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遊戲機實用技術》授權17173轉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奈落
引申閱讀>> 拳腳之間的浪漫-真實格鬥運動與電子遊戲(上)
MMA與遊戲
首先要說的是,MMA(Mixed Martial Arts)是一種武術概念,即綜合格鬥技。這種運動綜合了拳擊、踢拳、柔道、摔角等等武術,是一種從站立到地面全方位全接觸的武術運動。可以說是一種包容各個國家各種武術的現代綜合格鬥術。與UFC、K-1等等賽事名稱不,MMA只是一種武術概念而非比賽名稱。我們常聽到的MMA比賽其實就是某種以MMA運動為核心規則的比賽,比如UFC和PRIDE格鬥大賽。
漂亮的碗十字固
裸絞是可謂柔道中的必殺技了,圖中絞人這位大哥腳的位置很聰明,如果放在對手腿間的話,可能會被對手用一個夾扳腳踝的返關節技降住
作為一種現代的綜合武術,MMA在世界範圍內的練習者越來越多,主流格鬥遊戲中以MMA為格鬥技的角色也越來越多。「《鐵拳》系列」中的巨漢馬杜克和「《街霸Ⅳ》中新加入的阿貝爾都是標準的MMA運動員。從這兩位大開大合的招式中就能看出來MMA的特點:實實在在以實戰打鬥為基礎,沒有花哨的理念和動作;重視地面技。尤其是馬杜克,以撲倒及其派生技為核心的戰術讓對手防不勝防,加之打擊技的高火力也讓不少玩家對這個角色很頭痛。在歐美,這兩個角色更是擁有亞洲玩家意想不到的極高的人氣,也可以說原本引入這些純MMA角色就是意在拉攏歐美用戶。畢竟主流格鬥遊戲遊戲性高出運動類格鬥遊戲太多了。
阿貝爾在歐美玩家中人氣無敵
【K-1】
如果說UFC是屬於綜合格鬥技賽事的話,日本的K-1則應該算是站立格鬥的代表賽事了。K字意味:Karate(空手道)Kongfu(功夫)Kickboxing(踢拳)1則代表第一、最強之意。93年開始舉辦的K-1是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搏擊比賽,並且近年來逐漸成為風靡世界的格鬥比賽。K-1分為兩種賽事:K-1 World GP指的是無差別世界大獎賽。K-1 World MAX則是70公斤以下級別。K-1的規則相對簡單,比賽場地是類似拳擊場地的四方形繩圈擂臺,選手可以使用拳、腿、膝三種打擊方法,肘擊和地面技(寢技)是被禁止的。規則上摔法也是禁止的,但是實際比賽中只是限於不提倡的程度。
K-1的比賽通常只有5回合,每回合3分鐘。淘汰賽減去兩個回合,平手時可能會判追加回合。採用10秒起立時間,允許投白毛巾認負。K-1屬於站立式格鬥比賽,簡單說看上去似乎就是三拳兩腳,給人簡潔的感覺。但是隨著觀眾的格鬥知識越累越豐富,就會發現K-1比賽的技術含量非常高,拳腿之間的組合盡顯搏擊藝術的內涵。比賽內容方面,K-1屬於有一定娛樂和表演內容的賽事,K-1的場地布置分為表演區和全比賽區。這種布置,避免了比賽期間的枯燥感和單調感。整場比賽的燈管效果和演出效果比其他格鬥賽事要華麗很多,這一點也是K-1獨特的魅力和賣點。不僅如此,比賽中常常會到場大量演藝界明星助興,為賽場錦上添花。所以在日本,K-1的觀眾中除了格鬥愛好者還有大量的青少年和約會的情侶。
站立式格鬥的觀賞性也很強
K-1極盡奢華的演出效果和賽事包裝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反響,門票、當地電視臺轉播費、國外電視臺PPV轉播收入、其他賽事相關衍生的周邊產品為賽事的組織者帶來了滾滾財源。同時,K-1也捧紅了大量格鬥明星:腿王彼得阿茲,克羅埃西亞戰警米爾科、安迪薩瓦、播球、魔裟鬥、佐藤嘉洋等等格鬥家在日本年輕人中頗有人氣。近年來廣為動漫迷熟知的cosplay格鬥家「長島☆自演乙☆雄一郎」,這傢伙女扮男裝的動漫cosplay演出看上去有點譁眾取寵,但實際的實力還是可以的,抗擊打能力極強。
