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曉玲)為給私下抱養的孩子上戶口,夫婦倆從網上花6000元買來一張《出生醫學證明》,沒想到這是一張高仿的假證。出售假證的人稱,假證都是從上家買來,自己再列印上夫婦的相關信息後高價出售。其賣出了30張左右,只有4張被退回。
買假證明私下領養孩子
鮑女士和丈夫結婚有五六年了一直沒有小孩,到了2013年7月左右,兩人就決定領養一個小孩。於是鮑女士上網加了幾個送養小孩的QQ群。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對未婚先孕卻無力撫養孩子的情侶,雙方商量約定了孩子的收養事宜。
鮑女士擔心以後孩子的父母會找到自己再把孩子要回去,另外也怕孩子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對他有影響,所以她就想買一個出生證明。2014年1月份,鮑女士通過網絡聯繫上一個出售出生證明的人,對方通過淘寶網收了6000元後又讓鮑女士把他們的身份信息發過去。過了三四天,鮑女士就收到了對方快遞過來的出生證明。
QQ聊天賣「出生證明」
賣給鮑女士出生證明的人名叫楊旭(化名)。日前,大興警方在楊旭家中查獲三張偽造的《出生醫學證明》,楊旭也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被檢察院批准逮捕。
楊旭供認,2013年二三月份,他看見有人賣假出生證明,10元錢一張。楊旭覺得利潤很大,於是他一次性買了35張。之後就在網上發布信息,並且留下自己的QQ號。因為出生證明畢竟是假的,到被抓獲時,他共售出假出生證明30張左右,獲利8萬餘元,其中有4張被買家退款。
說法
監管不完善提供生存空間
檢察官劉慧慧介紹,楊旭的行為是典型的買賣國家機關證件,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買賣「出生證明」並非法獲利折射出我國的收養制度及出生證明使用過程中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目前我國的收養制度尚不健全,缺少負責溝通協調收養家庭和送養家庭的專門機構和規範的法律程序,導致民間收養人和送養人往往私下聯繫,不僅易因經濟關係有拐賣兒童的嫌疑,也易導致兩家在孩子長大後因孩子的歸屬產生糾紛。另一方面,出生證明並沒有實行聯網管理,加之監管不嚴,於是就給造假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