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海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12月12日,鬥門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驚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黑鸛和蒼鷺 攝影:張福慶12月12日珠海市觀鳥協會調查組一行前往珠海平沙、鬥門、鶴州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隨後,調查組一行沿著堤壩「轉戰」新二圍西南方向,到達指定的地點,市觀鳥協會會長郭竣工架起單筒望遠鏡觀察起來,隨後在此地發現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種類-黑鸛,儘管拍攝條件極其惡劣,同行的張福慶還是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一珍貴的畫面。
-
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
12月16日,記者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協會鳥類調查專業人士12月12日開展海岸線生態調研時,在富山工業園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發現兩隻珍稀候鳥黑鸛。經該協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市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和蒼鷺。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珠海首次發現這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12月12日 在鬥門富山工業園 雷蛛墾區新二圍墾區水域 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鸛 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浙江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白頭鶴(圖)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圖片「愛情鳥」翩然現餘姚全球不到一萬隻的白頭鶴來餘姚海塗邊越冬了專家說,這是浙江首次發現白頭鶴同時拍到的,還有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卷羽鵜鶘,在東亞僅存30隻左右。浙江野鳥協會負責人說,白頭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易危鳥類,在浙江,這還是首次露面。之前,浙江有記錄的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鶴和白尾海雕等11種。白頭鶴信奉「一夫一妻」制,如果配偶死了,就孤獨終老,也被稱作「愛情鳥」。
-
武寧發現國寶白頸長尾雉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白頸長尾雉是中國特產鳥類,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T級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數量稀少。 我省連續第二年發現白頸長尾雉,當地10多年的封山育林、涵養水源功不可沒。 野生竹雞同時出現在鏡頭裡,說明武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呈常態化發展。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雲南南澗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雲南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領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普朝柱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領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據介紹,這也是首次在非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黑頸長尾雉活動影像。
-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頭鶴首次在蘇州出現!
剛剛,看蘇州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11月5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溼地旗艦物種,全球只剩9000餘只的白頭鶴「空降」蘇州,在常熟與張家港交界處出現!經蘇州溼地自然學校鳥類調查員確認,這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是首次在蘇州出現,也是大蘇州地區發現的第 365 種鳥,第4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神農架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
6月15日中午12點半左右神農架大九湖景區工作人員在四號湖湄岸吧休息時聽見門外發出奇怪的聲音隨即出門仔細查看赫然發現一頭全身淡金黃色、頭頂長著一對角尖內傾>類似牛的野生動物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科研人員通過圖片確定這頭野生動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民間俗稱「大羊」這是神農架首次發現羚牛蹤跡
-
瀏陽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11月19日上午大圍山鎮有居民發現在老紅軍橋下出現了一隻奇怪的「大鳥」身長足有七十釐米「大鳥」頭部、頸部背部和雙翅都有褐色羽毛偶爾展開雙翅時雪白的羽毛展露無遺。由於目前正是北方候鳥南遷越冬的季節,而大圍山自然保護區正是候鳥遷徙的鳥道,村民第一時間與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取得聯繫。
-
南澗無量山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帶寶寶玩耍畫面
近日,大理州南澗縣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在巡護監測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帶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的珍貴畫面。黑頸長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又名地花雞,是國家
-
花巖溪首次發現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紅網時刻4月6日綜合(常德日報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陳勁松)日前,常德市鼎城區花巖溪國家森林公園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林業部門正在對其進行密切觀察和保護。該白頸長尾雉是一隻雌鳥,體長約80釐米。「白頸長尾雉最明顯的特點是,它的頸部有一個白色的環狀斑紋,尾部相對於雉類比較長。雄性的毛色更為鮮豔。」鼎城區林業局野保專家介紹。
-
陝西黃龍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原麝
站長張文龍帶領工作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查看,經過初步認定,疑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原麝,初步觀察無外傷,體態特徵良好,由於原麝受困於牆壁夾縫中,人員無法實施救助,此時天色已晚,工作一時陷入了困境,經請示後,工作人員採取投食、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類大熊貓」東方白鸛現身天橋嶺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類大熊貓」東方白鸛現身天橋嶺】精彩吉林 11月15日,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工作人員接到群眾電話稱:在天橋嶺一號橋附近,發現了一隻很像「仙鶴」的大鳥,經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河間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現身河間這是我市近10年來首次發現日前,河間市故仙鄉北新河村村民吳玉梅發現一隻受傷的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黑鸛,帶至家中悉心照料,隨後交給滄州野生動物救助中心。據悉,這是我市近10年來首次發現。
-
動物志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之鳥類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此後對朱䴉的保護和科學研究進行了大量工作,並取得顯著成果。特別是飼養繁殖方面,於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來,雛鳥已能順利成活。至1995年,我國的野生朱䴉種群約35隻,飼養種群有25隻,為拯救這一珍禽帶來了希望。朱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
劉珂 攝紅網時刻11月7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1月6日,湖南省沅陵縣攝影協會會員在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境內二酉苗族鄉兩岔溪村採風拍攝時,在酉水河谷岸邊開闊的樹林上空發現一隻上體暗褐色,頭頂和後頸呈棕褐色,頸側和肩部的羽緣灰白色,飛羽為灰褐色,內側的羽片上有呈雲狀白斑,下體白色的體長為70釐米,體重2000克左右的大型猛禽。
-
沅陵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翅鳶
(黑翅鳶在樹枝上棲息 劉珂 攝)懷化新聞網訊 (通訊員 瞿宏紅 )12月5日,沅陵縣攝影協會會員在五強溪國家溼地公園境內的二酉苗族鄉附近採風拍攝時,發現一隻上體藍灰色,下體白色,肩部亦有黑斑,飛翔時初級飛羽下面黑色的體長約
-
宜賓三江口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
1月11日,記者在三江口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市林業竹業局野保科工作人員介紹白尾海雕在宜賓是首次記錄到。
-
連雲港首次成功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幾天前的下午,贛榆區宋莊鎮範店村村民黃在先在宋莊東邊的範河邊發現一隻受傷吐血的白色大鳥,心生憐憫之下把它抱回家照顧。幾天後黃在先的兒子小黃回家,發現這隻鳥長得頎長挺拔、氣度非凡,懷疑是國家保護動物,便聯繫了轄區民警,這才得知這隻大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這下了不得了,因為東方白鸛是與丹頂鶴齊名的鳥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