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其實想寫很久了,就是一直不知道該從哪寫起。
我的朋友小A,離婚了。從談戀愛到結婚生子,再到離婚,也就兩年半的時間。我見過她戀愛時的幸福,也見過她離婚時的痛苦,這場婚姻如同催化劑將她變得蒼老10歲。
故事的開始像很多小說那樣,小A戀愛了,對方是一個家庭條件沒有她家好,學歷沒有她高,還離過婚的男人,我們叫他小B。我曾經問她,為什麼想和小B在一起。她說,小B對她好,小B很有才華,雖然家裡窮,但是她相信總有一天他會給她一個安穩的生活。於是,不顧家裡的反對,小A毅然嫁給了小B。
結婚以後,就像現在那些熱播的家庭倫理電視劇一樣,因為沒有房子,他們和小B的父母住在了一起。只不過,電視劇到最後總是會有大團圓結局,而他們的婚姻走到了盡頭。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說,婚後如果有條件,一定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兩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不是說誰的父母不好,只是在原生家庭長大的人,突然去融入另一個家庭,會有很多不適應。對方的父母大度容忍還好,你會慢慢的融入這個家庭。如果對方的父母看不慣你,那麼伴隨而來的只能是無盡的戰爭。
小A跟我說過,她一直覺得在那個家裡她就是個外人。有什麼事情,從來沒有人跟她商量過,唯一找她的事情,就是他們家人商量好以後找她拿錢。兩年半的時間,小B從來沒有出去工作過,一直想要開一個自己的店。那個時候,她用自己每個月不到4000元的工資一直支持著他,錢不夠了就回娘家要,她心裡一直覺得總有一天他們會苦盡甘來的。
後來,有了孩子,他們開始了頻繁的戰爭。大多數的戰爭是因為小B的媽媽,那個在小B口中樸實無華的農村婦女。可是在小A一次又一次的哭訴中,我真的看到了電視劇中的婆婆。在自己兒子面前對兒媳特別好,轉過頭各種不理睬。總是一副受氣包的樣子,讓兒子覺得兒媳無理取鬧。那個時候小A跟我說,小B曾經告訴她,媽媽只有一個,媳婦沒了可以再找。
最後的離婚,是因為小A受不了小B對她媽媽的大呼小叫。她說,她媽媽就養了她一個女兒,不能讓她以後跟著受苦。離婚的過程像一場大戰,我看著兩個曾經的相愛的人變成了仇人。我看著小A瘦得像老了10歲一樣,我看她變成了祥林嫂,不停地說著那兩年的經過。
我不知道在故事的最初,小B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想要跟她結婚的,我只知道在他們的婚姻中,兩個人從來不是對等的。一直以來小B都給我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他嫌棄我們這些朋友,不想小A和我們交往,就好像他對小A是一種紆尊降貴的愛,他總是覺得小A配不上他。天知道他究竟是哪裡來的優越感。
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小A變得敏感易怒,像變了一個人。
這個社會,對女人真的沒有那麼公平。當她說自己離婚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因為她做得不夠好。而男人說自己離婚的時候,別人都會覺得是女人的錯。
婚姻,應該建立在對等的關係上,如果有人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那這段婚姻其實維持不了多久,因為總有一天有人會爆發,那是壓抑了很久的情緒。
最後,如果一個男人想跟你結婚,但是他什麼都給不了你,還是好好考慮考慮吧。如果一個男人連養活自己都不肯努力,就不要妄想著有情飲水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