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發售有 20 多天了,各位島主們想必也已經從最初的「白手起家開山拓荒」進化到了「安穩度日炒股致富」的階段,稍微努力點的話備不住都已是千萬富翁了。雖說「動森」打造的是一種「田園牧歌」的休閒生活模式,但在這個看似安寧祥和的小島上,卻有著種種不能去細想的設定。這次我們就篩選出其中 10 條最有代表性的「細思恐極」細節與島主們分享,一同來感受一下可愛清新外表下的「陰暗恐怖」吧!
(以下所有內容均為腦洞過於發散下誕生的無根據推測,切勿當成官方設定!)
1.呂遊和他口中的夥伴們
小島的沙灘上,有時會出現一隻身穿水手服昏倒在地的海鷗。叫醒它後,它介紹自己名叫呂遊,是一名船員,因遭遇颶風不慎跌落海中,醒來時就已經被海浪衝到了玩家的小島上。
接下來的操作大家都經歷過了。幫呂遊找到 5 枚手機零件修復手機就算完成任務,到此為止還沒什麼異常。但繼續與呂遊對話就會發現,儘管它修好了手機,也給夥伴們發送了簡訊,簡訊卻只顯示已讀不回。
偶爾一次出現這種情況倒還能解釋,但次次都是如此的話,就很可疑了。那麼有沒有可能是:
1.呂遊是被它的夥伴們推入海中的,手機可能也是夥伴們故意弄壞的。目的就是為了徹底甩掉它,自然也不會主動回復它的簡訊。
2.呂遊所說的「夥伴們」是它的另一個人格,簡訊也是發到它自己的另一部手機上,切換人格閱讀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呂遊都是獨自駕船在大洋上航行,太過寂寞的他假想出了一個(或是好幾個)朋友陪伴自己度過枯燥無聊的海上時光。直到它遭遇海難漂到玩家的小島上,才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3.呂遊的手機根本沒有修好。證據就是轉天玩家會在服務處的回收箱中撿到一枚「生鏽零件」。眾所周知,像手機這種精密電子設備,缺少一個零件都無法正常工作,既然玩家已經將全部 5 枚零件找齊交給了它,那麼為什麼轉天我們還會得到一枚「生鏽零件」呢?可能是呂遊在收到零件後只裝模作樣地把零件裝回手機裡,實則卻偷偷丟下了一枚,卻騙玩家已經聯繫了「夥伴們」,其實是為了能在島上多待一段時間。
無論是上述哪種可能,都覺得呂遊有點可憐呢……下次它再出現在沙灘上的時候,大家要多多和它對話哦!
2.「蹦蹦」到底是誰?
復活節活動期間,玩家的島上會出現一隻名叫「蹦蹦」的兔子造型 NPC。它與普通的兔子島民在外形上就有著明顯區別,一看就是什麼生物套了一件兔子玩偶的皮套。雖然「蹦蹦」自己堅稱並沒有穿皮套,但在它的背後卻能夠清楚地看到衣服拉鏈,並且「蹦蹦」的英文名「Zipper」也是「拉鏈」的意思。
當玩家靠近「蹦蹦」時,它就會非常歡快地在原地蹦來蹦去。一旦玩家遠離,它會立馬停下動作長出一口氣,然後垂下頭彎著腰開始溜達。像極了現實世界中在時薪只有 50 塊錢的遊樂場穿著動物皮套打工的工作人員,明明已經累成死狗,卻必須要在小孩子們面前努力表現出可愛滑稽的模樣哄大家開心。只有遊客們都散去、無人注意到的時候才能顯露出被生活重擔壓垮的疲態。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點是,與「蹦蹦」對話它會特意強調讓你不要告訴其他小動物他來了,但有時會看到小動物們就在他身邊走來走去,大家都沒有對這位突然出現在島上的人物感到奇怪,也不會和玩家談論起他。所以,其他小動物真的能看到「蹦蹦」嗎……?
3.大家都吃什麼
自從上島之後,玩家能吃的東西只有水果/竹筍/彩蛋/大頭菜這幾種,並且都不是必需品,頗有辟穀修仙的意味。這也令我不禁好奇,在這座島上,作為唯一人類存在的我,與小動物們,難道都不用進食就可以存活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小動物們也會吃東西,不過只有三明治/甜甜圈/飲料這三種。雖然在一些小動物的家中也會看到灶臺之類的廚房家具,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它們做飯。
但有玩家卻在與小動物對話時發現,它們會提到以前媽媽做過的料理,比如小豬會說「懷念媽媽做的回鍋肉」,小雞會說「懷念媽媽做的照燒雞肉漢堡」。那麼問題來了,小動物們吃的到底是「媽媽做的」料理,還是「用媽媽做的」料理呢?
