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不舒服怎麼辦?
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
掏一掏!
點擊播放 GIF 0.0M
6月24日
家住珠海的的陳姨睡醒後發現
自己的耳朵又痛又癢
睡意朦朧的她掏了掏耳朵
嗯?不對勁!
耳朵裡還傳來一陣輕微的 「腳步聲」
拿耳挖挖它
越挖還越往裡面鑽!
what?這是啥?
見情況不妙
陳姨家人急忙將她送院治療
醫生檢查後發現
她耳內有一隻蒼蠅大小的活蟑螂
正在蠕動
並且不斷往耳膜位置靠近
所幸及時就診
陳姨耳內蟑螂均被醫生取出
並無大礙
據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珠海醫院
副主任醫師易長龍介紹
事發當天
他就已經接診了兩位類似陳姨情況的患者
「(患者)都是在家睡覺的時候
耳朵有東西爬進去的 」
點擊播放 GIF 0.0M
現在的蟑螂都這麼可怕了嗎?
這是要在耳朵裡「打洞安家」嗎?
戳視頻看更多▼
其實昆蟲進入耳道的事件
並不止這一例
常見的有小蟑螂、螞蟻、小飛蛾等
甚至還有蜈蚣與蒼蠅
深圳也有類似案例
蟑螂鑽入深圳2歲娃耳朵,取出時還活著
2019年9月,深圳一兩歲半小孩皓皓(化名),睡到半夜突然大哭,說耳朵痛,看他哭得撕心裂肺爸媽趕緊帶著他上醫院。
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裡,值班的主治醫師通過耳鏡,看到皓皓的耳朵裡有隻小蟲子正在啃食鼓膜,也就是俗稱的耳膜,這裡神經豐富,所以皓皓感覺非常痛。
隨後,醫生緊急在對耳朵進行衝洗,蟲子終於被衝離鼓膜,醫生馬上拿出鑷子,夾出來一看,原來是蟑螂,還是活的。
深圳一女子凌晨被耳朵癢醒
緊急送醫發現蟑螂
2018年4月,29歲的吳女士(化名)睡得正香,凌晨1點多,突然被耳朵癢醒,隨後發現耳朵裡傳來一陣陣清脆響亮的「腳步聲」,心裡恐懼萬分的吳女士連忙喊醒了身旁熟睡的丈夫。
丈夫用手電筒一照,發現裡面像有小蟲子……於是,兩個人趕緊起床趕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
隨後醫生為她做了檢查,檢查後發現,吳女士左側外耳道深部鼓膜表面真的有昆蟲,而且它還緊貼鼓膜……確認過眼神,是蟑螂本人。
點擊播放 GIF 0.0M
資料圖
醫生趕緊為吳女士進行外耳道衝洗,注入外耳道的生理鹽水形成了一個小漩渦,將小蟑螂順利衝了出來。
所以在生活中
大家一定要做好這一點工作:
搞好家裡的衛生!
是時候展示
真正的居家滅蟑螂技術了!
本片發布於2020年6月6日世界害蟲日,中國衛生有害防制協會
防患未然
居家細節
防患未然,應從居家細節入手。預防蟑螂可從「藏、清、理、堵」四個步驟做起。讓「打不死的小強」無處藏身。
清理廚房水槽與食物殘渣、傾倒垃圾
同時堵洞抹縫,主要堵住廚房下水管道縫隙與瓷磚縫隙
將食物藏匿於密閉的容器或包裝,請勿裸露
清報紙雜誌、廢棄紙箱與櫥櫃底雜物
蟑螂很討厭,生命力也很強,怎麼能消滅家裡的蟑螂呢?在做好環境清潔衛生的基礎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嘗試。
粘蟑紙技巧
粘蟑紙是居民家庭使用對付蟑螂的一大利器,如何使用,專家有話說.....
滅蟑粘紙使用技巧
遵可能擺放在它出沒的地方,注意防潮、防暴曬,保證粘性能繼續使用。
小技巧
1、為了增加引誘性,可以在粘蟑紙上擱點麵包、餅乾等食誘。
2、粘到一兩隻蟑螂以後不要馬上扔掉,因為蟑螂會釋放一種聚集訊息素,它可以誘使更多的蟑螂爬到粘蟑紙上。待蟑螂覆蓋到1/3以上時,再處理掉
滅蟑膠餌技巧
滅蟑膠餌是對付家庭蟑螂的「大殺器」,正確使用,可以有效的消滅家庭「蟑螂」。
滅蟑膠餌使用技巧
施藥遵循「量少、點多,要分散」的原則,可以在以下蟑螂藏匿的重災區點上米粒大小的一點,間隔0.5米至1米一個點,原則上量少、點多分散。蟑螂密度大或者縫隙多的區域可以加大膠餌的使用密度。不過滅蟑膠餌有微毒,應避免接觸食物、餐具,居民觸碰後需要洗手。滅蟑後也應注意環境清潔,及時清掃蟑螂屍體,確認沒有蟑螂後,清除殘留膠餌。
點膠餌-點
點擊播放 GIF 0.0M
貼膠餌-貼
滅蟑膠餌不宜使用的地點:
1、定期清理、清洗,有蒸汽產生的地方
2、溫度超過50攝氏度
3、灰塵、潮溼、油膩的表面
蟑螂或飛蟲不慎進到耳道裡
我們該如何做好應急處理呢?
