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過了幾天,新一年的日曆也在一天天不停地翻頁,未來將與公曆2021年相伴相隨的農曆辛丑牛年再過不久也將來到了。新年有新暢想,新年也有新願景,所有的暢想和期待都是無可厚非,值得鼓勵的。
不得不說,我們中國的現代文明是由遠古的農耕時代一步步發展而來的,當初的農耕經濟對我們國家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也有著重大影響,當初的農耕經濟曾經幫助我國先民創造出了舉世矚目的燦爛文明,並融入到了現代文明當中,時至今日依然閃耀著其耀眼的光芒。而有人說的,2021年是「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也與過去農耕時代我國先民創立並採用的幹支歷有關。
一、幹支紀年和幹支紀日是怎麼回事?
幹支歷也叫節氣歷、中國農曆、甲子歷、攝提紀等等,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也是幹支歷當中的基本內容。其中的幹支紀日也稱甲子紀日,是將10天幹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12地支中的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成60個基本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60一甲子,循環往復紀日的方法。幹支歷上的年月日都是由天象決定,不需要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曆法。也是因此,幹支歷至今依舊流行於萬年曆等書,被我國民眾乃至海外華人用在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幹支紀日,在五行上屬於地道五行,而幹支紀年則是天道五行。幹支紀日在每一天的劃分標準上,以子正或者說晨明、夜半,也就是晚上的零時為準。幹支紀日上的每一天都是以當天來單獨計算,對曆法編制並沒有太多要求,而且這種紀日方法還能夠很好地配合人們記事。作為一種曆法優點,幹支紀日也因此被直接附合在了如今我國所採用的農曆這種陰陽合曆上。
據說,幹支歷最早創立於我國古代夏朝的時候,幹支歷中蘊涵著相當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而在我國古代先民看來,幹支歷中的天幹承載的是天道,地支承載的是地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幹像天而支像地,世間萬物雖然長在土地上,但其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的眷顧。世間萬物的衍變,也都可以通過幹支的方法進行推算。
有記載和說法是,幹支是由我國明代著名的史學家萬民英根據上古文獻中記載的天皇氏時代發明的,當初的十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後來才被簡化成了如今我們大家所熟知也朗朗上口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啥意思?
前邊我們已經說過了,民間的這種說法是與現行農曆上附合著的幹支紀日法有關係的。而我國自打1924年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曆法後,也同時沿用了我國特有的農曆,即便新中國建立後也是如此。查一下萬年曆我們可以得知,現行公曆的2021年2月14日,是農曆辛丑年庚寅月的癸巳日。那一天是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三,在生肖上「巳」連著「蛇」,所以才有人會說2021年是「三蛇鬧春」。現行公曆的2021年2月21日,是農曆辛丑年庚寅月的庚子日。那天是辛丑牛年的正月初十,在生肖上「子」與「鼠」相連,所以有人會說,2021年是「十鼠搶糧」。現行公曆的2021年2月22日,是農曆辛丑年的庚寅月辛丑日。那一天屬於辛丑牛年的正月十一,在生肖上「醜」可以說是「牛」的代稱,因此有人會說2021年是「十一牛耕田」。
其實,民間類似「三蛇鬧春、十鼠搶糧、十一牛耕田」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說,公曆2021年2月13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二是幹支紀日上的壬辰日,「辰」指「龍」;公曆2021年2月15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初四是幹支紀日上的甲午日,「午」指「馬」;公曆2021年2月17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初六是丙申日,「丙」通「餅」,「申」指「猴」,而人則是由古猿進化而來;公曆2021年2月18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七是丁酉日,「丁」有「人丁」的意思;公曆2021年2月20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初九是己亥日,「亥」指「豬」;公曆2021年2月23日、農曆辛丑牛年的正月十二是壬寅日,「寅」指「虎」。因此,民間還分別有了2021年是「二龍治水」、「四馬馱谷」、「兩人七鋤」、「六人分餅」、「九屠共豬」、「十二虎爭肉」等等說法。
幹支紀日來自上古的農耕時代,與農耕息息相關。而農耕與天象和天氣不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也不能不受其影響。因此,每當新的一年來臨的時候,民間有人結合幹支紀日並藉助我們中國人講究也奉行的生肖說法,對全新一年的年景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預判式說法,準也好,不準也罷,都是不足為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