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蔡華偉
秋風起,天轉涼,不少家庭在整理衣櫃時會遇到一個現實難題:不再穿的舊衣該如何處理。直接賣給收舊衣的人?捐給民政部門?還是通過網上捐贈?記者嘗試體驗以上途徑,發現舊衣回收相關標準和具體條例缺失,供需斷裂,信息不暢,有效捐贈不易。舊衣捐贈渠道如何暢通?需要政府、公益組織及公眾攜手行動……
1.捐給民政部門,方便嗎
捐贈者多,倉庫容量有限,建議定向捐贈
10月的北京秋風宜人。換季之際,紅廟社區的張大媽在整理衣櫃時才發現,一些舊秋冬衣物無處安放——自己不會再穿,周圍無人需要,直接扔掉又太浪費。「如今數億城裡人,如果每年每人淘汰兩三件衣物,舊衣的數量驚人啊!」一個棘手的現實問題是,舊衣服該如何處理?
記者調查發現,如果直接賣給收舊衣服的人,小作坊舊衣加工容易發生衛生安全問題;捐給民政部門,但那裡捐贈衣物時間較長;目前網上開展舊衣捐贈活動已漸成常態,不過也存在許多問題……幾種途徑都走了一遍,發現舊衣捐贈有難處,更有益處,舊衣捐贈其實大有可為。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每年我國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如何讓舊衣繼續發揮餘熱呢?其實,反對舊衣浪費,可以和公益捐助結合在一起。
在民政部救災司網站上,記者找到《全國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一覽表》,卻發現表格內容更新截止在2007年,至今並未更新。而撥打「朝陽區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的電話號碼,則被提示:「您所撥打的號碼不存在。」接著撥打「東城區社會捐助接收工作站」電話,輾轉3次,最後聯繫上一位負責物品捐贈的關姓工作人員。
「我們只接收毛衣、棉衣和絨衣這三類,冬天不需要夏天的薄衣服,最好八九成新。」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每個街道社區都會組織舊衣捐贈活動,每年能接受100多萬件。一部分衣服會提供給市內享受低保的人群,一部分則會走大型捐贈活動。
關於捐贈去向,工作人員稱「具體到哪兒就不一定了,去年是捐給了青海、內蒙古赤峰等地。」且發放時間也不固定,具體由市民政局統一負責。目前這裡存放舊衣物的倉庫已滿。鑑於倉庫容量有限,在了解記者想要捐衣服時,該工作人員說,如果想要儘快將衣物捐給需要者,建議還是在自己身邊或網上找貧困者,直接郵寄,這樣比較快。畢竟走程序還是比較慢的,屬於非定向捐贈。
2.賣給收舊衣人,可行嗎
收廢品「嫌棄」舊衣服;網上難尋買主,舊衣加工灰色地帶多
直接賣給收廢品的人如何呢?「我們不收,賺不了錢,你還是拿回去做墩布抹布吧。」紅廟社區一位收廢品的大媽對舊衣服並不感興趣:利潤低,且不易存放。
在網絡上搜索「收舊衣服」能立刻獲得眾多連結,但要找到一個真實的信息則難上加難。很多信息已很陳舊,記者找了好幾個聯繫方式,撥打過去,要麼是空號,要麼說打錯了。登陸自稱是國內領先的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貿易平臺 「中華舊衣服網」,發現信息雖多,但是許多標註回收舊衣服的電話早已過期。幾經周折終於聯繫到一個電話,卻被告知收購的地點不在北京,不可能上門收購。
其實,由於舊衣服回收的相關標準和具體條例缺失,衛生、質檢、工商等部門都沒有專門出臺針對舊衣服的管理政策。實際生活中監管不嚴,產生了舊衣回收的灰色地帶。「媒體常曝光的黑心棉等事件,就是有些不法商販,將一些舊衣服私自加工後再出售。衛生問題非常嚴重。」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楊偉民副教授說,「如何規範舊衣回收加工,需要相關部門儘快出臺細則和規範。」
3.網上找地址捐贈,靠譜嗎
百度貼吧捐贈者眾多,缺系統性管理
