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現首例狂犬病鼬獾咬傷人 醫師稱山區均為疫區
臺灣爆發首例染狂犬病鼬獾咬人,專家提醒民眾不要靠近白鼻心、棕蓑貓、麝香貓等食肉目動物。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出現第一起狂犬病鼬獾咬人!臺東一名31歲男子前天晚間遭狂犬病鼬獾侵入家中咬傷,所幸警覺在第一時間捕捉這隻鼬獾、緊急就醫,昨晚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疾病管制署」「副署長」周志浩強調,若在發病前施打疫苗,「幾乎都會存活」。
22日晚上 不速之客入侵
「農委會」防檢局昨晚九點半緊急召開記者會,防檢局長張淑賢表示,臺東縣東河鄉這名男子22日晚間9點在家打電腦時,一隻動物突然侵入家中、爬上他頸部,雖即時揮開,左手食指卻遭咬傷。所幸男子警覺,以捕鼠籠捉住鼬獾,並緊急就醫。
醫師判斷「果子狸咬傷」
他在晚間九點半到「署立」臺東醫院,醫師判斷為「遭果子狸咬傷」,並為他施打破傷風、抗生素。
回家後「果子狸」竟死了
男子回家後,昨天清晨五點發現這隻「果子狸」竟死了,他想起媒體報導狂犬病新聞,早上九點將它帶到臺東縣動物防疫所。
一天後 確認是狂犬鼬獾
防疫所人員一看,驚覺這隻動物為鼬獾,立即通報「農委會」、「衛生署」,並搭飛機在中午將鼬獾送抵「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張淑賢表示,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檢驗流程,動物死亡八小時內取新鮮腦組織做免疫螢光抗體染色法檢驗,昨晚七點確診這隻鼬獾感染狂犬病。
發病前打疫苗 大多會康復
周志浩表示,昨天已緊急將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病疫苗送往臺東,昨晚讓這位民眾施打,後續將再追蹤一個月、施打五劑疫苗。他強調,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狂犬病在發病前施打疫苗「絕大部分會康復,但不敢說是百分之百」。由於他未發病,不能算是「54年來首例人感染狂犬病」。
一千多支疫苗明天送到
周志浩表示,目前臺灣疫苗數量較少,但明天會有一千多支疫苗送到、後天還有一千五百多支,周五六會送往相關醫院,依暴露風險評估使用對象,凡列三類優先順序、需要施打免疫球蛋白或疫苗的民眾,不須收取任何費用。
三類優先順序包括在臺灣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貓抓咬傷,或是家犬、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者。
鄭重提醒民眾提高警覺
張淑賢說,鼬獾為夜行性動物,一般看到人揮手會躲開,但這隻鼬獾不但侵入民宅、趕不走還咬人,表示已經感染狂犬病、不再怕人,「鄭重提醒民眾提高警覺,看到野生動物一定要避開。」
「農委會」昨也緊急釋出2000劑疫苗,供臺東縣施打,並加強犬貓狂犬病疫苗注射及野犬捕捉收容,以及擴大監測全臺山區野生動物。
臺大醫師:臺灣山區都是疫區
臺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日前鼬獾出現狂犬病毒消息曝光後,就有專家認為,鼬獾活動範圍很大,不會只在一兩個鄉活動,「現在可以講很白,整個臺灣山區可能都是疫區」。
「中央」研究員「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擔心,其他地區的野生哺乳類動物也淪陷了,還潛伏未爆出的案例。
黃立民提醒,萬一在高危險地區被哺乳動物或貓犬咬傷,一定要在6天內施打1劑免疫球蛋白和第1劑的疫苗,就有九成存活機會,因為「人要是感染狂犬病,發病就會死掉,死亡率近百分之百。」狂犬病疫苗,要在被咬後第1、3、7、14和28天打完五劑,但最好在剛被咬的6天內,打1劑免疫球蛋白和第1劑的疫苗,可以中和病毒毒性,並引發體內抗體,避免狂犬病病毒沿著神經跑到腦部,造成死亡。
臺灣目前只有400劑疫苗存量,從島外專案進口的2500劑已運抵桃園機場檢驗中,預計3天後可送往13家合作醫院,優先供高危險族群施打。今天「疾管署」也將召開狂犬病跨部會工作小組會議,討論因應措施。
身兼「疾病管制署」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的黃立民說,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不夠,除非是在「疾管署」公布的動物狂犬病高危險地區被咬傷需施打。「在臺北市被流浪犬咬到,可以先不用打。」
目前建議施打人用狂犬病疫苗順序,以在南投縣魚池鄉、鹿谷鄉,和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遭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犬及貓咬傷,或在臺灣其他地區被野生哺乳動物咬傷為優先施打對象。
如果在野外被野生動物咬傷?何美鄉說,最好把咬人的動物抓起來交給相關單位。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