4.墓碑的見面禮
不少玩家都曾經歷過,剛剛搬到島上的小動物送來的見面禮居然是「墓碑」,而且它們還特意強調這是自己在上一個島上製作的。按照一般人的邏輯,送與死亡相關(甚至哪怕只是諧音)的禮物非常不吉利,是要挨一頓毒打的,但從小動物們開心的表情來看,它們確實沒有任何惡意,是真心誠意地要將自己製作出來的好家居送給玩家。什麼情況下才會將贈送墓碑視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呢?或許我們所在的小島其實是死後的世界吧……
5.博物館中缺失的剪影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的博物館並不是簡單展示玩家們獲得昆蟲與化石那麼簡單,而是按照地球生物進化的軌跡做了分類,堪比現實中博物館的專業設計贏得了玩家們的一致好評。只要跟隨地面上的線條指引一路走下來,可以看到各個時期動物的化石以及它們的進化方向,無論是從美學角度還是科學層面都稱得上是享受。
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在化石的最後一個展廳中,登上樓梯可以走到化石後面的高臺上。護欄的玻璃上可以看到各種動物的剪影,分別對應了進化的軌跡。而最右邊那條軌跡分出兩條岔路,一條對應的是「南方古猿」,另一條一直延長到玻璃上,卻缺失了物種的剪影。不過當玩家站到剪影應有的位置時,頭頂的燈就會亮起……
有一次我在這個展館中遇到了村中的小動物,它對我說:「再過 100 萬年我的骨頭也會像這樣展示在他人面前嗎?如果那樣,我必須好好補充鈣質才行呢。」
我突然理解了最右側缺失了剪影的含義。
6.不科學的家具
本作中家具數量有上千件之多,大多數都是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功能方面還算合理,比如鏡子可以用來改變造型、衣櫃能換裝等。但很快就有玩家發現了一個很詭異的設定 —— 冰櫃也可以拿來換裝。
依照正常世界中的常識,冰櫃是用來冷凍保鮮生鮮食品的。但「動森」的冰櫃裡卻可以取出來衣服,令人不禁好奇冰櫃裡究竟裝的是什麼。
當然,冰櫃可不是不科學家具的個案。想必大家都已經發現了,小島上並沒有任何發電設備,但電器全部都可以正常使用。電視上甚至還能接收到信號,玩家可以看到包括新聞、體育比賽、綜藝節目、電視劇等節目。儘管畫麵糊得一塌糊塗,卻還是能明顯地看出來所有節目中出現的身影全部都是人類,沒有一隻動物。但是玩家居住的島上卻只有玩家自己是人類,其餘全部都是動物(甚至包括現實中早已滅絕 300 年之久的渡渡鳥)……無人島果然是個與世隔絕的天堂呢!
7.小動物串門的時候都在幹什麼
如果玩家經常在小島上閒逛的話,會以一定概率觸發與小動物的各種事件,其中一條就是它會請你把其他小動物落在他家中的東西還回去。這個遺落物如果是書啊、背包之類的倒也還蠻正常的,但如果是衣服的話,就會叫人忍不住浮想聯翩了……
8.負責收錢的埴輪
當玩家想要為自己的小島增添橋梁或是坡道時,埴輪就會出場了。與先施工後還貸的狸貓不同,這種土偶造型的「監工」會一直待在工地旁,不收夠全部的建築費用絕不會開工,玩家們只能一次次獻上口袋中全部的鈴錢。
了解日本文化的玩家或許知道,埴輪是日本古墳時代(3 世紀中後期到 6 世紀中後期)一種非常常見的陪葬品,用來代替殉葬者,作用和兵馬俑差不多。但與造型逼真細節精緻的兵馬俑相比,埴輪則隨意許多,大多都是一個圓柱狀的身體,上面挖出三個洞代表眼睛和嘴巴,再配上一雙扭曲的雙臂,用「魔性」二字來形容絲毫不誇張。
埴輪算得上是《動物森友會》系列的經典要素了,從初代中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後來甚至還發展出了幾十種不同的埴輪版本,下雨後就可以從地面的裂縫中把它們挖出來捐給博物館或是擺放在自己家中。這些埴輪摸一下就會開始奇怪地扭動,並配以不同的音效,一兩隻倒還問題不大,如果是擺了幾十隻在屋子裡再讓它們同時動起來,場面相當銷魂。
雖然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埴輪淪落成了收錢的工具人,但每次見到它時我都還是會陷入沉思:它出現在小島上究竟暗示著什麼呢?
9.「一鍵送你回城」的狼蛛
狼蛛是一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有毒蜘蛛,因其行動敏捷、生性兇猛而著稱。《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百分百還原出了狼蛛的特點,其他敏感的昆蟲見到玩家時都會選擇逃跑消失,只有黃蜂和狼蛛見到玩家後就會飛快地衝過來,之後的事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狼蛛科下有 2000 多個品種,毒性也是各有千秋,輕微一點的會引起局部的紅腫刺痛,嚴重的會造成小動物死亡,甚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
遊戲中的狼蛛也表現出了劇毒這一點,當玩家捉到狼蛛時,對話框中會顯示「捉住狼蛛了!(絕對不可以模仿哦)」;如果被狼蛛追上,就會直接兩眼一黑,再醒來時人就已經在自家門口了。這個設定聽起來頗有 RPG 中常見設定「野外戰鬥死亡後在主城/家中復活」的味道。但是我們都知道,「動森」是一個不存在「死亡」的遊戲(踩死蟑螂除外),所以玩家們肯定只是暈倒。但是暈倒後又是誰把玩家抬回到家門的呢?
10.來自媽媽的信
自從玩家搬到無人島之後,時不時地會收到媽媽寄來的信和禮物。但是玩家並不能回信,也沒有接到過媽媽的電話,更沒有見到親人來島上探望過。一切與本家的聯繫都仿佛是單向進行的,玩家無法做出任何反饋。
從能收到信這點來看,至少可以確定媽媽是知道「我」來到這裡的,不過她無法親自上島,對於沒有收到我的回信這件事也不是很在意。大概也許可能她早就知道這個結果了吧……
除了上述所寫的這 10 條外,《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還存在著不少無法用常識去理解的設定。但俗話說得好,「在遊戲的世界中追求真實與邏輯是否搞錯了什麼?」,只要能夠從中獲得快樂與滿足就足夠了。話說經過了周末的釣魚大會後我才覺得,這遊戲最「細思恐極」的地方是能讓玩家比上班還累啊……