備受動漫愛好者推崇的長島☆自演乙☆雄一郎
K-1 World MAX
K-1 World MAX比賽是K-1的一個分支,MAX全稱Martial Artist`s Extreme,參賽對象為70公斤以下選手,因為亞洲人在體型上難以與歐美人抗衡,而且小級別的選手比賽中技術往往是獲勝的關鍵,所以K-1 World MAX也別不少觀眾戲稱為「技術流」。實際上,日本、泰國和荷蘭的選手在這項比賽中具有很強的實力。MAX的觀賞性非常強,再加上選手大都頗具偶像氣質,也吸引了一大批女性觀眾和非核心格鬥迷。此項賽事也逐漸和K-1 World GP拉開了觀眾群。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0月左右,這項賽事中會有一次名為「世界VS日本」的表演邀請賽,來自世界各地的7位選手受邀請與7位日本選手一決高下。我國散打選手也有過參加過這項比賽。
PRIDE格鬥大賽
PRIDE FC全稱Pride Fighting Championship。這項比賽現在已經廢止,但是當時的影響力卻不低,所以這裡還是簡單提一下為好。這項賽事最早是一次性的,目的是人稱「日本格鬥之神」的高田延彥挑戰葛雷西家族的不敗柔道王裡克森·葛雷西。當時的日本民眾很激動,以為高田能夠破了裡克森的不敗神話,成為世界最強男人。結果毫無懸念地,裡克森輕鬆以十字固搞定高田延彥。於是日本人忍辱負重將這場比賽作為一項持續性賽事堅持了下來,並在宣傳上賦予武士道精神吸引年輕人和外國人關注。和K-1的站立式格鬥不同,PRIDE是MMA賽事,也就是類似UFC的地面比賽。允許地面技、關節技,甚至站立對地面腿技!豐富的選手出身和商業化的包裝讓PRIDE風靡一時,眾多西方拳手都PRIDE格鬥大賽趨之若鶩。這項賽事對填補了日本高端MMA比賽的空白,一度還與K-1並駕齊驅。但是在2007年,由於涉黑和商業糾紛導致PRIDE格鬥大賽衰落,最後終被UFC收購。
K-1的格鬥家
米爾科
人稱克羅埃西亞戰警的米爾科(Mirko Filipovic )頗具個人魅力。米爾科1974年9月10日出生於克羅埃西亞,出身流派是踢拳。嚴格地說米爾科在K-1的戰績並不能算是輝煌奪目,因為他並非一位完全的職業拳手,幾經起伏的米爾科在2003年轉到Pride格鬥大賽並於2006年獲得總冠軍。米爾科的戰績是27戰21勝4負2平15次擊倒對手獲勝。雖然他並沒有連續在哪個賽事稱王,但是提起站立式格鬥界的神級人物,卻不能不說一說這位戰警。這位給人謙遜幹練感覺的克羅埃西亞英雄出身於特警部隊,隸屬於內務部特種部隊反恐組。所以他的綽號其實是真實的頭銜……除了做一名格鬥家之外,米爾科也是一位政治家,2003年當選克羅埃西亞國會議員的他在政治上也頗具潛力。這世界上強大的政治家數之不盡,但要是把他們放到一起拳腿相戰的話……米爾科可就笑而不語了。
這位戰警給人的感覺是低調謙遜,並沒有某些拳手那種張狂的霸氣,但是眉宇間的威嚴卻讓人不寒而慄。因為這個星球上的所有對手都應該畏懼他的左腿高位掃踢!戰警的左腿的掃踢有著格鬥遊戲必殺技一般的華麗美感和恐怖的破壞力。無論弧線、速度、力量、還是精準都無可挑剔,是絕對的人間兵器。有不少粉絲甚至把他在比賽中的華麗兇猛的腿技視頻剪輯在一起,相信看過的人都會深受震撼。不過話分兩頭說,作為一位格鬥家,米爾科的內圍技術卻不怎麼樣,抱摔和地面技的不足是他比賽中的軟肋。也許米爾科不是一位完美的拳手,但是他讓人們看見了人類打擊技輸出的恐怖威力,老米憑藉這點也會被人永遠銘記!
