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還在「看」書?可以「點」書、「聽」書啦 上海書展上的「高科技閱讀」
新華網上海8月25日電(記者周琳)出版很傳統,閱讀很古板?如果認為閱讀還只停留在「電子書」取代「紙質書」的階段,那就太單一啦。增強現實技術讓科普書籍「活」起來,有聲讀物獲得資本市場熱捧,記者日前探訪上海書展發現,科技元素正在讓知識變得更有趣。
「這次買的這套《口袋動物園》,包含四套卡片近百個動物,用手機對準就會立體出現在手機前面,點擊還會出現動物的叫聲和一些介紹,售價才59元也很便宜。」上海市民方先生說。記者嘗試著點擊發現,將卡片放在手機前方,一隻海馬就出現在了半空中,甚至可以「旋轉跳躍閉上眼」。
方先生說,自己女兒三歲半了,還不識字,這種AR增強現實技術讓孩子能通過點擊學習到更真實的動物知識。「現在基於AR技術的的書越來越多種類了,我還曾經買過拳擊類的書籍,卡片放到手機前就會出現一套健身的拳法。」
上述AR圖書出版方、央數文化(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現在AR類的科普書籍賣的很好,口袋動物園一年賣了200萬套,公司還做了類似實時塗色繪本、AR地球儀等產品,「這一塊未來市場不小,不僅是在遊戲領域,還可以寓教於樂。」
書不僅可以「點」,還能「聽」。本屆上海書展上,沉寂多年的出版業臨近爆發,有聲書成了風口上的那隻豬。在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的3D有聲書專區,數排書籍狀柱子上擺放著的耳機正給讀者們帶來一場3D有聲書的特別體驗,不止是聽覺,更是從感官上顛覆了大眾對於有聲書的固定印象。
在美國、歐洲,有聲書「閱讀量」已被計入國民人均年閱讀量統計。基於不斷爆發的需求,海外有聲出版行業正逐漸步入成熟期。2015年,全球有聲書市場價值超過28億美元,新書的數量就達到4.3萬種。其中美英的有聲書市場銷售成績同比增長都超過了20%。而在國內,有聲閱讀市場規模也已達16.6億元,同比增長29%,有聲書市場也正進入快速發展期。
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餘建軍說,隨著智能家居的不斷普及,即使手機不在身邊,也可以在包括汽車、臥室、廚房、衛生間等場景中的各種智能硬體中,隨時隨地「聽」書。並且,根據調查,有聲書的閱讀人群中相對富裕的年輕人群體正在快速增加,他們喜歡讀書,同時又有著豐富的生活方式。「我們平臺上,熱門有聲書的累計收聽人次一般能達到2000萬以上,最暢銷的能達到1.5億人次收聽量」。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知名演員成為有聲書的朗讀者,大型出版社投入大量資源,不斷提高有聲書的製作水準。記者在喜馬拉雅FM上看到,演員黃磊的有聲書《七堂極簡物理課》上線才一個星期,付費收聽總數已經超過5.6萬次,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市場上紙質暢銷書的平均銷量。
業內人士認為,在過去幾年,網際網路上的內容付費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消費者教育。新一代的用戶已經意識到好的內容就是要付費的,網際網路上稀缺內容的價值正越來越被認可。基於此,有聲書的消費基礎越來越被鞏固。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也會反過來促進整個社會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尊重,有聲出版的新風口或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