒漢打老婆被他們制止,那男人說:「我頭一回聽說打老婆犯法?」你聽聽,這是人話嗎?但這還是表象,大家覺得讀書不重要,於是只有一個倔強的老師天天守著山裡的孩子認真教書,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大家覺得反正國家養著我們,於是剛發下來的豬仔就被吃了,人家問他,他還洋洋得意地說:「總不能看著我餓死吧?」
你知道人為什麼窮?根源不在山水環境交通,還是在於思想。
所以我跟著男女主角繼續往下走,通過一段段矛盾的發生、解決,舊瓶裡裝了不少新酒。好像全劇幾乎沒有教科書一樣下過定義,或展開喋喋不休地教化和探討,就是實打實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然後貌似冥頑的山民呢?他們在此過程中似乎也開始明白「我是不是有問題?」「他們這麼賣力到底圖什麼?」「哦!他們是好人!」
我想到那句老話:「人心都是肉長的。」沒有人願意生下來就窮,或者一輩子貧窮,只是沒有遇到帶你認識世界的人。很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這時觀眾能被帶著走進山民的內心世界:
年老的哀嘆,似乎一輩子已經看淡了;年輕的總要重複老一代的生活,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麼過去了,結果,扶貧幹部,不,準確地說是「心靈導師」出現了。所以在沈夢辰飾演的向喜妹天天盼情郎的時候,還有毛孩飾演的麻迷糊逐漸從髒兮兮變得乾淨的時候,我覺得他們的內心深處其實也在吶喊:「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除了外界動因之外,還因為他們是想讓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過上好日子,這很人性,因為人既是自私的,也是無私的。感情是改變一個人生活軌跡的催化劑,這一點表現得很好。
改變世界的永遠是年輕人,尤其是不甘落伍的年輕人。我想起若干年前有個採訪,一事業有成女老闆,從山溝裡走出來,白手起家,記者問她怎麼做到今天這些成就的?她說:「我很小生活在農村,那裡很窮,第一次進城去超市,看到那麼多好東西,別人都在買,我沒錢,委屈地哭,那時就想像城裡人一樣能在超市裡隨便買東西,買那些我做夢都想不到的東西。」
多麼簡單的欲望,但就是因為有了比較,有了衝突,有了內心的掙扎,再加上貧瘠的日子裡身邊多了兩個敢想敢幹的同樣年輕的幹部,才有了生活的熱情,才有了不顧一切的力量。
因此說它「奇」在於不說教,不刻板,就告訴你——我要改變是因為欲望,我不想再窮了,我也想過得跟城裡人一樣,你們來我這裡玩,我能賺錢,還能招待好你們,我有了掙錢的意識,還享受這樣的生活,我就有了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我做這些不是為國爭光,是為自己爭光。這就形象化地回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一扶貧精神要義。
這似乎不大「主旋律」,但看著很過癮,感覺也在跟這些慢慢覺悟的山民一起攢勁。
好日子慢慢來,過程總要有些曲折,山裡人的淳樸也會凸顯出來,有人重金收購,我說我不幹,這不合規矩;老人也放下門戶之見,放開了讓年輕人搞事情;潑婦也變得通情達理,因為我懂得凡事要體諒;閒漢也終於心疼老婆了。其實他們裡面哪有什麼壞人,還是缺乏引導他們的人,但他們命好,人來了。從固執到牴觸,從接納到合作,從懷疑到感激,都是用心換來的。所以在之後的鏡頭裡,當看到每個人的面容不再髒兮兮,也不再破衣爛衫的時候,我笑了。
這是多好的生活,多好的狀態。
致富的過程最終是心靈交匯的過程
在《江山如此多嬌》裡,最讓我心動的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山民知道要點篝火表達感謝,年輕人也不再魯莽,城裡人跟山裡人坐在一起解決問題,你不再只是一心想完成工作的人,你是把我們當親人看的人,作為觀眾,我也不再有「居高臨下俯瞰」的所謂上帝視覺,我甚至在幫他們想,能不能過得好些,再過得好一些?
如果說這整體是一個故事,那每一集後面兩三分鐘的創作札記裡一個個鮮活的扶貧幹部的故事講述起來貌似平凡,卻也讓我有些聽著起雞皮疙瘩,不是受驚嚇,而是感動所致。
我知道現實裡真的有為數不少的這麼一群人起初陌生最終熟識地生活在村寨裡,絞盡腦汁搞各類營銷,把以前別人瞧不上也賣不上價錢的土特產帶到國外。我看到山區裡那些憨厚面孔忽然出現在國外,看到老外穿著他們的手工製品走在T臺上,再看到有人激動地用地方音講現在每年賺了多少多少錢,大家日子開始好過了,諸如此類。我很感動,是眼眶溼溼的感動。這時,再回過頭打量濮書記和沙鷗這樣的年輕人,覺得分外親切。他們是一個縮影,是這個時代送給需要幫助的人最別致的禮物。打拼中心靈融匯的過程,也是這個時代所能吟唱出的最好聽的山歌。
作為湖南廣電2021年開年播出的「脫貧攻堅三部曲」的壓軸之作,《江山如此多嬌》這個名字的確很有深意。「如此」真的不易,不光是劇裡兜兜轉轉的不易,也是萬千我幫你,你幫我的不易;「嬌」字特別提神特別點睛,因為它美,不光是劇裡的風景人物美,也是現實裡點滴匯聚、跬步千裡的不甘心、不墮落,要拼命幸福的美。
是的,必須承認,大家拼命奔幸福的樣子,真的很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