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報導盤點了小學生長大想要成為的職業,其中警察被提及的次數有很多。對於孩子們來說,警察是滿滿安全感、維護社會次序的偉大職業,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守護者。除了小朋友會產生崇拜感,警察這個職業身份本身就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帥氣又有魅力。
根據數據統計,1992年開始任職警察的人數就從130萬發展至180萬,可見這一職業有多受歡迎了。而自2021年起,每年1月10日還被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 。雖然警察這一職業令人嚮往,關於人民警察職業的細分也很詳細,但由於常常與邪惡打交道,警察這類工作還是有著一定的危險性。
在案件發生時,警方都會鳴警笛出警。出警是在危急情況下進行抓捕行動,按理來說應該保持低調和安靜,為何要鳴警笛呢?這樣聲響一大難道別擔心把罪犯嚇跑嗎?不論是1985年成龍主的電影《警察故事》還是2014年的《清網行動》,關於公安題材的影視類作品對於警察職業的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刻畫,劇中也有關於出警時警笛大響的畫面。
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警察工作都需要鳴警笛,1996年《警察法》施行,關於什麼情況下可以鳴警笛都有相關的明文規定。警用標誌燈具和警報器只有一下五種情況下才準許使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的案發現場趕赴;進行犯罪嫌疑人和在逃罪犯逮捕工作;交通肇事逃逸車輛和人員追緝行動;犯罪嫌疑人、罪犯的押解行動;警衛、警戒、治安、交通巡邏等任務執行。除了以上情景之外是不可以擅自使用的。
日常我們看到警笛的使用通常也是犯人追捕或和治安巡邏工作進行,有一定的條件限制。在工作進行時,為了防止路人及車輛在抓捕過程中誤闖、讓途中的路人和車輛及時避開,響起警報器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畢竟很多時候逃犯會很匆忙狡猾 ,逃竄至車流量和人流量大的區域。
同時尖銳的警報聲可以帶來一定的震懾作用,罪犯往往處於高度緊張的心理狀態,警報聲下容易慌張,有些心理緊張的犯人在警報聲的震懾作用下慌不擇路,只得主動認罪。所以說警報聲有的情況下還可以作為擊垮犯罪分子心裡防線的武器。
每一次犯罪抓捕工作都經過了細緻的排查和充分的證據掌握,工作的開展也有著周密的安排,為了避免給社會造成不必要恐慌,警報器的安排是很有必要的。警報聲不僅僅是一個聲音信號,還可以成為聯繫的信號點,讓警方更加方便快速完成抓捕工作。
原來我們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警報聲並不會妨礙抓捕,而是為了更好的抓捕。作為維護社會治安不可或缺的一環,警察這一職業的背負是很沉重的,他們的堅持和奉獻值得我們敬佩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