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0日),是西安美術學院設立劉文西追思會的最後一天。三天來,無數市民從四面八方趕來,眾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在劉文西遺像前鞠躬、獻花,以最真摯的情感,送別一代人民藝術家,期待他的藝術作品流傳千古,藝術精神永垂不朽。
素昧平生的市民替父告別
劉文西去世後,三秦大地的人們以各種形式表達對一位藝術家的真誠熱愛。其中,不僅有美術界的大腕,更有許多美術圈的門外漢,和熱愛藝術的普通群眾,甚至還有劉文西生前題過牌匾的麵館師傅們,他們集體端著蒸饃、酥肉、八寶飯等幾樣劉文西生前愛吃的食物,在靈堂前獻給他……
昨日下午,一位50開外的市民進到追思廳後連磕3個響頭,嘴裡不斷哭訴著什麼,泣不成聲。因為長跪腿麻,後來在眾人的攙扶下才得以起身。而這一切,都被他委託工作人員用手機如實記錄。情緒平穩後,他向眾人展示了一幅保存在手機裡的畫作,據介紹,這是劉文西為他素昧平生的父親所畫,而他是代替父親前來祭拜,手機所錄是為了讓不便前來的父親親眼看到。雖然對象是普通百姓,但記者看到其筆觸也是一絲不苟。
「劉文西是一座高峰,有著鐵一般的信仰和追求。他之所以能夠贏得人民群眾的敬仰,就是因為他身上迸發出來的那種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對藝術和人民的愛!這種愛可以超越時空,穿透歷史。」西安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共德動情地說。
忘年交驅車兩日專為送別
17時50分,距離追思廳閉館只有最後10分鐘,一位滿頭大汗的來者敬獻鮮花後,在電話裡焦急地催著花籃事宜,稱一定要在閉館前送進去。記者留意到,他在輓聯上留名「成都李凱」。原來,2006年6月,劉文西老先生率黃土畫派一行10餘人到四川採風,陳光健、劉丹都在其中,正在籌備徐悲鴻美術館的他,「有緣接待劉老師一行」,幾日的相處,他深深地感佩於老人的人品和藝品,兩人也成為忘年交。當得知老人不在的消息後,他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完手頭的工作,9日下午從成都開車,夜宿廣元,第二天一大早又趕路,因為路上堵車,一到西安就奔劉文西靈堂。他說,今天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去送老先生最後一程。
和李凱一樣,江蘇、廣州、河南……群眾從全國各地趕來致哀致敬,送來的花圈在靈堂外堆成了厚厚的花牆。靈堂外,人們或黯然神傷,或低聲交談:「他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人民藝術家畫人民,人民愛人民藝術家。」「他是一座豐碑,是人民的豐碑、藝術的豐碑。」……言辭中既有對一位德藝雙馨的老人辭世的緬懷,又為畫壇失去一位領軍人物而扼腕……
今天,劉文西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時在西安市殯儀館鹹寧廳舉行。讓我們一起去送別這位開宗立派的繪畫大家,這位始終將目光留在黃土地的老人。
記者夏明勤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