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州不少人都說它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因為過去叫茂名縣,全中國只有高州一個地區才用一個道士潘茂名的名字來做縣名,現在變成了茂名市。
其實高州市最神秘的地方還是西岸村,它除了帶有神奇故事的寶光塔之外,還有一個就是西岸村緬茄樹。
在高州市寶光街道觀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聳立著一棵頗具傳奇色彩的古緬茄樹。它是我國緬茄樹中的老壽星,樹高18米,胸圍8.5米,冠幅33米,雖經420多年風雨滄桑,仍蒼翠挺拔,枝繁葉茂。
緬茄樹是我國一種珍稀樹種,系蘇木科緬茄屬喬木,原產於緬甸,目前除在滇南有少量分布外,其餘僅多見於高州才有,而高州目前也只在西岸、南關、頓梭、市委大院四個地方各生長有一棵,西岸的這棵為母樹。
有關高州緬茄樹的來歷,民間有很多的傳說,相傳明朝萬曆年間,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僕寺少卿李邦直從雲南回到高州,帶回兩顆緬茄子。
這緬茄子在當時是十分珍貴的,緬茄樹只長在緬甸、泰國、越南,當時中國還未曾見。他用一顆用來試種,卻久不發芽,另一顆系上金絲銀線戴在寶貝兒子身上,顯出他的榮耀華麗和富貴長命。不料不久緬茄子失落,遍尋無蹤,誣衊為侍婢梁鳳薇所偷,婢女屈打不成招,竟被活活打死。
三年之後,兒子床下卻長出一株緬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讓其生長。再後來,就有了這棵參天古樹。有人說,這顆緬茄籽不願在地下沉默,毅然衝出地面為婢女伸冤,真是惡人無情,而樹有情,並將此樹稱為「含冤樹」。
在廣東境內百年以上的緬茄古樹還有3株,都是分布於粵西地區,一株在高州城的南關街,樹齡逾200年、一株在廉江市橫山圩,樹齡100餘年、一株在徐聞縣城,樹齡100餘年。
高州緬茄不同於其他菩提,緬茄菩提(就是緬甸的果籽),由兩部分組成,黑色部分形如黑豆,質感和手感與黑豆更為相似(它本來就是豆類果實)。
黃色部分猶如蠟質,不是很硬,又不會過軟,可塑性非常強,像黑玉一樣,因此常被用作雕刻材料。高州市過去男婚女嫁,常把它當作贈禮。
當地雕刻藝人在蠟蒂上精雕細刻成工藝品,或龍或鳳,或獅或虎,栩栩如生。
圖片除圖章外,還傳統地鐫刻出山水人物,亭臺樓閣、花鳥魚蟲等優美圖案。
1957年5月,高州緬茄工藝品名聲鵲起,遠銷海外,享譽全球。
1957年5月,高州緬茄雕刻工藝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並獲獎,後被編入《中國土特產大全》一書,列為全國著名土特產之一。
圖片2011年,緬茄雕刻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高州話「緬茄」諧音「免邪」,又有闢邪化災,鎮宅護身的意思,能給主人帶來幸運的力量和長命富貴,歷來為收藏家所珍愛。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來,掛在身上,可作為飾物、佛珠之用。
民間傳說由於緬茄本身的特有形狀持有的正能量,就有一種誘人的魅力,可改變人的磁場,能給佩帶者帶來吉祥、平安。
佩帶沒有經過雕飾的緬茄護身符,可以為佩戴者增強運勢,當然這個是民間傳說,信不信由你了。
【圖片來源網絡,傳播傳遞茂名鄉情鄉音,謝謝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