記者在網上搜索了整整一上午,發現想捐的人很多,接受捐贈的地址卻不多。記者最終搜索到一個相對較為系統、捐贈後有反饋、捐贈雙方有互動的交流區——百度貼吧「捐舊衣服吧」。
在對貼吧裡發布的信息進行篩選後,記者找到一個現在可以接收舊衣服的地址: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後步行街F棟佳童外語學校。和負責人李璞聯繫、確定可信後,記者清洗出10件羽絨服、毛衣等秋冬衣服及四條牛仔褲,準備郵寄過去。
記者聯繫到一位申通快遞員小劉。當他知道這包衣服是寄給貴州的一些貧困家庭過冬的時候,邊稱包裹邊說:「本來北京到貴州銅仁縣裡要18元一公斤,現在只算你15元。」經過稱重,10公斤的包裹共花150元。
一周後,記者查詢申通快遞單,顯示記者所寄的包裹已被籤收。至此,捐贈活動告一段落。然而對於李璞而言,他們的工作遠沒有結束……
4.百度捐舊衣服吧,運作效果如何
網絡捐助力量驚人,從發帖到發放全由網友完成
李璞在工作之餘組織了「黔嶺公益」草根公益團隊,對鄉村孤兒、留守兒童等進行救助,至今已歷三年多。7月22日,李璞在百度貼吧「捐舊衣吧」裡發布希望大家捐獻舊衣的帖子。目前,李璞學校的兩間22平方米教室已裝滿全國各地寄來的衣服(見圖①)。「大約有2000多套吧。」李璞說:「除了西藏地區,全國都有寄的。還有四川阿壩地區的。他們那邊本身也很窮困。」不過,網友寄來的衣服,大人的偏多,小孩兒的偏少。 「希望更多些小孩的衣服。」
接下來,6位志願者負責對衣服進行大小號排列、男女裝及夏冬裝分類,一個星期後就開始聯繫車輛,將衣物發放給貧困學生家庭。他們還要提前走訪貧困學校,收到衣服後,志願者還要一邊對郵寄來的包裹單號進行匯總,上傳到貼吧「黔嶺公益」博客上供網友監督確認,一邊要對衣服進行分類、運送、發放,最後衣服才能到達孩子們手中(見圖②)。
德江縣對舊衣服的需求量有多大呢?李璞曾走訪許多縣裡的小學,知道一個學校大概有四五成學生有需求。「目前能力有限,我們收到的衣服只能滿足德江縣的學生。以後做大了,希望可以擴大到整個銅仁市。」李璞對此充滿期待……
很多帖子都是網友自發管理、審核。有的吧主為此付出很多業餘時間,維持貼吧運營已是不易。因為缺少系統管理和專業管理,很多帖子仍然存在信息分類不明確、信息陳舊、可信度待證實、較難搜索到可捐贈的地址等問題。不過,只要多花些時間瀏覽鑑別,或者和貼吧網友溝通,也能找到捐贈的地方。
為積聚力量,李璞還開通了一個「黔嶺公益」QQ群。在300多成員的群裡,網友會經常討論捐衣服的方式、竅門。負責人則將接收包裹的信息及時在群裡標示。
深夜22時55分,「黔嶺公益」的QQ群裡依然有人在活躍著。李璞在QQ群裡發布說:「現在黔嶺公益的衣物基本夠這個冬季了。告訴你的朋友,沒有準備就別再發了。」而此前,還陸續有人在群裡問是否繼續接受捐贈。接到問題後,有群主就貼出百度貼吧裡的其他有需求的地址連結。捐贈活動在持續著……
記者手記
舊衣無處安放是顯而易見的浪費,但現實情形是民眾捐贈意願較多,卻苦於找不到定向捐贈地點。而需要衣服的地方往往貧窮,民眾大多不會將信息發到網上。供需斷裂,信息不暢,許多舊衣就這樣白白扔進了垃圾箱。尋找有效捐贈途徑不易。網絡捐贈的無序化、自髮式管理又給捐贈添了一道門檻……能否由政府相關部門介入,運用政府力量搭建一條舊衣捐贈貧困家庭的橋梁呢?事實上,全國各縣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民政部門對本地區的貧困家庭應是了如指掌,如果在網絡上建立類似百度「捐舊衣服吧」的捐贈平臺,將貧困地區的需求數量等信息進行發布,由網友認領直接捐贈,然後反饋捐贈情況,捐贈信息將會更全,更真實,受惠的人數勢必越來越多。
讓更多舊衣依託便捷物流暢通起來,還需政府、草根組織及廣大群眾攜手行動。我們企盼舊衣捐贈溫暖更多寒冬薄衣人……
(人民日報)
歡迎收聽「騰訊公益」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騰訊公益」(英文ID:txg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