播求
播求(Buakaw)本名頌巴班查明(Sombat Banchamek ),Buakaw算是一個藝名,在泰語種的意思是「白蓮」。1982年,播求出生於泰國的一個泰拳世家,父親是一位職業泰拳手。在父親的影響下小播求從8歲起就開始練習泰拳。在泰國,泰拳是窮苦人家孩子出世和掙錢的一種好手段,很多10歲出頭小男孩就已經上擂臺對戰了。年幼的播求訓練刻苦並且胸懷大志,與一群同齡的小男孩在泥土間滾打的時候,還沒有人能看出一代泰拳王的未來矯健的身影。
一路順利的播求終於走到K-1的舞臺,在K-1 World MAX 2004世界總冠軍決賽上,與魔裟鬥硬碰硬,並最終獲勝,稱霸世界。作為一名純泰拳選手,播求的綜合實力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急速而且刁鑽的腿法,讓他賽場上像一隻黑色的蠍子,動若驚雷,招招致命。無以倫比的天賦和紮實的基本功讓播求漸漸成為當代泰拳的代言人。有人說看播求比賽實在是一種享受,他永遠在掌控比賽,用強大的連續掃踢將對手比如生理和心理的絕境。
然而在無敵泰拳王光環背後的是播求獨有的魔鬼訓練。許多發達國家的拳手擁有非常優秀的訓練條件和科學的訓練內容,但是播求自幼堅持的訓練基本包括:每天長跑20公裡、150次引體向上、300次仰臥起、掃踢300腿,衝膝200次、20分鐘跳繩和各種平衡性輔助訓練——以上還只是配菜,除去這些基本訓練之外,播求每天的實戰格鬥強化訓練在6個小時以上!可以說這個傢伙一輩子都在為戰鬥而生。這些訓練更可怕之處是每日不間斷,格鬥之王的背後原來是千錘百鍊。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國拳手親眼見到播求的訓練內容之後,都會倒吸一口涼氣。
魔裟鬥
本名小林雅人,魔裟鬥三個字是雅人在日語裡的另一種寫法。這位號稱銀狼的日本格鬥家有著讓人極為崇拜一項天賦——努力。不比播求出身世家天才過人,也沒有特別讓人驚訝的必殺技和獨特的個性。這位03年、08年兩屆K-1 MAX世界王者親口說過,自己能站在世界之巔,憑藉的是99%的努力!
魔裟鬥也是奈落在所有格鬥家中最為欣賞的一位,如果你看過他的比賽就會明白,魔裟鬥真正恐怖的地方不是他經常賴以取勝的組合拳和後手拳,而是站在擂臺上散發出的那種永不後退的堅韌氣質。踢拳出身的魔裟鬥其實更以拳法見長。在04年被播求打敗之後,2007年復仇成功。2008年,年近30歲的魔裟鬥通過延長賽鏖戰戰勝了烏克蘭的「美麗死神」阿爾特,再次問鼎王冠。現在的魔裟鬥已經急流勇退,經常露面參與一些社會活動。隨著魔裟鬥的退役,K-1 MAX中播求、魔裟鬥、佐藤嘉洋、安迪·薩瓦、小比類巻貴之、贊比迪斯等人建立的一段輝煌時期也過去了。好在K-1新人輩出,期待今後能再出現像魔裟鬥一樣憑藉「99%努力」站在巔峰的人。
K-1與遊戲
關於K-1的遊戲可謂比較寒酸。只有Konami在GBA、PS、PS2上出過一些還算叫得出名字的相關遊戲。其中稍微值得玩一玩的也就是PS2上的《K-1 World GP》了,這款遊戲對於下段掃踢的表現有模有樣,打擊感在體育遊戲中也算是上乘了。只是和大部分體育遊戲類似,這種真實類格鬥遊戲面臨一個尷尬的市場對象:用戶必須既是玩遊戲的核心玩家又得是喜愛格鬥的體育愛好者。這兩個交集本來就少得可憐,再加上這類遊戲的成本和素質都不高,自然也就難有作為了。期待Konami今後能在次時代主機上推出一款K-1題材的站立式格鬥遊戲。
PS2上的這款《K-1 World GP》還算值得一玩
站立式格鬥技與遊戲
