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網上一段視頻引發一眾網友的圍觀和熱議。
視頻中,廈門的一位小姐姐臉上
突然長滿紅色的小痘痘
萬萬沒想到
去看過醫生後,醫生表示
不是過敏,而是……腳氣!
腳氣怎麼會上臉呢?
小姐姐仔細回想之後
發現了臉上得腳氣的根源
原來是腳氣
上了寵物加菲貓的臉
而小姐姐日常吸貓
貓臉蹭了人臉,之後就……
網友評論:
有網友調侃道:
加菲貓招誰惹誰了?
貓:其實我也是受害者
鄭重提醒大家:
擦過腳的貓
千萬不能拿來吸呀!
其實,不止吸貓有風險
就連餵養動物
都可能讓你染上腳氣
人容易被寵物傳染真菌
據廣州日報報導,20歲的廣州女孩小敏(化名)臉上、脖子上同時長出呈環狀分布的小水皰,十分不雅。
最終,小敏被診斷為體癬。與此同時,皮膚科醫生發現小敏養的小狗身上禿了一塊,後經獸醫證實,小狗得了真菌病。皮膚科醫生推斷,小敏可能在抱著小狗親暱時被傳染。
時任國家食藥監局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主診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謝淑霞副教授說:
千萬不要和寵物過度親暱。我們科每年都要接診多個像小敏這樣被寵物傳染皮膚病的病人。腳氣患者若習慣在家裡赤足行走,也有很高機會將真菌傳染給家中的寵物。
時任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委、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皮膚性病科溫海主任醫師指出:
動物和人感染的真菌是不一樣的,分別叫親動物性真菌和親人性真菌。親動物性真菌通過動物傳染給人後,引發的症狀會更為嚴重。
延伸閱讀:
寵物也會得腳氣?
人類的腳氣,在寵物身上就不止是感染腳了, 全身都有可能的。
腳氣其實是真菌感染的一種。有很多粑粑麻麻一說起寵物的皮膚病,常常被攪得一頭霧水,但是一看到寵物身上有塊圓斑狀的脫毛就兩眼放光:
那麼,這個判斷到底準不準呢?
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通常說的真菌到底是什麼吧。
種類
真菌其實有很多種。包括我們平時吃的蘑菇,剩飯發黴時產生的黴菌(白毛、綠毛、黃毛)其實都是真菌或真菌的近親。
能在動物的皮膚上生存的真菌總共有38中,能感染犬和貓的有13種,其中最常見的還是犬小孢子菌(雖然叫這個名字,但是其實也能感染貓,而且貓的真菌病有98%都是這種真菌引起的)和馬拉色菌。
我們通常說的「小、圓、邊緣整齊而規則」的脫毛斑塊,最接近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症狀,也就是這樣:
但是這種呢?還能看出是真菌嗎?
一開始病灶小的時候,憑這一點來判斷還是比較有依據的,到了後期就不太好判斷了。而且容易與其他疾病想混淆,例如蠕形蟎和急性溼疹。
但是為什麼真菌感染很容易有「圓斑脫毛」的明顯特徵呢?
因為真菌是靠孢子繁殖的。真菌放出千千萬萬個小小的孢子,就像蒲公英散發出它的種子一樣。
這些孢子飄散在空氣裡,如果飄到合適的環境就會存活,並且再複製自己、以它自己為圓心擴散。所以病灶呈現出圓形。
症狀
上面說過,犬貓感染最常見的還是犬小孢子菌和馬拉色菌。
犬小孢子菌感染的特點是
1.片狀圓形脫毛
2.脫毛處潮紅及有微小顆粒(像雞皮疙瘩)
3.痂皮及皮屑
4.全身都能感染
如果寵物感染的是馬拉色菌,症狀通常是:
苔蘚化:皮膚像苔蘚一樣「溼潤、毛茸茸」
脫毛:明顯;
表皮脫落;潮紅;
色素沉澱:嚴重的部位會顏色由紅變深變黑(慢性炎症的結果)
易發部位:潮溼部位(腋下,指縫,腹部),外耳部。
如果馬拉色菌出現在外耳部,通常表現為:
1.油膩。(石油樣)
2.瘙癢。(患病犬貓劇烈抓撓)
3.滲出物惡臭。
可能大家也發現了,這些症狀跟外耳炎、耳蟎簡直就一樣嘛!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鑑別方法:耳蟎引起的耳中分泌物是幹的褐色的,馬拉色菌引起的則是石油狀的油膩膩的。但是,這個方法僅供區別初期耳蟎,因為耳蟎後期有炎症滲出液的話,就不好憑這個區別來鑑別了。
鑑別
鑑於真菌與其他皮膚病(尤其是蟎蟲感染和細菌性感染)還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目前臨床上對真菌的鑑別通常是用伍德氏燈照射、真菌培養和顯微鏡下鏡檢三種方法。準確率比肉眼判別要高得多了。
傳播
人的腳氣感染,也是一種真菌感染。如果一個人感染了腳氣,那麼別人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共用毛巾、鞋襪等方式也感染上腳氣。
而寵物之間的直接接觸,或者通過汙染物(毛刷,刀頭),毛髮、皮屑、結痂等,都有可能會傳染。
而且,不只是人之間,寵物之間可以互相傳播,寵物和人之間也可以。
(人類病變)
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做寵物醫生、寵物美容師的就經常面臨感染真菌的風險。
另一個例子則是,如果主人感染真菌(比如腳氣或股癬等),而寵物又喜歡玩、咬主人的鞋子,那麼寵物也很有可能感染真菌。
那就要問了,為什麼有時候狗狗沒有跟其他狗狗接觸,主人也沒有真菌感染,卻還是感染了真菌呢?
其實真菌並不只生存在患處。空氣中、器物上,都有真菌分布。當狗狗的皮膚上有細微的創口,或者皮膚抵抗力下降,就會令真菌乘虛而入。
預防
針對真菌的這些特徵,提前預防真菌才比較有效。
1. 保證皮膚的營養和完整性
皮膚營養跟上了,抵抗力才好。平時應該注意維生素和卵磷脂的補充。
2. 注意體外驅蟲
當寵物體外有寄生蟲時,容易遭受皮膚損傷,引發繼發性的真菌感染以及其他皮膚病。
對寵物皮膚病,有一個事實是常常被人們忽視的:體外驅蟲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寄生蟲的唾液和毒素可以引起過敏;皮膚破損可以導致繼發感染(細菌性、真菌性)和炎症;體外寄生蟲還可以傳播各種疾病。所以驅蟲是必不可少的。
3.注意保持寵物身上乾燥
如果寵物皮膚總是處在過於潮溼的狀態,就會成為真菌、細菌等很多微生物的理想生長環境。所以一定要保持寵物身上乾燥,洗澡後要徹底吹乾毛髮,尤其是趾縫、耳部、腹部等部位。
治療
真菌的治療現在常用的手段是用藥、注射和藥浴,具體用哪一種要視病情而定。總的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有幾點需要粑粑麻麻們牢記:
1. 真菌具有很強的頑固性,病程可能持續1-2個月。
2.一般真菌感染都會混合細菌感染。
3.真菌感染具有高度傳染性,主人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4.建議給寵物佩戴伊莉莎白圈(防止因為舔舐使真菌範圍擴大),嚴重的情況下甚至需要24小時佩戴。藥浴也是少不了的。
5.跟患真菌的寵物接觸過的都建議進行治療。
來源:綜合星視頻、廈門晚報、廣州日報、廣東公共DV現場、百科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