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喵嗚就要來科普這種不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蟲,並且還和跳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請各位鏟屎官一定要睜大耳朵聽好哦~
其實絛蟲 對於貓科類動物來說 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 當菊花地區出現白色米粒,或者是身上出現小生物 「跳蚤」時,那麼身上一定會出現絛蟲!
記住我說的是一定!不接受任何反駁!!!為什麼?且聽我一一道來!
有很多鏟屎官在給主子鏟屎的時候,總會看到白色的米粒裝的不明物體,他們總會好奇,這是趁著自己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多少米飯?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是感染了這種腹背扁平,兩側對稱,呈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帶狀蟲體——貓絛蟲!
最常見的貓泡尾絛蟲、犬復殖孔絛蟲及泡狀帶絛蟲。絛蟲蟲體的長度可由數毫米到數米不等。蟲體分頭節、頸節及體節,頭節小呈球形或梭形其上有固定器官,頸節細而不分節,具有生發作用,不斷向蟲體發育體節,體節又分「幼節」——「成節」——「孕節」,成熟的孕節自體節上脫落隨糞便排出體外,我們平時看到糞便表面有活動小蟲子就是我們上述描述孕卵節。
當貓體內有絛蟲寄生時,極易造成內膜損傷,引起腸道炎症反應,重者造成腸黏膜出血,引起出血性腸炎症狀。
蟲體刺激腸道,使腸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糞便稀軟。蟲體在腸道中不斷吸取掠奪營養,使機體造成營養缺乏,發育緩慢,消瘦、貧血、 異嗜、被毛粗亂無光澤。
另外寄生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分泌毒素,可引起機體中毒,出現神經症狀。蟲體很長,在腸腔內可集成團狀,造成寄生蟲阻塞, 出現嘔吐、腹痛、脫水及全身症狀。
貓身上有跳蚤,肚子裡肯定有絛蟲的!
絛蟲生活史比較複雜,概括起來分為兩類:一類只需要一個中間宿主,即跳蚤蟲卵排出體外,發育為六鉤蚴,六鉤蚴被中間宿主吞食後繼續發育。貓食入中間宿主或其臟器而被感染,大多數絛蟲都屬於這一類型。
絛蟲並沒有特定的時間排卵,只要節片成熟就會從絛蟲的身體上掉下來,從貓肚子裡爬出來的絛蟲節片幹了後會爆裂開來,將裡面的蟲卵散發出來,這些蟲卵被跳蚤吃下去,在跳蚤的體內發育成包囊,貓舔毛的時候將跳蚤舔下肚子,包囊在貓體內再發育成絛蟲,絛蟲成熟後就會有節片掉下,一個節片內包含大約5000個蟲卵。
患有絛蟲病的貓,臨床上大多都可以在肛門周圍看到白色能收縮的節片,蟲體乾死後粘在肛門周圍似芝麻粒狀。可以判定是絛蟲病。另外在糞便中見到絛蟲節片。實驗室診斷,用漂浮法鏡檢可以見到絛蟲蟲卵。
··
一旦你在日常擼貓過程中發現貓咪身上有跳蚤,或是曾經有過感染跳蚤的情況,一定要記得在驅殺跳蚤的同時也要做體內驅蟲,消滅殘餘絛蟲。
特別是當家裡侍奉著好幾隻貓主子的時候,容易交叉感染跳蚤,這些貓主子都必須進行驅蟲,確保斬草除根!同理可得,如果貓咪菊部發現了白色米粒狀物體,證明感染了絛蟲,那就應該一併將跳蚤也一網打盡!
源於喜愛,格外用心,更加專業! 喜歡就添加關注➕喵嗚貓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