1.如果察覺昆蟲入耳,千萬不可以用掏耳勺去亂挖。
2.到黑暗的地方,打開手電筒,將光源對準耳道。
蟲子一般都有「趨光性」,在黑暗中,看見光亮,會主動往光亮的地方爬行。
3.將少量食用油類和酒類,滴入耳道。
可以側躺,有蟲子一側耳朵朝上,將少量液體滴入耳道。蟲子會被悶死或者淹死,幾分鐘後可以將試著將飛蟲取出,自然倒出蟲子或者使用蘸油的棉籤拭出蟲子亦可用溫水衝洗耳道。
4.如果昆蟲無法取出,應該及時就醫。
5.居家環境注意保持衛生。
醫生特別提醒:
如果蟲子沒夾出就已經死了,也不能不加理會,因為滯留在耳道的昆蟲屍體會導致耳道感染,發炎流膿。應急處理完畢後,街坊應第一時間就醫。
記住了,遇到蟲子的時候
千萬不要慌張
用正確的辦法處理它!
說到耳朵,我們不得不想起掏耳屎
對於我們來講
耳屎就是一種跟鼻屎一樣
無用的「垃圾東西」
但今天又要顛覆你的知識了!
別掏耳屎啦!
原來耳屎還有這 3 種好處
不知道為什麼,掏耳屎似乎會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快感。
這其中的「爽」,可能真是誰掏誰知道,但你知道嗎,在耳鼻喉科的門診室,常常會有很多病患因為耳癢、耳痛、耳悶去看醫生,而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過度或不當掏耳屎導致的。
想不想解鎖一套應對耳屎的正確姿勢?今天就和大家叨叨耳屎的那些事兒。
耳屎是什麼?
耳屎,醫學上叫「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
耳屎分兩類,一類乾性耵聹,一類溼性耵聹,後者俗稱「油耳」。「油耳」和遺傳有關,不是一種病。我們黃種人幹耳較溼耳多,白種人和黑人則反之。
耳屎是幹什麼的?
耳屎才不是一無是處,它有 3 個使命:
潤滑保溼作用:如果沒有耳屎,耳道過於乾燥,容易引起耳癢、皮膚燒灼感;
避免砂礫、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耳屎的黏性可以黏住不慎進入耳道的砂礫,擋住水滴;
有一定抗菌作用:這也是那些「油耳」的朋友雖然耳屎不斷,但並沒有耳部感染流膿的原因。
耳屎一直都在默默無聞保護著我們的耳朵,我們卻樂此不疲地要把它掏出去……總有一種暴君容不得賢臣的畫面感。
耳屎會不會長滿耳朵?
能掏嗎?
每個人都會長耳屎,終其一生。
無論是乾性或溼性耵聹,除非有症狀,否則無需處理。如果耳屎堵滿了耳道,繼而出現耳悶脹、耳痛、聽力下降等情況,需要到醫院處理。
如果實在想掏,能不能自己用棉棒或者挖耳勺「掏掏耳朵」呢?
不建議。
首先,耳道有自排自潔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咀嚼動作也會促進耳屎的外排。
其次,反覆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自然屏障,甚至會引起耳道溼疹。
耳鼻喉科的醫生曾經說過,處理過多例掏耳時被人撞到,棉籤或耳勺直接捅破耳膜,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有些甚至是恢復不了的。
所以再次強調,如果耳朵沒有什麼症狀,耳屎什麼的就隨它去吧。
小孩子的耳朵能掏嗎?
也不建議這麼做。
兒童的耳道比成人窄,而且皮膚免疫力也更脆弱,掏耳朵不當甚至會引起外耳道炎。除非耳屎已經堵塞了整個耳道引起耳痛、聽力下降等症狀時才需要清理,但這個時候建議到醫院處理。
醫院常規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醫生在直視下夾取;
耳道衝洗:先用滴耳液浸泡 3 日,待軟化後,再到醫院用專門的設備進行溫水衝洗。
一般來說直視下可夾取的,大部分也不會有什麼症狀,只有在耳屎阻擋醫生檢查耳膜時才夾取。耳道衝洗是比較溫和的,四歲以上的小孩子大多樂於配合。
但是,無論是掏耳還是衝洗的前提都是孩子的耳朵出現了不好的症狀,否則都不建議進行。
綜合 | 廣州衛健委 廣東公共DV現場 丁香醫生 健康廣東 健康佛山
晶報編輯 | 羅婉
點一下你會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