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世界中,如果說老虎是山林之王,獅子是草原之王,鯊魚是海洋之王,那麼鷹就是當之無愧的天空之王。鷹是勇猛、智慧的象徵,廣受古今中外各國人民的喜愛,鷹在壯年、中年、老年階段都有一個英雄壯舉。
國人眼中的鷹
我國唐代詩人高越曾賦詩一首《詠鷹》:「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專待振毛衣。虞人莫謾張羅網,未肯平原淺草飛」。從詩中能看出詩人高越對鷹的偏愛,如雪的爪、如星的眸,爪是武器、是勇猛,眸是視野、是智謀,擁有這兩樣裝備的鷹儼然一個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大英雄,別說是在動物界,在人世間也不多。鷹盤旋在高空之中,靜待時機,一旦發現目標,迅速振翅出擊,宛如一架高性能的殲-20戰鬥機。「虞人」是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田獵的官員,詩人勸「虞人」不要張開羅網準備捕鷹了,因為鷹根本就不在平原上飛,這些對待燕雀的伎倆,拿來對付鷹,實在是小瞧「天空之王」了。高越眼中的鷹是勇猛、智慧、冷靜、胸懷凌雲之志的「大英雄」。
當代武俠小說的泰山北鬥金庸先生,在其「射鵰三部曲」中也把雕(鷹科雕屬)寫進了作品中,作為郭靖、楊過等主角身邊一個非常重要的配角。《射鵰英雄傳》中,僅通過郭靖一箭雙鵰這一簡單情節,就生動彰顯了郭靖膂力驚人、箭法高超的少年英雄形象,也正是由於雕(鷹)迅速勇猛的「天空之王」形象深入人心,不用過多描述其中的難度。之後郭靖救下的兩隻幼年白雕,一直陪伴著郭靖,是郭靖忠厚勇猛的形象代言和得力助手,雕在人在,雕亡人亡。金庸先生寫了這雙雌雄雙鵰仿佛還不過癮,在《神鵰俠侶》中,又塑造了一個年長睿智、武功高超的「神鵰」形象,正是由於神鵰的點播,深處絕境、萬念俱灰的楊過才重燃生命之火,發憤圖強學會了獨孤劍法,武功和心境都涅槃重生。屈指算來,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之中,也只有雕(鷹)這一種動物能如此殊榮。
外國人眼中的鷹
鷹,不僅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外國人也非常欣賞其高大威猛的形象。世界上有23個國家的國旗或國徽上使用了鷹的圖案。古代埃及託勒密王朝的國璽、羅馬帝國軍隊的標誌都採用了鷹的形象,埃及的國旗和國徽採用了薩拉丁之鷹的形象,美國國徽是白頭海雕(鷹科雕屬),墨西哥的國旗和國徽中有一隻落在仙人掌上的食蛇鷹,阿爾巴尼亞的國旗、國徽和俄羅斯、 原南斯拉夫的國徽都是一隻雙頭鷹圖案,摩爾多瓦的國旗和國徽也有鷹的圖案,此外在國徽中應用了鷹的圖案的國家還有:羅馬尼亞、伊拉克、敘利亞、葉門、德國、奧地利、波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捷克、利比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馬、南非等國家。除此之外,菲律賓人也非常喜愛鷹,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鷹--食猴鷹是菲律賓的國鳥。
鷹在他們眼中是力量的象徵,是神聖的象徵。國外的很多神話故事中,鷹就像它翱翔的天空一樣,遙不可及,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受到人們的尊崇和膜拜,因此這23個國家陸續把鷹放入了國家的標誌之中。
鷹的故事
鷹的特點是兇猛。正值壯年的鷹,長著長且堅硬的喙、強勁有力的爪,它邊在天空中盤旋,邊用銳利的鷹眼觀察著地面的風吹草動,即便獵物已經做了與環境高度相仿的「偽裝」,依然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一旦發現目標,就是三個字「穩、準、狠「,連天生謹慎、行動迅捷的野兔,使勁渾身解數左盤右旋,也難以逃脫鷹的利爪。鷹有時也會把獵物帶到空中,飛行的樣子簡直就是一架外掛了飛彈的戰鬥機。
鷹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壽命最長可達70年。不過,在40歲的時候,鷹到了中年,喙、爪這些主要覓食武器已經開始老化,捕抓獵物也有些力不從心了。這時候的鷹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此苟且下去度過餘生,要麼忍痛撞掉老化的喙、拔掉鈍化的爪、薅下老掉的羽毛,熬過艱難的5個月之後,就能重振雄風。中年的鷹選擇了後者,飛到高聳入雲、杳無人煙的峭壁上撞掉老化喙、拔掉了鈍化的爪和老掉的羽毛。可以想像其中經歷怎樣的痛苦,為了安全和自尊,還要躲到偏僻的角落來獨自承受。鷹以這種方式告別40年的過去,開啟30年的新生,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逆境重生的中年鷹,比直擊長空、突襲獵物的壯年鷹更令我們感動和尊重。
相比壯年鷹的勇猛、中年鷹的堅強,老年鷹表現的從容同樣令我們折服。鷹到了70歲,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老年鷹對死亡似乎有一種神秘的感知,它會拼盡哪怕最後一絲氣力,也要找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默默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世界上幾乎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雄鷹死亡時的場景。英雄了一輩子的鷹,生命的最後走的都如此悲壯,世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鷹的一生值得驕傲,它的驕傲屬於它翱翔的天空,屬於哺育了它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