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爺爺養貓了!
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wuli袁隆平爺爺也抵擋不住貓咪的誘惑,正式晉升為一名光榮的鏟屎官!
袁爺爺一進寵物店就被面前的一隻小貓吸引,目不轉睛盯了好久,直言:「其它就不看了吧,就要這一隻了~」
哈哈,也許這就是特別的「袁分」吧!
養貓可以排解孤獨、預防痴呆。袁老一生成就卓著,如今年紀大了,有可愛的貓咪陪伴,晚年生活一定能增加很多樂趣。
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名人都是和袁老一樣的「貓奴」,在風雲變幻的史冊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擼貓」故事。
真香詩人——陸遊
南宋時期商品經濟發達,舉國上下擼貓蔚然成風,而著名詩人陸遊就是養貓大軍中的一員。
我們都學過陸遊的名作《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名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每個中國人都會背。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遊一共寫了兩首,我們學的是第二首,另一首是: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外面雨下的太大了,我和貓咪在家裹著被子烤著火,就不出門去浪啦~」
所以,陸遊是一邊擼著貓,一邊夢想提槍上馬收復山河的……
早年時候,陸遊還不養貓,對擼貓也不感興趣。但是後來他家裡一直鬧耗子,老鼠總是咬壞家裡的東西,特別是陸遊的藏書。
讀書人視書如命,沒辦法,只能請貓來救駕:
食簞與果籩,攘取初不責。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冊。向能畜一貓,狡穴詎弗獲。
「吃點糧食果脯我也就不計較了,你們竟然敢咬我的書?看我不找只貓來,端了你們的老窩!」
貓咪找來後,鼠患立除,陸遊大喜過望,給貓咪起了個霸氣的名字——小於菟,意思是小老虎。
從這兒以後,陸遊就欲罷不能了,貓咪養了一隻又一隻,有名有姓的就有三隻,除了小於菟,還有「雪兒」和「粉鼻」。
再後來,沉迷擼貓的陸遊已經不在乎貓捉不捉老鼠了,只要貓臥在身邊,他就開心: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看君終日常安臥,何事紛紛去又回?
嘿嘿,養貓真香!
寵貓王者——嘉靖皇帝
明朝一直有養御貓的傳統,歷代皇帝都擼貓。到了嘉靖朝,皇帝愛貓達到了無以復加、無出其右的程度。
為了養好宮中的貓主子,嘉靖在紫禁城裡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機構——貓兒房:
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聖心所鍾愛者,亦加升管事職銜。
要是哪只貓被嘉靖帝相中了,就能升官加爵。注意,是貓升官加爵哦。
當時一些朝中官員,辛辛苦苦一整年,領的俸祿可能還沒有貓多,可以說是大寫的心酸了。
1560年,嘉靖的愛貓「霜眉」去世,他不顧群臣反對,用黃金棺槨收殮了霜眉,以極高的規格葬在萬壽山北坡,立墓碑並題名:「虯龍冢」。
金管厚葬還沒有平復嘉靖失去摯愛的悲痛,於是他又辦了一場「徵文大賽」,要求大臣為他的愛貓「薦度超生」。
給貓寫祭文?沒練過呀!大臣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怎麼下筆,只有擅長寫命題作文的大臣袁煒揮筆成章,呈上了一篇文採飛揚的祭文。
祭文中一句「化獅為龍」,讓朱厚熜大為讚賞,於是大手一揮,給袁煒的官運開了個掛:從區區禮部學士直升吏部侍郎,沒過多久又升宗伯,加一品,入內閣。
這晉升速度,前所未有。萬曆年間,史學家沈德符嫉妒地感嘆:袁煒能在半年內飛黃騰達,居然是因為一隻貓!
護貓將軍——錢鍾書
著名作家錢鍾書先生一生愛貓,他曾經這樣稱讚貓:
貓是理智、情感、勇敢三德全備的動物:它撲滅老鼠,象除暴安良的俠客;它靜坐念佛,象沉思悟道的哲學家;它叫春求偶,又象抒情歌唱的詩人。
錢鍾書住在清華的時候,養了一隻很懂事的小貓,叫花花兒。他的鄰居是建築學家林徽因,也養貓。
起初兩家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後來卻鬧得很僵。原因是林徽因的貓很強勢,經常把花花兒打的灰頭土臉,有時甚至會追到錢家欺負花花兒。
錢鍾書思來想去咽不下這口氣,決定幫花花兒出頭。
他準備了一支長竹竿,放在家門口,如果聽見花花兒在外面慘叫,就從家裡衝出去幫忙打架。當時還是冬天,但是不管外面的天氣多冷,錢鍾書都會迅速從被窩裡竄出去。
這事兒不僅林徽因不高興,連楊絳都看不過去了,勸他看在主人的面子算了,但錢鍾書我行我素。錢林兩人就這麼因為貓結下了梁子。
錢鍾書生性純真質樸,不喜社交;林徽因恰恰相反,交遊廣泛,八面玲瓏。錢鍾書看不慣林的做派,就專門寫了一部短篇小說諷刺林徽因,小說名字就叫《貓》。
貓的頭一句是:「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就要看主婦面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說誰。
特別的緣分——民國大師
文化人和貓仿佛有一種奇妙的緣分,民國群星奪目的大師,很多都是貓奴。如果把那些大師湊到一起,妥妥地就是一個大型養貓同好會。
國學大師季羨林不善表達感情,和子女也不親近,從來沒給閨女兒子、孫子孫女打掃過屎尿,但是卻心甘情願趴在桌子底下清理貓屎,而且不以為苦,反以為樂……
畫家徐悲鴻以擅長畫馬聞名天下,但是他一輩子畫的最多卻不是馬,而是貓。他十分喜歡貓,所以筆下的貓嬌敏機靈,往往凝聚貓的瞬間神情,頗具動態。在贈呂恩女士《貓》時,徐悲鴻幽默地自詡:"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人民作家老舍喜歡養貓,基本上住到哪裡就把貓養到哪裡,還特別喜歡寫貓,關於貓的作品多如牛毛。住在濟南時,他寫《貓城記》;旅居倫敦時,他寫《英國人與貓狗》;住在重慶時,他寫《多鼠齋雜談·貓的早餐》;解放後,老舍住在北京丹柿小院,養貓寫貓就更多了,其中散文《貓》還入選了小學語文課本。
漫畫家豐子愷家裡也養了好多貓,但他傲嬌,不承認自己特別喜歡貓,只說自己喜歡畫貓。但從他的作品看嘛,這種說法純屬口嫌體直。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民萌寵時代,名人養貓當然也是遠勝往昔,比如胡歌家裡有5隻貓,易烊千璽養了10隻,擼貓狂魔劉亦菲養了一院子,後來乾脆開了個救助站……
誰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在貓咪面前,即便境遇千差萬別,我們的身份都一樣——「貓奴」,這是真正的眾生平等。
希望所有的貓咪,都能擁有一個願意帶自己名垂史冊的「貓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