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這是澄彤之家的第40篇文章--
孩子到底應該如何學習英語?
相信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有疑惑,不知道應該讓孩子學習英語。
我們家老大是在中班的時候才開始給他報班,在EF學習英語,至今已經學習了一年多了,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沒有接受上線上課,就自己在家學習。剛開始找了各種App 軟體,最後選擇了多,就讓孩子每天看一個單元,效果好不好也不知道。
前幾天和老大的同學媽媽聊起如何學英語,突然想到我們一點計劃和想法也沒有。老大同學的媽媽說,現在教育都是要投入金錢的,交給懂的人就好了,我當時有著各種疑問。培訓機構就一定靠譜嗎?
然後開始在網上各種搜索,就找到了蓋兆泉的書《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先快速的把電子版的過了一遍,覺得書寫的還不錯,實用性很高,就買了一套——兩本書。
01 英語應該怎麼學
自己英語學習了那麼多年,雖然四、六級證書在手,還是啞巴英語,看不了英文原版書,聽不懂老外說的啥,發音帶腔調等等。
蓋老師在前言中,就明確孩子學英語,必須家長: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
蓋老師在書中制定了,孩子從3歲-12歲這近10年中英語學習的目標、執行路徑、理論指導、書籍動畫等資源。
目標
*程度目標:與美國同齡人同步;
*應試目標:11歲(5年級)通過FCE考試;
*應用目標:英語真正成為獲取知識的工具,而不只是知識本身;
*情感目標:無痛、有趣、樂學、享受、娛樂
理論
「二語習得」理論
執行路徑3歲-12歲
分年齡、按月度執行
資源
3歲-12歲
分級閱讀資料、視聽資料
02 二語習得理論
蓋老師認為,國內英語學習存在兩條路徑:一條是"外語學習「之路(傳統的英語教學法);一條是「二語習得」之路。
如何區分學得和習得?
學得(learning) ,就是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學習的核心是語言形式(language form), 學材料,背單詞、學語法,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acquisition),是指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
習得才是最適合兒童的方法
* 理論基礎:習得即是自然法,兒童是習得語言的天才,放在什麼環境,都能輕而易舉地習得那個環境的語言。
*生理基礎:習得符合兒童大腦發育技能
小孩子習得來的語言,會直接存儲在大腦的語言區。
*學習方式:習得是兒童學習特點
二語習得理論將語言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顯性知識指「知道什麼」,我們從課本上學的知識,基本上是顯性知識;而隱性知識是知道怎麼做,指經驗、能力等,比如學自行車、遊泳等。
兩者的區別是存儲大腦區域不同,對顯性知識的處理需要付出努力,隱性知識的處理是自動化的;顯性知識學習是有意識的、主動的學得,隱性知識學習是無意識的、憑經驗自動進行的習得。
03 英語如何學
蓋老師在這一章中,通過9個問題來解釋英語如何學習。
1.磨耳朵聽英語
有目的性的聽英語,幼兒階段注重英語聽力的輸入,可以是英語歌曲、英語動畫片的輸入。而不是漫無目的的聽;
2.語感從何而來
大量聽、一直聽,從聽中學。
3.不能只有精讀,也不能只有泛讀
學校的閱讀材料精讀,在家廣泛泛讀,增加閱讀量;
4、跟讀是好辦法嗎?
學英語初期,不是好辦法,大量聽是最重要的,多聽少說。
讀有聲書,
跟讀好朗讀是練口語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5、英語思維有沒有用?
在英語環境中能不能無障礙地進行交流;
6、自然拼讀法和音標學哪個?
學自然拼讀前,具備聽力詞彙在3000以上。
7、單詞要不要背
大學6級5500詞彙量、新版GRE 1萬左右詞彙量
英語母語國家,大學生具備1.5萬-2萬詞彙量
美國小孩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知識,通過閱讀來擴充詞彙量。
8、英語好會干擾母語學習嗎?
雙語者不僅溝通能力、閱讀能力、聽力技巧和記憶力比單語人強,認知靈活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高層次思維能力也會增強。
9、低齡學英語的黃金優勢
3歲起點學英語比6歲更有優勢,6歲也不晚;認知水平和原版書在年齡上同步;
04 學習路線圖
學習路線圖中具體的按照不同年齡段起點,按照聽說讀寫分階段制定了習得的重點,以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要點,並推薦了各種資源(包括分級閱讀書、橋梁書、章節書、動畫片、視聽資源等)。
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
如何想看蓋兆泉的兩本書,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關鍵字:蓋兆泉,即可獲得電子版的。
05 想法
這兩天把蓋老師的兩本書都過了一遍,看完了之後,覺得學習英語,不僅孩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父母的也要花大量的時間陪伴和堅持,覺得父母身上的壓力巨大啊, 特別是像我們家還有兩個孩子的。
至少蓋老師的書,解決了我的幾個疑惑。
1.要不要報輔導班
輔導班還是有必要的,但是需要家長睜大眼睛,因為現在輔導班的常規班的課程都拉的很長,想通過每周2次的課程學習好英語,那是一種奢望。
自然拼讀、英語閱讀和寫作,或者FCE考試的準備,這些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負責和準備。
2、3-6歲要不要給孩子看英文原版動畫片
前幾天我同學小孩3歲了,她問我要不要給孩子看動畫片。我當時給她回復的是可以看啊,每天看30分鐘就好了。
在蓋老師書中也提到了,3歲是孩子學習英語最好的起點,這個時候孩子就是喜歡看動畫片,何不讓孩子看英文原版的動畫片呢。
3、磨耳朵不能漫無目的
我們家老大剛開始上EF的時候,在車上我都是放英文兒歌給他聽,現在他都不願意聽了,總是想聽流行歌曲。
4、目標很好,路線也有,貴在堅持
蓋老師指定的目標真的很好,路線也有了,但是我覺得這不僅需要家長的堅持和日常的監督,也需要孩子配合和願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牛娃,不是所有的孩子能夠在一年之內讀300本分級書(包括聽和讀)。
牛娃之所以能夠成為牛娃,不僅是孩子能夠擁有強大的自控力,能夠坐得住,能夠靜下心,也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心思在孩子身上,做到有效的陪伴。
目標很好很強大,如果在路線的執行上打折扣,那麼孩子的收穫也會差很多。
5.學習沒有輕鬆的,簡單的方法,都只是相對而言
看了蓋老師兒子的學習任務和安排,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好。
學霸都是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勞和精力,學習沒有簡單快捷的路徑,所有的簡單的方法都是相對而言的。
後續的好物分享裡,會逐步將收集到蓋老師分享的視聽資源和書籍分享給大家。
今天是《窗邊小豆豆》閱讀打卡的第8天,昨天老大從66頁讀到79頁。
與你一起探討孩子教育的85後老爸,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
你喜歡的話,請點下「在看」,支持澄彤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