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原產於南非,被稱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 繁殖力強,產羔多; 屠宰率高,產肉多;肉質細嫩,適口性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和遺傳性穩定等特點。2003年國家頒布了《GB 19376-2003 波爾山羊種羊》標準。波爾山羊是優良公羊的重要品種來源,作為終端父本能顯著提高雜交後代的生長速度和產肉性能。
波爾山羊原產南非的 好望角地。其祖先有三種來源:一是來源於Namague Hottontots和移居「南非班圖人」部落的山羊;二是來自印度山羊;三是來自歐洲山羊。波爾山羊的培育過程據資料記載,波爾山羊的培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00~1820)在南非好望角地區,隨著牧場主的居住趨於穩定,他們開始對當地山羊的某些特殊性狀進行選擇育種,並形成了體型緊湊結實、勻稱、被毛 短的早期波爾山羊,其中以土種型和無角型居多.
第二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此時品種已基本定型。顯著標誌是許多羊場向肉用方向選擇,並育成了體型良好、生長快、繁殖率高、體軀被毛短,且頭部和肩部都有紅色毛斑的改良型波爾山羊,但仍有大量的普通型和長毛型.
第三階段(1959年開始)1959年7月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協會成立,開始了波爾山羊正規化育種。育種協會首先制定了改良波爾山羊的品種標準,對其外形特徵做出規定即被毛白色,頭部紅色並有一條白色毛帶,允許有一定數量的紅斑;皮膚最好有色,特別是無被毛援蓋處;體質強壯,體型良好,有鷹爪棄;四肢較短,後軀發育良好,肌肉豐滿;其次是隨著波爾山羊的類型、毛色和體型等外形趨於一致,於1970年正式實施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計劃,開始進人波爾山羊生產特徵的選擇階段。在鑑定波札那綿羊和山羊肉品質特性後,認為波爾山羊有極好的肉質結構,具有優秀的肉用體型。
南非波爾山羊的數量保持在500萬隻左右,其中改良型波爾山羊為100萬~200萬隻。但作為一個經過定向培育的地方優良品種,南非波爾山羊品種內差異仍較大,除改良型以外,還有普通型、長毛型、無角型和土種型四種。
(1)普通型毛短,體型結構好。但毛色較多,常見的有灰白色、深棕色和棕色的頭頸等。多飼養在歐洲農戶中。
(2)無角型毛短,無角,體型不夠理想。多為奶山羊的雜交後代。
(3)長毛型毛長,體格較大,但肉質較粗.肉質較差。此類型多在成年時宰殺肉用.
(4)土種型腿長,體質較差,毛色變化大。
波爾山羊毛色為白色,頭頸為紅褐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色毛帶。波爾山羊耳寬下垂,被毛短而稀 。公母羊均有角,角堅實,長 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寬闊下垂。頭部:頭部粗壯,眼大、棕色;口顎結構良好;額部突出,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鼻呈鷹鉤狀;角堅實,長度中等,公羊角基粗大,向後、向外彎曲,母羊角細而直立;有鬃;耳長而大 ,寬闊下垂。頸部:頸粗壯,長度適中,且與體長相稱;肩寬肉厚,體軀甲相稱,甲寬闊不尖突,胸深而寬,頸胸結合良好。體軀與腹部:前軀發達,肌肉豐滿;體軀深而寬闊,呈圓筒形;肋骨開張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而平直;腹部緊湊;尻部寬而長,臀部和腿部肌肉豐滿;尾平直,尾根粗、上翹。四肢:四肢端正,短而粗壯,系部關節堅韌,蹄殼堅實,呈黑色;前肢長度適中、勻稱。皮膚與被毛:全身皮膚鬆軟,頸部和胸部有明顯的皺褶,尤以公羊為甚。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斑。全身毛細而短,有光澤,有少量絨毛。頭頸部和耳為棕紅色。頭、頸和前軀為棕紅色,允許有棕色,額端到唇端有一條白帶。體軀、胸部、腹部與前膚為白色,允許有棕紅色斑。尾部為棕紅色,允許延伸到臀部。性器官:母羊有一對結構良好的乳房。公羊有一個下垂的陰囊,有兩個大小均勻、結構良好而較大的 睪丸。
被稱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繁殖力強,產羔多的優點。我國於1995年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臨走點下方拇指留個手印證明來過。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您的轉發,是我們的動力!您的關注,是我們的精彩!
你一定還想知道:
2018,3.6羊價信息
2018.3.5活羊需求
如何給羊靜脈注射
河北省 承德市 出售成群羊
緊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