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個地方要發生地震時,都會有一些徵兆的,有很多動物都能感覺到,只是我們沒有細緻的觀察。動物能感覺到,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們人類卻感覺不到,那這是為什麼呢?那動物又是如何感覺到呢?今天小生就和你聊一聊這個話題吧。

在地震要發生的前幾天,最先知道地震要開始了的是動物,尤其是生活在地面上的野生動物,因為它們經常在地面上活動,對大地的細微波動感知能力要比人類強很多,它們已經掌握了大地的「脈搏」。這也是它們適應大自然環境的能力。

我們人類越來越遠離大自然了,我們感覺大地的脈搏能力也就減弱了,所以就感覺不到地震的前兆了,我們自然也就失去了野生動物這個參照物了。沒有了野生動物給我們人類預警地震,還好我們有家貓,貓科動物也是預測地震的佼佼者。咱們那就拿家貓來做個分析好嗎。

我們就先從家貓的尾巴說起吧,大家都知道貓的尾巴是充當「舵」的作用,在它跑動時用來調整方向的,在高處跳躍式可以平衡身體。但是它的尾巴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背後偷襲的作用,貓平時在睡覺時尾巴都是放在地上的。當然它尾巴上是沒有長眼睛的,尾巴放在地上不翹起來,就是為了方便感覺地表震動,尾巴上的小絨毛連著神經呢,能夠感知它後面有沒有動靜,可以防止其它動物的偷襲,自然也就可以感知地震了。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貓的四肢,我們都知道貓走路是沒有聲音的,腳底長的是肉墊子,不是角質物,這肉墊子連著神經,能感覺到溫度,溼度,震動,特別敏感。加起來四個腳也是感知地震的四個主要通道。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毛的鬍鬚和鼻子,貓的鬍鬚能感覺到震動和氣流,當地震發生前的幾天,地殼就在不停的蠕動,時弱時強,時長時短,地表也會產生不穩定的小氣流,也會騰起細微的塵埃,這些都會讓毛的鼻子和鬍鬚接收到。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貓的耳朵,貓的耳朵是非常的靈敏,聽力是人類的好幾倍,在地震前,大地的蠕動,扭曲會頻繁,一些建築物也受到影響,發出細微的聲響,這些聲音貓耳朵是可以接受到的。即使貓睡著了,但是貓的耳朵是不睡覺的,一直都在值班。貓個子矮,離地表近,當貓的這些感官都接收到這些震動,氣流和聲音時,如果斷斷續續好幾天,貓就會越來越不安,它已經知道不安全了,要地震了,就會離開現在的地方,跑到樹上去,上樹是貓躲避地面上的傷害最有效的辦法。動物學家說:貓上樹能躲避地震,貓是不知道的,只是它躲避傷害的一種防禦策略。至於貓上樹能躲避幾級地震呢?主要取決於樹能抵抗幾級地震了。您覺得我說的對嗎?
好了,今天就說到這吧。請給小生點個讚鼓勵一下吧。也歡迎您留言表揚和批評。想了解更多動物趣聞,就請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