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生免費教育「回歸」,為新形勢下的教師教育改革注入了活水。在它的刺激下,試點學校的教師培養模式會發生一定變化。長遠來看,這不僅是試點學校的大事,也是關涉整個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的大事
素質要高,門檻也要高。李華 繪
近日,師範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出臺。作為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的六所部屬師範大學應以此為契機,深化人才培養體制和培養模式改革,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為中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費用免了 要求高了 教師教育特色要強化
師範生免費政策並不能從根本上確保高素質中小學教師的供給,培養高素質中小學教師關鍵要靠師範大學的改革和教師教育體制、模式的創新。近年來,一些以教師教育為特色和優勢的師範大學,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選擇,或通過擴大非師範專業的招生比例,或通過師範生與非師範生並軌招生,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突破師範大學傳統的人才培養體制。師範大學的發展方向也在日趨綜合化,為在綜合化平臺上培養高素質教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師範大學的改革與教師教育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師範大學實現轉型的根本標誌,不在於學科是否齊全,而在於建立起教師教育新的範式,將專業教育與教師養成相剝離,實現學士後的教師教育,從而完成傳統高師深層結構的真正轉換。
教師教育只有建立在綜合性學科的新平臺上,在研究型大學的學術氛圍中,在雄厚的學術實力基礎上,才能適應國家對創新型教育人才和未來教育家的需要。
選擇要多 素質要高 培養層次應上移
為應對師範生免費教育和培養大批高素質教師的需求,試點師範大學可以探索、推廣以下幾種教師培養模式。
「3+1」模式
這是針對免費師範生的四年制培養模式。前三年的專業學習在各院系進行,教師養成集中在教育學院或教育學部完成,即「3+1」模式。該模式可以按照「3年加1年」的時間模式分配設置課程,學科專業學習重心下移,第一、二、三學年進行公共基礎課程和綜合或通識課程的學習,按照各院系制定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深化課程、專業拓寬課程、選修課程等課程方案,集中進行學科專業學習。三年後進行職業分流培養,師範生進行教育理論學習、教育技能訓練、教育實習以及論文寫作。由教育學院或教育學部開發初等學校教師教育專業、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專業、學前教師教育專業、特殊教師教育專業等多樣化的課程體系,供師範生自主選擇,畢業時達到規定要求,授予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學士學位,以適應教師專業化的發展需要。實施過程中,強化教學設計、課程開發、課堂組織與管理等實踐類課程的開設力度。最後一個學期進行教育實習和論文寫作,由教育學科教師和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共同指導。論文寫作針對教育現實問題進行選題,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集中完成。教育學院或教育學部通過課程管理和確立專業標準、考核職業資格實現對師範生的管理。選擇該模式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一是試點師範大學均提前批次錄取,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較高;二是學科專業教育與教師養成相分離,各專業學院可以專心進行專業教育,教育學院或教育學部可以專心於教師養成,有利於解決長期以來師範生的學術性和師範性之爭,保障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三是在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平臺上,實現教師教育資源有效整合,以順應國際教師教育發展潮流,有利於大規模培養免費師範生;四是學生培養強化實踐性,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對師範生的指導,能夠較好地適應基礎教育尤其是中西部基礎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五是有利於促進教育學科教師面向教育實踐,建立符合教育學科發展規律的教師評價機制。
輔修師範專業和選修教師教育模塊課程模式
在校非師範專業的本科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可以輔修師範專業的學士學位。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輔修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可獲得輔修專業畢業證書;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雙學位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可獲得雙學士學位證書。在畢業時沒有按規定修讀完輔修課程並且願意繼續修讀的學生,可以在畢業後兩年之內繼續修讀該專業課程,修讀合格後可獲得輔修專業畢業證書或雙學士學位證書。就讀各專業的學生還可以選修教師教育模塊課程,通過教育教學能力測試,獲得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師專業化程度和教師資格要求還不是很高的情況下,該模式可以作為教師培養的輔助方式。
「4+2」教育學碩士培養模式
「4+2」模式是北京師範大學最先在全國試點的本、碩貫通培養的學士後教師教育模式,也是國際通行的、建立在強大學科優勢基礎上的「大學+師範」的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模式。在本科階段的第三學年末,對碩士畢業後志願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進行考核篩選,從中確定進入「4+2」模式培養的人選。第四學年繼續完成本科專業學習,取得學士學位;同時修讀部分研究生課程,實現本、碩銜接。第五學年開始進入教育學院進行兩年教師專門化培養,並最終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根據教育規劃,到2010年,全國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層次達到10%,而目前僅1%左右,高層次教師的培養成為一項非常緊迫的戰略任務。當前「4+2」模式仍處於試點階段,迫切需要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將「4+2」模式最終移到體制內,面向全國高校招生,實現學士後教師教育。
「4+3」教育學碩士培養模式
學生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後經考核合格,可進入教育學部進行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修習教育學碩士學位。近幾年來,具有學科背景的本科生攻讀教育學碩士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他們中的相當部分畢業後到中學任教,因紮實的學科專業基礎和深厚的教育學科素養,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配套齊了 保障才到位 政策目標一定要實現
師範生免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從招生、培養方案、就業等方面對師範生免費教育進行統籌規劃外,還需要從配套保障方面系統設計。
師範大學建立學科專業調整和優化機制。面向新世紀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以及農村的教育實際,加大學科建設的調研力度,整合學科資源,優化學科結構,拓寬專業口徑,加強教師教育精品課程建設。配合「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實施教師教育質量工程專項建設,配套實施師範生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計劃。從教師教育課題立項、師資配置、教學實驗室、教育實驗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加強中小學研究和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加強與中小學的密切合作,依託現有附屬或實驗學校,再積極創辦一批附屬中小學,並在全國建立一大批中小學研究和實踐基地,使其成為教育研究、研究成果試驗推廣、師範生實習就業的基地,研究解決基礎教育領域的實際問題,為培養和造就未來教育家創造條件。
師範大學要加強師範生的就業指導和跟蹤調查,在繼續教育、國際交流等方面為師範生暢通渠道,為師範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成長、成才提供支持。依託試點師範大學的繼續教育和網絡教學資源,允許師範畢業生在服務期內優先在職攻讀本校的教育碩士,引領其專業發展。
政府要加強對師範生在服務期的管理、監督和服務期後的專業發展等工作,尤其要重點做好師範生的繼續教育和專業持續發展的系統設計,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與教育碩士培養、研究生教育相結合。師範大學畢業生的考研率偏高,研究生到基礎教育領域就業的比率也呈上升勢頭。近五年,北京師範大學共有720多名研究生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就業,佔研究生畢業總人數的12%左右。為此,建議改革目前教育碩士的選拔、培養方式和學籍、學位管理方式,允許師範大學面向全國中小學在職教師自行組織考試和錄取。在當前實施師範生服務期制度,各級政府的教育行政、人事、編制、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做好畢業師範生的接收和調配、管理、監督等工作。由師範生所服務的中小學負責師範生的教學評估和考核等工作。省級政府可建立用於接收免費教育師範生的專項周轉編制。中央財政對接收免費師範生的中西部地區給予一定支持。建立師範生履約的誠信檔案。在師範生攻讀教育碩士、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選送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師範畢業生接受深造或培訓。(方增泉 魏書亮:北京師範大學政策研究室)
《中國教育報》2007年5月2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