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田之光
在我看來,《一人之下》當屬於成人漫畫。不是你們想的那種成人,而是給並非是孩子的人看的。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色情類的臺詞,也有一小部分色情的畫面。這些色情畫面由於某些原因,在動畫裡已被打碼,各位不必太過驚訝。
在《一人之下》第一季裡,主要是人物來歷的介紹。我不覺得這裡面有什麼讓人驚喜的劇情。不過是一些武俠小說的老套路罷了。
讓人驚喜的意思是,你在其中看到了超越經典的東西,與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可以學到的東西。很抱歉,這裡面真的沒有。
第二個原因,第一季裡,作為一部以現代都市為背景的漫畫劇,有許多不符合邏輯的設定。在此不舉例分析,有心人自可看出其邏輯不合常理與事實之處。
有鑑於此,本劇評不討論劇情。那是因為,討論一部欠缺邏輯的漫畫劇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本劇評為綜評。
本劇評主要討論一下漫畫人物形象,主要討論兩個人。一個是馮寶寶,另一個是張楚嵐。
這部漫畫劇《一人之下》可以收穫觀眾,我覺得主要是這兩個人物的成功塑造。其他人,說真的,在我看來,至少在第一季裡,真的全是炮灰。
先說馮寶寶。這是這部漫畫劇的明線主角。馮寶寶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作者借張楚嵐之口已經說了出來,主要是三點「無知、無恥、無欲」。
我推測作者對大部分人物取名可能是用了諧音。馮寶寶,其實應該是「瘋寶寶」的意思。
之所以是「瘋寶寶」,可能是因為馮寶寶真的有點「瘋」。其中之一的特點是記憶消失了。馮寶寶的記憶消失是1944年以前的。1944年以及在這之前發生了什麼,馮寶寶不記得了。
這只是一個武俠或者情愛小說常用的老梗,沒什麼新奇的。
馮寶寶本人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呢?主要在於「無知、無恥、無欲」,以及在這主要人生態度裡偶爾表現出的「有知、有恥、有欲」。於是馮寶寶人物變得有趣,逐步引起觀眾的喜愛。
無知是對自己身份的不知,對世事人情的不知,對為人處世的不知。
無恥是對自己身體的暴露,對他人的態度和看法,對自己的心理、道歉、邏輯等,沒有任何的恥感。
無欲,是對感情的沒有感覺,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各類情感。
注意了,馮寶寶會偶爾的「有知、有恥、有欲」,這主要是在張楚嵐出現的時候。箇中細節,請看漫畫,不再贅述。
應該說,作為觀眾,對於馮寶寶經常性的「無知、無恥、無欲」,是開心的。這是爽劇的套路。更多時候,馮寶寶相信的是「暴力」,是用「暴力」解決本來可以用其它方法解決的問題。
對於馮寶寶偶發性的「有知、有恥、有欲」,則是讓人感動的。
馮寶寶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幻象,有時候,我們好像真的希望自己「無知、無恥、無欲」一點。不過,這一切只停留在想像裡。而馮寶寶的形象,以漫畫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出來。
再說張楚嵐。根據諧音,張楚嵐應該是「張處男」。
「張處男」滿足了女性視角的男主角要「忠誠」的特點。始終是「處男」,那張楚嵐將始終在感情上是「忠誠」的。這也符合一開始的「奴隸」的設定。
所以圍繞張楚嵐拋離不去的一個人物性格是「感情上的忠誠」。在忠誠之中,包裹的形象有單純,膽小,怯懦,追求有限的自由等人物特點。
張楚嵐不具備傳統的男主角的特點,比如機智、勇猛、英雄主義、行俠仗義等。
人物形象是時代的印記。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其實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張楚嵐式的男生了。剛剛接觸社會,對社會並不了解,想加入某個團隊,又害怕著什麼,想要證明什麼卻又無能無力等等。甚至,張楚嵐還有一點色,有色心沒色膽的那種。
張楚嵐並不是那個通常閃著光芒的男主角,卻是接近現實生活的人。
張楚嵐更像玄幻小說裡的廢材設定,但只有其形,並無其魂。
越真實,越吸引人。也許,這是張楚嵐吸引人的原因。
希望有一天,張楚嵐和馮寶寶只能成為影視劇裡的配角。同時,也希望在那一天,我們的社會裡,如果還有張楚嵐和馮寶寶的話,希望他們終有機會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可以瘋狂而不要瘋癲,可以正直①而不要怯懦。
以上,是《一人之下》第一季的劇評。如果一部好的漫畫劇滿分是五顆星的話,我給漫畫劇《一人之下》第一季三顆星,閒著無聊時可以用來打發一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