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4600年前,軒轅黃帝巡遊東海之濱遇到了神獸白澤。白澤向黃帝提供了11520種精靈神怪的信息和避御方法後,從此消失。黃帝後令圖寫之,以示天下,《白澤圖》由此傳世,白澤也就成為了後世闢邪的象徵。
上述這段故事,就是有關白澤的傳說,但白澤的具體形態卻一直是個謎。
據說國內唯一的白澤石雕可能就在戶縣渼陂湖,戶縣渼陂湖原存兩尊石雕,後遺失一尊,當地人也不清楚石雕究竟為何物,都稱其為「獅子」。據現有史料記載,唐代白澤曾作為闢邪瑞獸出現,明代白澤又出現在官服補服的圖案上,「但是這些都沒有留下明確的關於白澤形象的記載和描述,因此民間已經不了解這個神獸到底長什麼樣了。」
(白澤)
根據雕像的形態特徵以及《山海經》的神話傳說,神獸白澤具體形態有些類似麒麟,身披鱗片、頭有雙角,但四足卻是獸爪,與麒麟的畜蹄截然不同。很多國內專家認為,白澤的形象介於麒麟和貔貅之間,和兩者都有共同點,但又都有區別,像麒麟一樣有鱗片,但是四足卻像貔貅一樣是獸足。
註:在《三才圖會》中,上古神獸白澤大致是獅子身姿、頭有兩角、還長了山羊鬍子的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