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曹鏡明
題丨老梁評白巖松,被打臉?網友:即便肚子裡有貨,也沒有王朔看人準
老梁是如何評價白巖松的?網友:懷念尖耳猴腮,還不是名嘴的他
近幾年,若論媒體人翻車,白巖松當屬第一。從早些年的媒體人良心,口碑好的隨便一句話,都有可能刷爆自媒體平臺;到如今基本上任何一條關於白巖松的簡訊下面,都會有人刷:「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知道你兒子現在回國了嗎?」的言論。不得不說是命運使然,在大起之後,必然會迎來大落,這是人之常情!
關於白巖松提議,接留英小學生包機回國的內容,本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作為祖國媽媽而言,救助深陷國外泥潭的孩子,本是無可厚非。但是這裡面主要涉及到兩點問題:其一,為什麼是英國;其二,包機的費用誰出!緊接著,網絡上便流傳出,白巖松的兒子在英國留學,是小學生的消息,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的之類的!
憤怒的網友,感覺自己備受欺騙,便在網絡上開始瘋狂的抨擊白巖松。然而,事實上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是1998年生人,如今已經22歲,並不符合他提議的年齡範疇。故而,他的兒子白清揚,並不能享受他提案內容的便利性。況且,據白巖松自述,當時他的兒子白清揚,已經在國內,並未出國。事實上,憑藉白巖松的身份,即便白清揚在英國,估計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真正波及比較大的,還是普通家庭。
那麼拋開最近的這些負面消息,白巖松是如何逐漸的從全網捧,淪落到敗光路人緣的呢?其實這一切,早在幾年之前,白巖松風頭最盛的時候,就已經被作家王朔看透,並寫文批評道:一是,自以為的真誠,實際上是骨子裡的做作;二是,得親天顏後的沾沾自喜,將自己看得太高;三是,文筆一般,也沒什麼過人的見解。
王朔的文章一經爆出,便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圍剿。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家越來越的認可他對於白巖松的評價,甚至還在網絡上興起一波,對王朔道歉的熱潮。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只能說王朔看人太過精準,還有預見性。早在幾年之前,或者說是王朔批評白巖松的時候,筆者也曾喜歡過一陣白巖松,但凡在網絡上刷到一些關於他的視頻或是文字資料,總會看上一看。可是,時間久了,便就會發現,感覺越來越不對勁了。雖然說不上為什麼,可能正如王朔筆下的「得親天顏」後的距離感吧!
著名媒體人老梁,也曾公開道出自己對於白巖松的看法,一共就是短短的6個字,3個詞彙,即嚴肅、穩重、敢說!現在,重新品味著6個字,無疑是丟了尤為重要的最後兩個字——敢說!其實,這一點也可以理解,作為媒體人而言,很難談什麼獨立見解,大多都是身後的平臺,給制定出一個框架,然而由撰稿人或是媒體人自由發揮,如同戴起鐐銬舞蹈,即便舞姿再怎麼優美,也不負自由奔放之感。
這也就難怪,很多網友都嘲諷媒體認為「肉喇叭」,即除了材質不一樣,和大喇叭沒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但是,要反對的是白巖松在做《東方時空》的時候,還是很鋒利,還有自己見解的,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平臺的影響,可是在尺度上拿捏得很到位,塑造出自己敢說話、敢出頭的意氣少年郎的形象。
白巖松另一位前同事對他的調侃:年輕的時候,尖耳猴腮的,沒想到自己能成名嘴。或許,當初的白巖松相較於未來的前途在哪裡,更加願意分享自身的看法,如此才有成為「名嘴」的可能。畢竟,身後的平臺是如此的的龐大,吸引人,想來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才。故而,能夠混出來的,闖出名堂來的,都是有真本事的。只是這個真本事,是否成了躺在功勞簿上的資格,需要另說。
簡單的對白巖松的以往言行事跡,進行追溯總結,發現相較於其他同事「偽清高」的通性,他骨子裡還是有分享和表達的欲望的,只是隨著自身的影響力太大或是其他因素的限制,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把想說的話語,蹂躪的矯揉造作。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媒體人的成熟吧!不能說是油滑了,只是更多的習以為常。王朔對他的評價是「自以為的真誠」,這個「自以為」用的十分的貼切。一個人,甭管客觀表現如何,如若能夠先把自己騙了,或者說是說服了。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是言行一致!
綜述:迄今為止,在有限的資料中,白巖松的私德方面並沒有太多、太大值得詬病的部分,即便是被網友評價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那又如何?常言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為己的過程中,只要不損人就可以接受。白巖松,或許配不上粉絲對他的推崇和評價,但絕對可以算是目前國內最優秀的媒體人之一。
作者自薦:
1)白巖松:接留英小學生、紅十字副會長……在罵名的背後是一身清白
2)『當代李白』餘秀華,『詩壇悲哀』海子,用作品說話,打了誰的臉
3)王朔:嚴重被低估的文壇釘子戶,馬未都:能力絕對配得上諾貝爾獎
4)餘秀華評汪國真:雞湯詩人,都是些忽悠學生的作品,沒什麼價值!
5)王朔評老舍以死殉道:不認可魯迅茅盾觀點,我也面臨他作品的缺陷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