K-1是典型的站立式格鬥比賽,MMA這樣包括地面技的綜合格鬥技,站立式格鬥明顯主要依靠打擊系攻擊,泰拳、踢拳、空手道、截拳道、甚至跆拳道(相對極少)等等以打擊系見長的功夫經常出現在K-1的賽場。功夫這種東西自然說不清誰強誰弱,也沒有必要去爭論哪些武術強。畢竟只有人才能稱得上強弱,武術本身無法比較強弱。當今世界的站立式格鬥賽場上,無疑出現最多的門派還是踢拳和泰拳。說起這兩種功夫不少人都一頭霧水分不清,下面就來簡單解釋一下二者的區別。
泰拳充滿原始的力量美
泰拳(Muay Thai)是一門古老的武術,相傳有500多年歷史,泰拳也是至今為止保護得很好的古老拳種。泰國人本身尚武,至今為止泰拳也是泰國重要的國粹之一,大大小小的比賽不斷,大量的泰國年輕人都有練過泰拳的經歷。各種宗教活動和慶典上也離不開泰拳比賽助興,可見泰拳對於泰國人來說地位有多重。傳統的泰拳也分南北兩派,但無論哪種,泰拳都極其兇猛,用中國功夫的話應該叫「至剛的外家拳」。狠辣是泰拳的性格,因為泰拳技法中大量涉及膝肘的攻擊,內圍戰術中以攀頸為核心的打擊技更是招招致命,說得白一點就是把人往死裡打。個人覺得,泰拳這種狠辣的性格可能源自古代時窮苦大眾的基數大,生存條件惡劣——說得直白一點,這就會導致「人的命賤」。加之人口密集天氣炎熱,戰爭中徒手戰的機率可能大過於厚重盔甲的冷兵器戰。所以以戰場生存為目的的徒手格鬥技術也就漸漸變得非常狠辣。不但出手不計後果,訓練中對自己的磨練也顯得有些自虐。但不論怎樣,如今的泰拳憑藉自己的個性在世界武術上有自己的一席地位。而且現代泰拳作為運動,也設置了很多保護運動員的人性化規則。
在主流格鬥遊戲中,使用泰拳遊戲角色太多了。「《街霸》系列」中的阿頓和沙蓋特都是大名鼎鼎、「《拳皇》系列」中的東丈、「《VR戰士》系列」中的布拉德都是泰拳的高手。
踢拳(Kickboxing)踢拳是一種日本人發明的現代武術,有美式踢拳、日式踢拳、荷蘭式踢拳等等,不過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踢拳指的都是日式踢拳。踢拳是日本人野口修以泰拳和拳擊為基礎創立的站立式格鬥技,後來傳到世界各地產生多種變種。在西方國家,廣義上的踢拳其實就是站立格鬥技的統稱。當然,愛較真兒的專家們可能會說出一大堆踢拳和泰拳的在技術動作和規則上的區別。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踢拳和現代泰拳已經區別甚微了,不少格鬥比賽中的選手都不理會也分不清泰拳與踢拳的區別。如果硬要區別的話,個人覺得泰拳應該說是一門古老的武術,而踢拳是取泰拳其型的現代搏擊術。再形象一點比喻的話:「《鐵拳》系列」中的布魯斯使用的就是標準的泰拳,而生化人布萊恩的拳法則是標準的踢拳。
布魯斯應該說是當今電子遊戲中最能代表真實泰拳的角色
布萊恩的拳爽快十足
在K-1 MAX中,選手絕大多數都是泰拳或踢拳出身,偶爾也能看見空手道截拳道甚至跆拳道的選手,但大都未能走得很遠。我國的搏擊術散打也曾出戰K-1,不少選手展現出了散打在摔法上的強悍和個性的側蹬技術,有幾位還取得了勝利。但受規則等客觀因素和水平不足等原因,暫時還沒有太精彩的表現。衷心期待散打選手能在K-1等世界大賽的舞臺上活躍!
《街霸3.3》中的雷米使用的拳法是法式踢拳,也就是傳說中的Savate(不過可沒有發波和腳刀哦……)。Savate中的踢腿非常強調腰部和側腹肌的發力,動作比一般踢拳更為舒展,打擊幅度也更大一些。還有一個明顯特徵是Savate拳手比賽時一般都會穿褲子。其實「《街霸》系列」中的另一位角色Dee Jay,從動作和外形上看更像使用Savate的拳手,不過官方給的資料中沒有說明。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